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标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标准

摘要: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基于多年实践经验的累积,从人才培养模式、“三教”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就专业标准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标准

0引言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专业建设,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随后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旨在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群),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建设标准,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建设成效未必真正能得到行业与社会的认可。因此,如何确定专业建设标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专业是国家精品专业、部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示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为例,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1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工合一、知技融通”[1],见图1,使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成为“精操作、通工艺、会维修、懂设计、能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现场工艺实施;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设计;常见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调试以及通用机械零件加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装备制造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三教”改革

职业教育的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根本要求,也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1师资队伍建设

新时代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对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采用柔性引进、兼职引入等方式,聘请知名学者指导教师团队建设[2];通过国际交流学习、学术研讨、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国内外培训学习、高校访学、参与企业技改项目等措施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产教融合,聘任科技型或技术型企业家担任产业特聘教授,参与专业建设,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聘任技能大师,将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等引入课堂;同时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

2.2课程资源建设与教材改革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落实“1+X”证书制度,重塑课程内容,推进“课证融合”,将装备制造行业所涉及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课程,创新教材编写方式与体例结构,校企共同开发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教材。利用5G及VR虚拟技术,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成长。

2.3教法改革

坚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课程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新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模块化教学方法改革,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定位需要紧密结合西部尤其陕西区域支柱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状况,重点是面向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并依据自身的条件,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实训基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备先进。探索引厂进校、引校进厂、前厂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建设基地的合作形式和运营模式,在建设形式上可以是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也可以是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从而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广泛联合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实训设备和技术的来源渠道,实行资源共享,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提高实训基地资源使用频率和效益,注重实训基地绩效管理,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使实训基地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考核办法完备。

4社会服务能力

职业院校应积极树立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应用,为行业企业与区域提供继续教育与新技术、新技能培训服务。

4.1搭建技术技能平台

对接区域高端装备产业、汽车产业发展需求,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部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以技术技能创新为目标,聚焦“复杂零件制造、装备装配与系统集成”核心技术领域,联合宝鸡机床等国内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打造装备制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产业学院以校企双主体育人为目标,将企业项目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产学一体,协同育人。

4.2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坚持服务区域产业走向高端、服务区域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四服务”理念,加大专业社会服务力度,以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为支撑,充分利用平台硬件及高水平师资团队优势,积极开展先进制造相关技术研究、科技创新,为区域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承接政府、企业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大力推动技术研究与创新。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培训,对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家庭作坊进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科技扶贫[3]。

5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中央对职业教育做好对外开放、主动服务产业和企业“走出去”作出了一系列部署。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2016年,中央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配合企业“走出去”,多方筹措境外办学经费,共建海外院校、特色专业、培训机构,为当地和我国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实施,以及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5.1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

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教学标准、原版教材等优质资源,消化吸收,创新形成本土化教学资源。有计划地聘请海外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来校讲学任教,传授国外先进经验。

5.2加强国际化创新性师资团队建设

高质量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做好境外办学工作的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组建一支既通晓外语又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鼓励优秀的教师积极参与境外办学,并加强对境外办学师资队伍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的培训,着手相关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工作,打造境外办学的精干团队。

5.3制定国际化通用教育教学标准

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制职业教育国际化通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

6结语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开发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笔者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了专业建设标准的新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实训基地、推进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该方法制定的专业建设标准,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韩玉科.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开发与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19(16):58-59.

[2]赵善庆.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2):32-39.

[3]王佳.浅析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标准开发与实践[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1):63.

[4]张同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258-259.

作者:张文亭 任雪娇 苏宏志 刘其兵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