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往往会被忽视。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不高的素质、较差心理素质、较窄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农村贫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心理因素、就业观念、综合素质、就业环境和就业成本等内因、外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由于高校不断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加重,大学毕业生在2001年有114万,2015年就增加到749万,增长6.57倍,预计2016年将达到770万,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农村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业问题更加的凸显

一、高校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较差的心理素质。

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大学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全面能力较弱,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自卑焦虑的心理问题,导致就业的自信心不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花费较多的集体活动不能参加,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范围,从而无法参与更多的校园活动,不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产生了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导致贫困毕业生在就业缺乏主动性,不善于表现自己。

2.不正确的就业观念。

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取向呈现两个极端现象,一部分因为能力较差,在求职过程中退缩、自卑、自闭;一部分因为自我的期望、家庭的期望较高,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观念比较传统,认为自己就要找大城市、薪水较高、体面的工作,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最后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就业困难。

3.较低的自身综合素质。

一方面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来自落后地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落后,很多学生的计算机、英语、才艺等综合能力较弱。上大学以后,在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较弱,而且很多人产生退缩心理,在大学综合能力没有很好的锻炼,而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很多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造成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农村贫困大学生经济条件差,很多人为了减轻经济压力去打工,而且往往从事的是低端的工作,减少了锻炼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机会,因为缺少社会阅历,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利于找到较好的工作。

4.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减少,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连年增加,就业竞争越发激烈。同时各种社会资源对毕业生就业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家庭、社会关系对就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缺乏来自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就更加的艰难。

5.不断攀升的就业成本。

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无论是简历制作费、形象费、交通费,还是在毕业前参加的技能培训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大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由于承担不起这笔费用,在竞争激烈的就业过程中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就业更加困难。

二、促进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1.打造健康的就业心理。

引导农村贫困大学生了解自己,面对挫折迎难而上,能独立的面对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作用,可以利用心理健康讲座、各种就业心理调适的课程、成功农村贫困大学毕业生回校交流、辅导老师与专业老师的心理介入等形式,让农村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就业信心。

2.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引导农村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定位,制定符合自己的就业计划。从较高的期望值向适度的期望值转变,认清社会的形式,可以先就业、再择业,通过工作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就业信息收集方面,不单一的依靠学校和招聘会,要学会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网站、联系学长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

3.高校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就业途径。

积极促进“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建立,努力实现农村贫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工作要适应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转变观念,尽可能地为农村贫困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农村贫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近年来就业形势分析等材料,向农村贫困毕业生讲清今年的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形势,让他们掌握必要的择业常识和择业技巧,充分适应当前人才市场和供需见面的需要,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陈益纯.大学生就业障碍及其调试[J].社会研究,2005(4):67-68

[2]方成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及调适[J].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

[3]马旭东.论大学生职业心理准备于心理调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7):286

作者:韩宝峰 单位: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