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失信问题的表现

1.掺水造假

在就业准备阶段,许多大学生为使自己在面试时脱颖而出,通过对简历过度包装、掺水造假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如为满足用人单位对成绩的要求而涂改成绩,为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不合格而造假证书,或虚构学生干部经历、夸大获奖情况、编造实践经历等现象屡见不鲜。在求职面试阶段,为了不错失良机,博取用人单位的好感,在公司进行的面试和测试过程中有意回避可能影响到面试结果的选项,盲目地去迎合用人单位的职位要求,造成部分信息不真实。

2.随意违约

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集中在毕业实习之后,也就是12月份到第二年6月份毕业之前,但是在对毕业生的观察中发现,从7月份开始,又成了毕业生违约的高峰期。由于大学生在择业前对自身的定位不明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系统的规划,很多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同时占着多个就业机会考虑,签约后见异思迁,只要有更合适或者自己认为更好的工作便随意违约,无视三方协议的约束。

3.频繁跳槽

许多大学生对用人单位针对新聘毕业生岗前实习和试用的要求缺乏正确认识,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本不顾及用人单位为培养员工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频繁盲目地跳槽,给用人单位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大学生都是抱着先做着试一试,不合适或者不喜欢就辞职的想法,陷入到频繁跳槽的恶性循环当中,同时也加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和质疑。

4.不当竞争

市场经济在给中国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还带来了各样挑战,如市场的激烈竞争,给大学生在就业等方面带来了机会与压力并存的一种局面。在这种时候如何取舍,成为考验大学生是否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新生力量的关键时刻。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与整个社会诚信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作为肩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重任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必须具备基本的诚信品质。然而在求职中,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会选择不正当竞争,违背道德观念。虽然在求职的大学生中出现的此类问题为数不多,但其对个体及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二、对高校诚信教育现状的反思

1.忽视诚信道德教育

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就业率成为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在学生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上,越来越倾向于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实用性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主要涉及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材料填写、就业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而对诚信教育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涉及很少,诚信等品德教育在无形中受到忽视。有的即使开设了涉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主义教育等内容的道德教育课程,但大多流于形式。

2.教育方式效果欠佳

现阶段,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或者是通过学生手册的相关制度来干预,简单的理想化的教条说辞,不仅缺乏时效性,而且功能弱化,在当前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对于课程的热情和感兴趣的程度也不高。

3.诚信监管力度不够

有的高校开始重视诚信教育,并在师资配置、资金投入方面都下了功夫,但是因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教育的效果欠佳,学生诚信意识不强。更有甚者,部分高校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视而不见,在具体执行过程当中行“方便”,学校的这种默许会纵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同时其他学生也会相互模仿,造成不良影响。在学校方面,有的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轻描淡写。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学生在求职时有一个“清白的档案”,避免用人单位因学生有“前科”而将其拒绝,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学校自身和用人单位不负责任,使得诚信监督体制无法有效、公平、公正的实施下去。

三、对策及建议

1.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解决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使高校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大学教育课程的设置当中,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当中。尤其是在大学期间,更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诚信教育符合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大目标。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坚持育人为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在日常交往、学习和考试当中,做到言行一致。尤其是在各种考试当中,防止各种作弊行为,诚信应考,可以采取考试承诺书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楚学校的相关规定,并受其约束,通过这些小的细节逐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探索并拓展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示范。其次,创新诚信教育的形式,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把诚信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开展诚信教育。第三,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诚信的文化氛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话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利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第四,建立奖励及惩罚机制,加大对诚信示范行为和优秀事迹的宣传力度,加强对诚信缺失行为的监管和正确引导。

3.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国内大规模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起步于2000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经历了从选修课到公共必修课的发展过程,这也正说明了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针对大学生因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盲目择业、随意违约的问题,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个体辅导。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性格等偏好的认知,结合现实的需求,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发展方向,并在此目标的指引下付诸行动。在大三临近就业之前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通过课堂集中性的学习,掌握简历制作、面试、就业信息搜索等方面的技巧,同时通过课堂上鲜活的案例,把诚信教育融入其中。目前,有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做出新的尝试,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之外,还成立了工作坊,为在校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如简历工作坊、生涯规划师的个体咨询、职场面试工作间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失信问题。

四、总结

总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是孤立、单独的板块,诚信教育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并有效地执行,将其作为学生道德工作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同时,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作者:但国艳 郭岚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