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研讨

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研讨

一、实施多元化声乐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管什么学科,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首先必须要使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于学生学习层次与水平的不同,因此其兴趣激发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而要想满足这种需求,只有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使所有学生都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二,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与能力的不同,因此其专业基础也会有所差距,声乐条件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在设置音乐课程时,需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声源条件,基于学生自身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以及声乐方案,这样才可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使学生声乐技能水平以及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因材施教这一基本原则,结合学生自身学习习惯、声乐技巧以及歌唱水平等,具有针对性地来实施教学,其和因材施教的目标相一致,不仅适用于不同学生群体,同时还可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获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效。第三,有利于深化课改,推动声乐教育的发展。声乐教学课改不单单只是教师的责任,而是需要借助于学生的反馈对课改效果进行检验,这种课改为一种互动且双向的工作,而多元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无疑也为这种教学课改带来了新契机,便于课改的深化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强化新时期下声乐教学的活力,下面笔者分别从文化修养、基础技能、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化这四个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文化修养教学模式通过文化素养的提高,不仅便于学生不同情感演唱需求的领悟,把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提升学生声乐创作境界,强化其声乐作品艺术表现力。对此,为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声乐教师应事先确定声乐范围内文化类型,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种,即一般性文化、专业文化以及姊妹艺术文化,所谓一般性文化就是艺术外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如社会学科或者自然学科中基础性知识;专业文化是指涉及到本专业的有关技能知识和史论;姊妹艺术文化是指和声乐文化互相促进、联系以及影响的相关文化内容。通过学生对声乐文化类别的了解,使其树立一种正确且合理的感性认识,继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声乐文化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其次,确定文化修养教学模式作用机制,让学生从文化视野这一高度对现实社会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与创作声乐作品,从而使其所创作的这一作品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在应用该模式时,教师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练习声乐曲目中,应把案例当作先导,通过和该曲目有关案例的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培养与引导结合起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修养对于声乐教育的作用;第二,带领学生参观和课程有关的各种艺术展,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融入至这种文化氛围中,使其认识到在声乐作品中文化修养所做出的贡献;第三,教师还可借助于影视方面的资料来辅助学生了解曲目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这种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二)基础技能教学模式第一,合理且科学地进行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特殊对待,仔细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这样才可将这些“死”的理论转变为“活”的思想,继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理论来观察与反省自我,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仍旧可进行自我的探究,促进自我的发展。第二,扩大技能教授曲目的范围。在该模式中,曲目范围的扩宽并非为简单地增加曲目数量,而是应该从表演形式、语言以及体裁等进行拓宽,如中文曲目、英文曲目、通俗歌曲、喜剧、齐唱、重唱等,通过这种拓宽,不仅可使学习到更多的技法,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还可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三)情感体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借助于两种途径来实施,一种为直接途径,即在生活中直接实施情感体验,将自己亲身经历所获得素材用于艺术的构思以及创作,而这也要求学生应不断丰富并扩大自身生活积累,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富有艺术的场面;另外一种为间接途径,借助于文学作品或者其他相关资料来了解并体验生活中这些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情感体验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应基于曲目作品情感的把握,深入分析与体会曲目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情感,对其基本属性以及类别分析。同时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体验所发生的变化,强化体验的深度以及广度。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自身真实情感抒发的引导,善于调动学生内心世界,将学生自身的真实情感回忆唤起,从而才可使曲目的表演更加生动。

(四)个性化教学模式尽管该教学模式设计没有一个明确且唯一的规范要求,但是教师在应用该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应将生源特点作为基础,根据学生生源特点来进行班级或专业课程的划分;第二,将学生自身的需求作为前提,通过初步划分以后,对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分析和调研,可从学生表演经历、学习基础、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来进行调研,确保在课程的编排上符合学生兴趣以及培养要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第三,构建有效且合理的教学评级机制,定期实施检验,将学生看作评价主体,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声乐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肖英群单位:内蒙古师大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