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旅游开发探讨

农业旅游开发探讨

一、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让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旅游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二、观光农业的特点

1、投入少,效益高

观光农业旅游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还减少了运输和销售的环节和费用,不会给地方或企业增加负担和投资风险。而且一经开放营运,即可边生产边收益,具有显著的效益回报。我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不同,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有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天然优势和区域性特色。

2、综合效益显著

传统农业在经营上一般是单一模式,即只生产或提供粮食和原料,生产与经营相脱节。观光农业改变了单一粗放模式,创造性地向综合经营模式和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集农作物种植和管理、生产与经营于一身,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环境,同时还取得了生态效应,获得了综合效益,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例如: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的农业旅游区,其规划、设计的主题是再现炎帝神农“创耕耘、植五谷、驯畜禽、尝百草、创编织、兴贸易”的历史功绩,以万亩神农李、黄金蜜枣为背景,架起一个长达10公里的生态农业走廊———葡萄长廊,寓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观赏、娱乐、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其综合经营的特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2](P13-16)。

3、产出大,附加值高

由于观光农业采取一种综合经营模式,可以产生多种效益,因而它要比传统农业单一经营模式产生的效益大得多。例如:自动式农场,可以收到观赏、品尝和出售多种效益,使传统的农业生产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因此,人们认为,旅游观光农业实际上是一种综合集约型的新经济形式。

4、潜在客源市场广阔

观光农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据韩国有关机构统计,仅1997年一年,利用周末和暑假到观光农园游览的城镇人口就达50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该国城市人口的1/8。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有40•6%的人把中短途乡间旅游作为双休日休闲的第一选择。由此可见,观光农业旅游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客源市场前景广阔。

5、生活自然性

观光农业以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来吸引旅游者。这种朴素的民风民情很适宜都市人。通过农业观光,能使人充分地感悟到一种回归自然的轻松和惬意,这也正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6、多功能性与相互关联性

观光农业集科研、科普、生产、销售、加工、观赏、娱乐、度假等于一体,参与性、知识性和娱乐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在农业园区内,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农业,还可参与其中,进行劳动操作,体验农民生活。它不仅拓宽了农业的生产空间,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寻找到了一个闪光的亮点,而且为旅游业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观光农业还将城市和乡村的相互排斥、对立关系转化为互补、融合的关系,使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异,使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获得更大动力。观光农业涉及农业、生物工程、电子技术、旅游规划设计、生态环境等多学科、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如此,它还指向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等。因此,它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各专业的携手合作,还需要与科研院所、信息机构、企业集团等共同形成多种模式的“产学研联合体”。

7、区域差异性与经济互补性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等区域差异很大,各地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差异也很大,而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俗。这就决定了观光农业的开发要根据农业区域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二者在经济效益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例如在某种不确定因素条件下,常会使农业减产减收而减效,此时可以通过观光旅游,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而在旅游淡季,农业生产收入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发展观光农业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的优势。

三、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

1、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以农业的某一领域为主题材,进行较大规模投资,以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打造某一区域农业生态建设亮点的建设项目。例如:东莞的“绿色世界”就是这一类型。此项目位于东莞市的农业开发区,占地约100亩,在园区中建有百果园、绿色长廊、丰收广场、家乡水、农业历史展览、现代农业展览、工厂农业等景点。各个景区错落有致、绿影婆娑、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共同衬托出农业和绿色的主题。东莞“绿色世界”是广东旅游观光农业项目规划中的成功案例之一[3](P41-46)。农业主题公园的规划应遵循如下开发原则:(1)与城市的发展、绿化和美化相协调的原则。农业主题公园作为公园,它是城市功能设施的一部分,兼具有休闲娱乐、增加城市绿化、衬托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2)以农为题,不以农业为主业的原则。在现代都市人中,不乏有恋农情结的群体。农业旅游对他们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对农业的历史、农业文化、农业环境、农事活动、农业产品都十分兴趣,可以以农业为题打造一片为他们圆梦的绿洲。但是不能建成农业生产基地,尽量避免农业生产带来的脏、乱和臭等对环境美感的破坏。(3)健康环保的原则。在农业主题公园的规划上要遵循健康环保的原则,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游人提供健康、安全、环保的游乐环境。(4)农事活动寓于娱乐的原则。安排一些农事活动可增加景区的动感和游人的参与性,寓农事活动于娱乐之中,让游人在“过把瘾”的同时也享受到丰收的喜悦气氛。

2、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即兼顾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模式。农学是一个综合大学科,专业门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农业科普教育,不但对农业工作者有作用,对中小学生作为生物课教学、科学课教学的实习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常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投资不大。例如:著名的杨凌农科城,这里曾是我国古农业的发祥地,现在成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园。这里有国家级唯一的农业示范区、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世界第二降雨厅———人工降雨模拟国家实验室、世界领先技术的克隆羊基地、世界最优羊种波尔羊场、亚洲有名的划艇赛地水上运动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化新途径的工厂化高效农业设施和特种动物养殖场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和一些学校在此开展课外活动、教授农业课程等,已成为全国有名的“青少年农业科技活动教育基地”和绿色教育园区,充分再现了昔日神农后稷“树艺五谷,教民稼穑”的辉煌。它在突出农业高新特色,挖掘示范观光资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2000年至2001年7月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观光农业给当地带来了8800万元的新增收入。参观后宾客高兴地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来陕西,要想知道中国农业的历史,想看中国现代化农业快来杨凌。在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开发规划中,要遵循如下的原则:(1)知识性原则。尽可能把基地的一草一木都变成知识的载体,并将其系统化、人性化,使参观者在这里得到全方位的农业知识和生物知识的熏陶。(2)科技性原则。把农业科技、环境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新成果、新创意和新方法都表达出来,特别是表达和展示对当地农业生产有指导示范作用或对中小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基础性科技、综合性科技知识。(3)趣味性原则。寓学习科技知识于娱乐之中,通过看、听、摸、参(与),提高游人学习的兴趣,使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有机结合起来。

3、大型农业生产基地

有先进生产水平的、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本身隐含着较高的观光游览价值。广袤的田野、大群的牲畜、食品的生产流程等,都能让游人留连和兴奋。同时,观光旅游活动对农业企业的宣传、产品的推广也有帮助,相得益彰。例如:深圳的光明农场,有数万亩人工草地翻滚着绿浪,让游人有身临绿海的感觉;有分布在数十个饲养点的上万头奶牛,它们婀娜的身姿和日产数十公斤的超级乳房让游人大开眼界;隔着玻璃看到鱼骨式挤奶系统的吸头随着游人的呼吸节律一张一缩地把一支支“生命之源”汇集到碗口粗的输奶管,白色的乳流哗哗地流进奶罐,人们再一次敬佩母亲的伟大[4](P11-16)。再如:亚洲最大的乳鸽场让游人联想起和平、信鸽和美味的红烧乳鸽;万亩荔枝园,春天让游人沐浴花香,夏天让游人品尝鲜果;驰名香港的晨光牌牛奶生产包装流水线,全封闭的厂房、全自动的生产线让人对该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更加有信心。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确实具备旅游的价值,对其规划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则。以生产效益为主要目标,主要是利用现有的生产项目开展旅游,在旅游线路安排和景点设置上不影响生产,适当安排游客服务设施和辅助景点的建设,要使旅游和生产互相协调。(2)旅游促进农业生产的原则。在旅游取得直接效益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游客这一群体,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可通过门票、导游图、游客用餐、纪念品等环节,宣传推广产品和企业理念等,获得促进生产的间接效益。(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原则。要让游客感受到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的机械化实施优势,体验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4、特色农业基地

特色农业,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农业,作为旅游观光,满足游人求“特”的要求。特色农业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地方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等。例如:位于广东西部的广宁县“竹海”,就是以竹为产业特色的农业旅游基地。广宁是著名的竹乡,素有“砍不尽的广宁竹”的说法。竹,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因为中国就是竹的故乡,国宝大熊猫就是以竹叶为食的。全世界有1200多种竹,有800多种在中国分布,目前中国是全世界竹林产量最大的国家。在广宁,当地的农民,每个人都会竹编,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些关于竹的故事,他们以竹为业,住竹楼、吃竹笋、用竹器,平时劳动的工具大部分是竹制成的,如竹箩筐、竹担挑、竹粪箕等。广宁“竹海”旅游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有浓郁产业特色的背景下建设起来的。当游客登上观光竹楼,眺望着无边的竹海,在微风下婆娑的竹叶翻起滚滚绿浪,听着竹子摇动时那特有的吱嘎声,品尝着野生竹笋和竹筒饭时,饱受都市烦嚣的游客一定会心旷神怡。对特色农业旅游项目的规划,要把握好如下原则:(1)突出特色的原则。特色农业旅游,追求的就是特色,只有把特色突显出来,景点才有魅力。产业特色项目,可以从产业的渊源、产业的发展、产业的知识等方面去规划;地方特色的项目,可以从特色的人文风情、特色的自然景观、特色的农业环境去规划;文化特色的项目,如少数民族农耕、客家农耕、潮汕农耕习俗等,则要多从该地方或民族的农耕文化、特殊农具、特殊农事、农业丰收庆典方式等方面去规划。(2)延长产业链的原则。要发挥特色农业的特色优势,使农业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造就具有特色优势的第二、第三产业。(3)安全原则。特色农业旅游项目一般都在边远偏僻的地方,而且项目范围相对较大,甚至是没有边界的,游客和旅游设施的安全问题应作为重要因素在规划中加以考虑。

5、农家游

最经典的农家游是城市人到农村去与农民“三同”———同吃农家饭、同住农民屋、同干农业活。这是由农民提供或出租耕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参与经营家庭农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享受由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农作乐趣并得到一定的农业收入。近年来农家游深受那些在“”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五•七”干校的“老学员”的欢迎。他们回城后过上了好日子,想去回味一下过去的那段日子,别有一番意味。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农家游已成了许多都市人利用双休日去消除身心疲劳、逃避都市烦嚣的一个常设旅游项目。品尝田园美食、观赏田园风光,花费不多,既休闲又健康。投资不大,接待成本低,游客的花费较少。

农家游较少作专门的规划,一般都是根据各地的民俗,顺其自然,但也需符合如下原则:(1)入乡随俗的原则。各地农村都有各自的劳作和居家生活特点,农家游是在一般家庭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开展的,游客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当地农家习俗“生活”度过愉快的假期。(2)纯朴真诚的原则。传统农民由于生活在封闭、保守的环境下,使他们对新潮的生活方式的接受相对滞后,自然地表达出纯朴与真诚,这也正是疲于紧张生活的都市人所向往的礼遇。(3)绿色生活的原则。农家游的吸引力在于原生态的田野氛围和农家气息,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与和谐的社交环境等。食、住、行、游、购、娱,生产和生活都要维护绿色生活方式。

四、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对策

全国观光农业总体上看,由于起步晚,各地发展不平衡,理论研究不深入,试验示范少,政策措施跟不上和经营管理不完善等,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综合很多业内人士的真知灼见,把主要问题浓缩为六个字,即:“散”———场点布局分散,缺乏科学性合理规划;“小”———每一个观光农业场点规模小;“单”———场点观光游乐项目单一,多数单项农业观光,项目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不吸引人,使人有“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之感;“低”———构想和规划建设的起点低;“粗”———创意浅,建设粗糙:“同”———重复趋同化,即大多数场点的设计、建设、项目雷同,大同小异,缺乏独创性[5](P57-58)。针对上述问题,当前在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时在以下几方面应予以强化和优化。

1、突出特色

在观光农业每个场点和项目中,要力求展示最独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富有创意,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多种参与和特殊活动的需求;品尝、购物、加工等观光农业独有的特色,使之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体系。在目前,针对观光农业竞争对手如林各地纷纷创建观光农业基地的状况,更要着力突出一个“特”字,譬如,特禽(超大型羊、猪和微缩型的如蜜蜂大小的“迷你鸡”等);特菜(袖珍型的番茄、茄子、辣椒、南瓜等);特果(橡冬桃、苹果梨、树莓等);特趣、特餐(如鸵鸟宴、全羊餐等);特饮和娱乐植物(如笑树、蹦跳草、炸弹树、挨刀树、光棍树、醉树、醉草、醉花等)。强调奇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使游客大饱眼福。

2、科学规划与统一布局

旅游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如今的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观光农业必须根据国情,不能盲目上马。首先应结合本地的特色,把内部发展经济的需求与外部对产品的需要结合起来,选准目标市场,再进行开发。其次,要进行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在布局时要以保护资源,发展生产为主要目的,不能破坏田园风光、污染环境。在规划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考虑到市场需求状况,因地制宜,开展观光农业开发规划,各地在旅游地建设上,不能一哄而上,盲目重复建设,要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基地。

3、生态与文化紧密结合

国外发展观光农业,并不是全靠渔场、农场等来吸引游客。如在波兰,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接待游客的农户都是生态专业户;在匈牙利,观光农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这里悠久的民族文化;在美国,探险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兴趣。我国观光农业(特别是农村)还处在起点阶段,节目内容很不充实,游客参与性也不强,而且内容形式重复较多。既然各地具有不同文化特色,就应该把这些内容蕴含在观光农业中,尽可能多地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民俗节目、工艺美术、民间建筑、音乐舞蹈、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不仅如此,还要利用特有的地理、生物等资源,大胆借鉴国外农业和生活开发模式。

4、运用高科技展示农业新成果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科技化和信息化扑面而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也广泛应用到农业上,引起了农业的知识化革命———向知识化农业时代迈进。同时,旅游业自身也从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经人造景观型旅游迈入科技参与型旅游。但中国农业科技与信息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时,不仅要采取“拿来主义”,快速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要开展高新技术在农业观光旅游中的应用研究。在产业区内大力兴办科技型产业,建立高科技园区,向游客展示温控工程、生物工程和电子工程等高科技工程项目,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

5、开发精品,塑造品牌

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产品仅仅限于观光层次,不能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而且许多产品具有雷同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旅客的重游率。这就要求在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中,要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设计旅游精品,充分体现民族历史性和地域性,使产品追求高文化品味和高艺术格调。

6、广泛宣传以推进产品促销

据统计,目前知道观光农业旅游的人不足1/10。但观光农业旅游要发展起来,必须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来支撑。这个消费群体也只能是城市居民。因此,要对他们进行广泛宣传,使他们知道观光农业园区有一片净土,那里能让他们感到宁静和放松,那里有广阔的森林和草原,有淳朴的风情,有古朴的乡土气息,有高新的农业技能等,这些都最适宜他们来享受。因此,宣传促销对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也十分重要。综上所述,观光农业旅游必须加强开发规划、设计和科学合理布局,加强观光农业产品的促销力度,使游客、广大农民和投资者在观光农业中都受益。观光农业旅游开发应具备战略的眼光,应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在建设和发展观光农业时要突出奇趣性、参与性、生态性以及多功能性和地方特色的原则,实现农业和旅游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