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推进外国文学中的德育教育

推进外国文学中的德育教育

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的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还是西方的古希腊文学等内容,其中都深刻地传达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观点及思考。在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中,以诗传志、以物寓情等文学教化传统一直以来都被视作思想道德的强调重点。在西方的文学理论中,文学对于社会道德的影响及功用从来没有真正结束。可见,道德观念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具有一定的比重。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中西文学的传统特点加以分析与引导,并重点解读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内涵,这些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科的发展都是极其有效的学习方法。

虽然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但是并不代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主体只是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来说仍然是对于文学的研究与分析。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国家及年代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讨论,在这种不同理论的解读中寻找中国文学对于文化的影响,对于文学的理解极为重要。比如对于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进行分析时,可以用结构主义的方式分析其中的故事情节。除此之外,对于同一部文学作品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解读,比如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集,其中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极其精神,而且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分析来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由此延伸到中外文学中关于思想道德的理解与内涵。当然,从道德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仅仅是一种文学的分析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分析与批评方法。

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教学过程。文学与道德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形态,道德不仅是文学的主要内容构成,文学存在的根本是源于承担道德的教育与传承,它既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担当着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文学与道德的相关知识,并在尊重二者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在实际教学中以文学文本教育为主,在阅读和赏析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道德观念,逐渐渗透正确的思想情感。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避免道德观念先入为主,比如,在讲解某部文学作品时,先以一种批判揭露的定位对其进行讲解,这样对作品本身的理解有可能会产生歧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先从文学文本入手,通过对其中的内容细节进行分析,同时可以以一定的历史语境进行阐释,进而对文学作品进行思想道德的分析,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内涵,使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进行客观的评论,在文学作品的研究中以达到对于社会内涵的分析,以最终实现对于现实道德伦理进行评价。通过这样逐一的分析与感受,学生的道德观念会更加清晰和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正确看待和把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从比较文学角度来看,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从宏观文化角度来看,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正是西方文学作品的精髓之处与中国的道德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全新尝试,这种结合从比较文学角度来说正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相互结合与渗透的尝试并不是单向行为的过程,因为道德因素在外国文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当代中国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及影响。当代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外国文学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其中涵盖了多种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和风格,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也不尽相同。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这些文本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引导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都得到有效的完善,使他们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有更多的认同感,以此来丰富和充实他们的道德观念。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使道德观念呈现一种统一性,也不是要求世界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道德观与价值观都相同,而真正的价值观念正是人们对过往的信念不断地提出质疑,从通过科学艺术等方式来形成更为深刻的价值观。只是一味地追求完全相同的道德观念,只会顾此失彼。在价值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之下,也要努力创建一种对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平等关系,这里主要包括不能简单地将外国文学的内容当作批判对象,以其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批判,从而使外国文学被简单的概念化,放大外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负面道德元素。同时,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中的优势不应无限放大,以其来取代现代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从宏观角度来看,民族的道德观念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纵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之间并没发生任何相关的联系,也可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重新看待与审视,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彼此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以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建立沟通交流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德育教育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方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问题的实践方法,不仅要从不同学科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之外,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以比较文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以此寻找更具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讲解《双城记》时,该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以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仇恨作为冲突点进行描述,以此来传达一种无法替代的爱与仇恨,贵族对于平民的杀暴虐无法抚平,平民对于贵族的伊恨也不能替代对于亲人的爱。这是一种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作者狄更斯通过宣扬一种自我牺牲与宽恕仁爱的精神来消除一切仇恨,以此来拯救整个社会。通篇小说都透露出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教师在分析作者所传达的这一思想时,如果仅仅一种评论直接作为德育教育的材料来进行宣扬,只会让整个课堂显得更加无趣生硬,无法真正将作品的深层内涵表达出来,学生也无法真正从内心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对于整个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加浮于表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将自己的眼光看得更长远此,要结合整体的历史背景来把握和分析作者传达出的人道主义思想。狄更斯的作品会传出这样的思想内涵,也是他的思想随着现实的不断认识而逐渐加深和变化的,他从对于资产阶级幻想的破灭进而开始揭露和批判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正西方人思想发展的历程,西方对于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从最早期的以歌颂爱情怀自由到后来的提倡和重视人的尊严再到公开抛弃了人道主义思想理论的出现,只有经过这一系变化的分析与研究,才会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有更全面的评价与认知,这样才可以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比较与分析,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总之,外国文学是一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所在。在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异域文化的同时,以培养和健全自的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发挥深厚的人文关怀作用。对于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来说,也要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分析与研究,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态度来寻找外国文学中的道德元素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联系实际,使二者之间能够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更好地推进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使广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思想道德修养有所提高,成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

作者:屠瑞旭单位:广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