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改革与实践

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课程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程内容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现状措施反思

一、改革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能训练占比较低

专业理论学习占比较高(约80%),专业技能训练占比较低(约20%),造成专业课中理论讲授过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不足等情况,不能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二)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缺乏有效的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应注重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目标,来确定课程内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由于缺乏对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的了解,传统专业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未能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使得专业教学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求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忽视了对学生的社会能力、个人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四)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内容以理论考核为主,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过程以及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

在进行专业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原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PPT、电子教案、试题库等)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在模拟仿真、视频、动画等方面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溃乏,导致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

二、课程改革措施与实践

(一)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内容与结构

基于对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群)、相应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即根据用户要求采购元器件,进行来料检验和发放,对单元电路和整机结合硬件和软件进行调试,然后按照工艺文件组装产品,最后对整机或成品进行检验和调试。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和检测各类元器件,能正确使用各类常用仪器仪表,能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并具备制定工作计划、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交流合作等职业能力和素养。经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8个学习情境:制作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制作无线调频话筒,制作呼吸灯电路,制作音频功放器,制作调光台灯电路,制作三人表决器,制作四人抢答器,制作变音警笛。其中,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子情境,将技能训练在课程中的比例提高了一倍多,大大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编写基于行动导向的校本教材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开发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编写以学习情境为载体的项目式的校本教材及课程标准,从课程定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描述、学习目标、蕴含理论知识、教学条件(场所、设备、材料、工具等)、教学法及教学流程设计、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为载体,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对接。

(三)课程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为一系列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学习情境,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六阶段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实现“做中学”和“做中教”。其中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四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即吸收行业企业参与,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四)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改革

按照部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推进《电子技术与技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利用校企合作设计开发配套的电子模块教具、学具;与信息中心协作建立精品课网站,完善相应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试题库、电子教案、flash动画、教学录像、三维互动仿真等信息化教学资料;参加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等部门组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将优质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基本满足了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化学习的需要,对整个专业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五)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课程建设

只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全方位提升课程建设:参与由教育部组织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校本教材编写;合作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合作开发专业精品课程,丰富专业素材库,提高专业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课堂实效;共同开发电子电路实训模块教具与学具,为相关课程的课堂动手实践提供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合作开发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挂图,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优化专业文化建设等等,从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完成课程实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改革与实践反思

(一)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为了深化行动导向课程改革,通过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订单培养、教师下企业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吸收企业工作任务为学习情境、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评价、聘任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力度。今后将进一步引企入校,尝试开办校办生产实体,将真正的校企合作反馈于课程改革实践,开发出更具实际意义的企业工作任务。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内在动力,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一是要优化教师结构,长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企业从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交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二是加强专业教师培训,通过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开发学期项目等方式,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相接轨,从而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改革。

作者:闫玉兰 单位:石家庄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