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历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农村历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摘要】农村历史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扎根在农民这个特定群体中,融入到农民血液中并成为其意识形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村的文化意识形态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农村文化意识形态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对农村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诠释了农村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其次剖析了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农村的文化措施。

【关键词】农村历史文化;农村;农民;和谐社会

一、诠释农村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农村历史文化是农村这个特定地域在长期的历史中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扎根于农耕文明之中,孕育特色乡土之中,凝结在家族之中,沉淀、传承下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综合体。农村历史文化是农民这个群体世代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一切精神文化相互贯通相互交融意识复合体。在一定意义上,一部农村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农村文化史。2005年,宋方镇在论文《农村历史文化与”三农”关系的研究》指出:农村历史文化观念主要指积淀在农村地区的人们意识、心理、自觉和不自觉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地大物博和地理风貌特征复杂多样,这就导致了中国农村历史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1、独特性

纵观中国的历史文化成果,无不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社会生活实践中其智慧的结晶,诸如中国的农耕工具、美轮美奂的传统建筑、优美的剪纸工艺等,深刻体现了农村历史文化在文化领域内的独特性。

2、地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由于中国农村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生产力发展水平程度不同。同时,受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农村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的农村地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截然不同,无不体现着当地的文化特点。3、民族性中国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农民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来入侵时期,总是走在时代前列,奋起反抗外敌入侵,保家卫国,无不彰显了扎根于农村历史文化深处的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这种民族性是农村历史文化的支柱,支撑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地发展。

二、剖析农村历史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农村覆盖率就占了80%以上;在14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就占了8亿多,毋庸置疑,中国的农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起关键作用。而农村历史文化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体现,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优秀的农村历史文化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起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1、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历程来看,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党的事业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是工农联盟为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换来的。继承和发展农村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意识形态上能够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团结人民群众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为中华复兴之路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根本上来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化解各种利益冲突,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利益冲突。而人口众多的农民问题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直接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能否顺利进展。农村优秀历史文化在社会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来,并成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导向,在利益冲突面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3、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冲击了农村地区,给农村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人们不再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开展自己的农业活动,更多的农民把科学技术和土地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成为新型的农民,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随着现代化农业进程的拓展,城乡差别越来越小,从而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了城镇化建设。

三、探讨构建和谐农村的文化措施

根据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三农问题还是我们国家的主要问题,农村的社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我们所为之奋斗的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的和谐稳定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关键。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过多于偏重对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发展,面对城市的日新月异,农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优秀农村历史文化正失去光彩,乡村的活力也在不断下降,曾经作为无数人生活理想的安乐、和谐的乡村正在逐步地消失。这一现象将从根本上危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唯有摒弃传统的对农村发展的工具性思维,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将和谐农村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新的目标追求,才能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从而构建和谐农村,实现中国社会的和谐最终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要求我们的决策者要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文化发展机制,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发展。政府做好文化宏观调控作用,发挥文化市场主体地位,以城促乡,以文带农,搞好农村文化事业,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农村现状,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创造出雅俗共赏、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化,凸显农民现代生活追求和精神面貌,并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文化作品。从而达到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3、加强农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

要求我们的政府、社会团体等联合起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创立农民文化培训站、开办农民图书馆、建立科技工作者帮扶种田项目等措施培养新时代科学文化装备的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同时,在农民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激发农民的昂扬斗志投身于和谐农村建设的事业中去,创造农村新的辉煌。

四、结语

总之,我们要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辨证地看待农村历史文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农村历史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航标,促进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发展,提升农民的综合文化素养,最终形成稳定和谐的农村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华.农村历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作者:海娜 单位:包头市昆都仑区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