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编排初探

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模块编排初探

摘要: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表达交流”模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探讨“表达交流”模块的设计意图及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材;表达交流;教材编排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和基本出发点,教师需要通过教科书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借助教科书获取知识技能,教科书的内容编排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正是基于此课标的要求编写而成[1]。

一、“表达交流”模块的编排模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部分共有五册书,每一册的内容都被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模块,其中“表达交流”模块又被分为“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2]。每一册教科书的“写作”包含四个互相联系的专题,四个专题共同组成一种文体写作;口语交际则包含一个专题。“写作”部分主要针对记叙文、议论文两种文体开展,针对具体的写作角度和写作方法进行内容设计;口语部分则针对日常语文学习中的常用表达技巧进行编排。教材细化到每一个专题可见,写作专题被分为“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三个环节,“话题探讨”部分用于提出问题、启发思维,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法借鉴”则展示范文、点拨技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最后在“写作练习”环节给出几个不同题目以供选择,使学生真正动笔写作文。口语交际部分则被分为“指导与探讨”和“实践与交流”,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某一项交际技能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创设环境进行实践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表达交流”模块编排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更重视“阅读鉴赏”部分,而对其后的“表达交流”等模块的关注度不高。一是因为“阅读鉴赏”部分占据语文教科书的“半壁江山”,以必修一为例,一本91页的书,阅读鉴赏内容占了55页,其他三个部分内容共占36页;其次,“阅读鉴赏”一直是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规定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师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这一部分课文的学习上,留给“表达交流”等模块的课时就十分有限。其次,受高考模式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情况,学生也习惯于不考就不学。课堂上学习“阅读鉴赏”中的课文,课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语文知识,考试的作文题目成为教师们作文教学的重点和学生习作练习的焦点,而“表达交流”模块的作文和口语交际却被排除在教学环节之外。除去这些因素,教材本身在“表达交流”模块的编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模块编排过于独立

翻阅整本语文教材不难发现,“表达交流”模块位于“阅读鉴赏”模块结束后的下一个单元,但和阅读教学的内容没有形成联系,而是自成一体。在现今语文教学课时紧张、内容增加的情况下,这种独立于阅读模块之外的编排方式会导致表达交流模块在教学中被孤立。教师在完成了“阅读鉴赏”部分的教学后常常会直接进入下一册教材的学习,而对后面模块的内容不再过问。

2.模块内容编排存在问题

首先,由于“表达交流”模块是一个专题形式的单元,因此,编者将多篇作文练习紧凑地编排在一起。如果教师按照正常顺序进行课本内容教学,就意味着将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教学,这对于学生来说练习量过大过密,对教师的备课工作也是一种挑战。其次,对于写作部分的编写,编者安排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环节,却没有给出“怎么改”的建议。课标对作文修改有“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的描述。作文修改虽然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环节却常常被忽视,在课本的写作教学编排中也未能出现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等引导学生,这无疑是一种疏漏。

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表达交流”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新课标”)推翻了现有教科书的编排模式,变“必修和选修”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分别安排有7—9个任务群[3]。必修模块的7个任务群基本都涉及到“表达交流”的相关内容,而相较于实验版课标,“新课标”对于表达交流的内容更加具体明确,如“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明确提出的撰写读书笔记,“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要求完成调查报告等。对比两版课标的“教科书编写建议”部分,实验版课标有“可以将课程内容综合设计成五个模块;也可以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分编”的要求。而“新课标”则提出“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提倡多样化”“灵活地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通过比较发现“新课标”对于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限制更小,编者的编排会更为灵活。

四、教学建议

针对前文提到的问题,基层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将“表达交流”等模块融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首先,通过阅读与分析“表达交流”模块中的具体内容,不难发现在写作部分的引导语中时常会提到一些曾经学过的课文。以必修一写作部分第二专题“园丁赞歌”为例,在“话题探讨”部分提到了同册的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及曾经学过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最后一课》等篇目。因此,可以考虑在教学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直接引入“园丁赞歌”这一写作模块的学习,趁热打铁。换言之,教师可以将一整个“表达交流”模块拆分成几个小部分,插入到相关的课文教学中。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为写作提供思路和参考,加强课文与习作练习之间的联系。其次,由于课文编排中未曾提到关于习作评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评价与修改。教师应根据不同训练目标需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在学生完成写作后引导学生依据评分标准进行作文的自评与互评[4]。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一味依赖反复练习取得,而要从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作文水平。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施行,新的教材即将面世,毫无疑问,“表达交流”依然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依据“新课标”的教科书编写建议,新教材在编排布局上势必会打破现有格局,形成以具体学习任务群为核心的组合模式,而“表达交流”也将从专有模块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环节,安插到相关的任务群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表达交流”模块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继续改进现有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为即将面世的新教材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符梅梅.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表达交流”等单元教学探究[J].现代语文,2016(9):148—150.

作者:李婧妍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