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

一、因地制宜,加强诵读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诵读技巧

重视学生的诵读,不仅体现在诵读的频率和次数上,更为关键的是要体现在诵读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诵读指导,提高课堂诵读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勤于探索诵读的指导方法,比如在教学《情真意切释猜嫌》一课时,我针对选文是小说《红楼梦》选段,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研读文本。除了诵读指导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范读激趣、揣摩品读、竞赛激励、选读强化等方法指导学生诵读。

(二)要形成诵读规范,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做到精神饱满、眼到心到、言为心声、读出韵味。

(三)要加强诵读技巧和诵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技巧主要是指对朗读的停顿、语速、重音、语调的处理。朗读有音、意、情、美四个层次。音读是最基本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意读,要读懂作品的大致内容,写了什么,要点是什么;情读是读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美读是欣赏作品的较高层次,读出作品的语言美、内容美、生活美和意境美。(四)引导学生有效地互相诵读评价。教师在学生诵读后,可以有意安排其他学生进行诵读评析,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不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二、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因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诵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诵读的条件。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诵读机会。

(二)为学生营造诵读氛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诵读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媒介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比如我在讲公开课《登高》时,利用音乐《二泉映月》作配乐示范朗诵课文,就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三、多读少讲,树立典型,综合运用多种诵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诵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当好幕后“导演”的作用,要敢于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敢于将课堂还给学生,少一点滔滔不绝的贴片式的细节赏析,多一些学生的诵读体悟,大胆探索高中语文课程的新模式。

(一)多读少讲。教师抓住重点讲解,学生在课堂中多读多悟,要把课堂上诵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二)教师在不违背诵读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诵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鉴赏水平不同,对同样一个作品的文本体悟也会不同,所以读出来的语速、语气和节奏也会不同。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流露出作者时光易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悲愤,但有的学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时高昂急促掷地有声,如挟天风海雨扑面而来,再现了诗人狂放的个性;有的学生读“君不见”时较从容亲切,为下文蓄势,“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气贯通,“天上来”达到语调最高处,“奔流到海”气势恢弘如排山倒海;“不复回”则如瀑布飞流直下,深惋悲叹。我觉得这些处理都是可行的,没有充满个性色彩的诵读,学生就不会产生和作者的共鸣,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可能养成独立的审美习惯。

(三)综合运用多种诵读方法。诵读方法多样化,包括教师范读、师生共同朗读、学生集体朗读、个体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例如学习曹禺的《雷雨》时,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注意揣摩人物的语言,通过语言理解人物,并进一步理解作品,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诵读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又有新的内容。这种“新”就是要将教师的示范性的读与学生的高质量的读结合起来,重点放在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上。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诵读训练,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有目的有重点地强化诵读教学,让学生真正在诵读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文学素养,从而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掘来“源头活水”。

作者:彭天菊单位:新疆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