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等学校是优秀人才的摇篮,高校的学风建设关系到人才质量的高低。“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体现学校品位的重要标志。没有优良的学风,即使有较好的生源,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师资水平再高,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再精良,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风从学校整体、教学论、学习论、学生主体等角度有不同定义。一般从狭义的学生角度讲,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即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目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外在表现。高校的学风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大学扩招、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下,高校学风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这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形成高校学风建设的新机制。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面临着高校扩招、研究生自费、信息化普及等新情况,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些影响也反映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上面,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新问题。第一,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低于学生及家长的期望值,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及家长并没有随之转变观念。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落差,极大打击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学不学都一样,混个文凭得了”成为部分学生堕落的借口。第二,社会上唯金钱的评价观下,学生读大学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社会中普遍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你挣多少钱”。而当前“脑体倒挂”现象比较突出,学历与收入并不成相应比例,研究生不如本科生专科生、大学生不如高中生初中生的例子成为当下新“读书无用论”的有力支撑。学生在校即开始各种兼职、考证,对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究其原因正是这种功利的评价观的影响。第三,研究生自费普及,扩招力度缩减,考研率降低。2014年开始研究生全部实行自费,虽然国家从奖助学金方面给予很大补助,但学生感性认识受到影响。同时,学术硕士扩招有限,专业硕士认可度有待提升,导致学生对考研的信心和积极性下降。第四,信息化时代,知识获取方式多样,课堂兴趣降低。信息化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给高校学生学习带来极大影响。一方面,课堂上拍照、拷贝课件,通过百度搜索知识要点,利用各种文库完成作业,虽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但同时削弱了课堂认真听讲,课下钻研努力的学习劲头。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所带来的社交便利、游戏应用、电影娱乐吸引着学生们,课堂上的低头族人数众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第五,娱乐至上,文体工作政绩化。一些学校的学生工作对育人这一宗旨抓得不紧,对学风这一重点落得不实。各种活动铺天盖地,一些部门为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活动逐层加码,学生不堪其扰。全校性的文体工作成为院系部的政绩重点,为了取得好成绩,采用大范围选拔、长时间训练、重奖励激励,甚至鼓励学生逃课参加文体活动,这形成了错误的导向,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针对高校学风存在的旧状况和新问题,高校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整体,统筹布局齐抓共管,对高校学风这一关键问题常抓不懈。从全方位多部门横向协同,使教师和学生统一认识,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掣肘,共同为打造良好学风服务。要充分重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以辅导员为核心进行纵向常抓,不同年级突出重点,连续有效持之以恒地促进学风建设。

二、全方位多部门横向协同建设优良学风

全方位多部门的横向协同指的是,高校的各个部门都应把服务学生学习,建设优良学风作为目标之一,学校进行顶层构建,各个职能部门和系部统筹协调,围绕学风建设这一核心共同努力。

第一,要酌情进行专业设置,灵活调整培养方案。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审批需要一定时间,并不能完全和社会需要同步,这就需要高校在开设新专业时要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不盲从不跟风,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非当下学校和相关教职工的出路。同时对于专业面临的新变化,要及时灵活地调整培养方案,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的学校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让学生使用自己学校所编教材,这样的教材质量并不高而且也从不更新,造成学生学的东西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这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愿听讲,临考试突击学习,缺乏专业兴趣的后果。”当专业虽经调整仍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时,要敢于打破原有利益格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停止招生。只有当专业充满勃勃生机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

第二,强化教学质量监督,打造教师个人魅力。从双主体论说,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学生的学风跟教师的教风关系密切。当前蓝牙点名、拍照点名等各种奇葩手段,不仅反映出学生出勤不容乐观的情况,也反映了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以知识和个人魅力吸引学生,而非用各种手段强迫学生。知识从根本上讲,是个人的主动建构,强迫式的教学作用有限。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课堂组织,重教师权威轻个人魅力的普遍问题。学校应该从考核、职称、绩效工资等多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使教师在进行科研同时用心把课讲好;教师应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更新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灵活组织课堂,依托课堂教学、社交媒体等打造个人形象,提升个人魅力。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引导学生进行科研。依托大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课题立项等活动平台,创设学以致用,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研究,学会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会有力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1)根据专业特点成立大学生科研小组,系或教研室指派教师担任学生科研顾问,对学生科研进行必要的指导;(2)定期开展大学生科研交流活动,学校或系定期举办大学生科研成果(论文)报告会,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评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应给予大力支持和奖励。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而是客观培养和主观努力的双重结果。大学生要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外,还要更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潜在的活力,而竞争是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活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完善教学配套资源,创设良好学习氛围。随着扩招的进行,一些院校的教学配套资源建设跟不上学生规模的扩张,学生上自习、听讲座等基础条件都受到很大制约。此外,课程容量、选修课的数量、图书和电子资料等都没有得到应有补充,同时相应的管理方式也需要及时革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要研究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邀请“学术明星”举办讲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调动师生积极性。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依然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的主要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学校应该主导改革的潮流,给予老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允许老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并制定配套制度,以合适方式承认所修学分,这将极大丰富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第六,突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辅导员既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又是学校领导建立和维持教学秩序的得力助手,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所以他们具有管理和育人双重身份。“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甚至全部工作的基础”,学校应该重视辅导员的作用与地位,从待遇上给予保障,从级别上给予重视,把辅导员从底层的事务性泥沼中解脱出来,深入到学风建设的全过程。辅导员要认清各个阶段学风建设的重点,以引导和管理相结合的理念,针对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制定适合不同年级的学风建设活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地位,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保持较长久的学习动力,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期形成、培育和发展,不能期待整个系统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变化。它需要各个部门充分发挥自己在学风建设中的功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高校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德育的中心指标,融入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以大学精神创造特色学风,以办学理念引导求真学风,以校园文化激发进取学风,以管理制度促进务实学风,构筑高校全方位育人环境,大力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高校人才的各项素质。

作者:张先忠 徐亚辉 单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