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地理教学思考(10篇)

初中地理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实践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今,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不仅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一直都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位置,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够形成和发展,以至于成为了单纯的知识“容器”,有效教学成为了一句空谈。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想要主动去学,才能学得好,才会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而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地理,追根究底是因为对它缺乏兴趣。对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手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设计导入,如引入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兴奋的状态,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接来下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具体、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探索新知,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只是隐藏在自己心中,等待着被人唤醒。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好胜心,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地理知识。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效教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喜欢上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往往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体位置,控制着课堂和学生,根本没有给学生参与讨论的自由和机会,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热爱学生,多关心、爱护学生,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

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多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它是双方面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换取学生的尊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切忌不能因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有所偏颇。只有做到上述几点,用自己的关爱、真诚、尊重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从不考虑学生的需求,也不管学生能不能听懂,只考虑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一个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肯定都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地理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相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显示与传输声、光、形、色的强大功能,能够变抽象为直观,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启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然多媒体教学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不妨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整合。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直观性、交互性强的优势,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影片等多种信息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他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样做,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高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铭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2]娄鹏鸽.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

[3]刘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科教导刊:下旬,2015(10).

[4]史艳华.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四点探索[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

作者:郑海霞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中地理教学体验式学习模式应用

体验式学习指的是通过特定的环境去学习,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学习者获得一定的体验感受。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用体验式学习理论作为教学引导,可以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和谐,教学效果更显著。

一、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准备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首先要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通过合适的方法高效学习地理知识。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可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组织灵活多变的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系统的自我完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不是要告诉学生具体怎么操作,只需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路或备用知识。在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的体验进度和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在合适的时候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在体验中的真实感受。

3.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在体验式学习内容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满足对地理知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教师应分别为这些学生制定不同的体验任务。例如,将地理教材中一些影响重大的人物和事件介绍给学生,让99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发展过程有基本了解,为学习地理学科的发展规律打好基础。另外,在整个体验式学习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让学生学到地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运用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方法

1.开展实践活动

在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积极参与,通过体验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讨论,直至解决。通过活动探究获得的地理知识不仅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建议,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不能妨碍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不要强迫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实践。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据此为学生制定不同的体验任务,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体验式学习,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教学“地图”这节课时,先将学生分组,各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自己的家或学校地图,甚至还可以使用不同的比例尺绘图,然后观察学生在不同比例尺之下所绘地图的区别及特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获得的知识更为有效,印象更深刻。

2.注重合作探究

在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从学习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逐步形成对地理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认识,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而在体验式学习模式中运用合作探究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学“气温的分布”这节课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平均气温图,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等地图要素的能力。

3.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乐趣,可以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通过特定的角色、角度去思考相应的地理问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会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加深地理体验学习的印象。课前,让学生按照当节地理课中的内容分组确定角色,然后在小组内安排具体的任务,有的负责搜集角色资料信息,有的负责装扮角色,等等。课中,不同角色轮流表演,其余学生对表演内容进行观察和提问,然后据此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探究。例如,教学“不同的人种”这节课时,课前由教师将角色划分好,有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还有一些其他肤色人种。按照这些肤色,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分别选出1名负责人、1名主持人,分别归纳出该组所选肤色人种的特点。在展示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汇报或归纳,其他组学生可以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课堂上,有趣的角色扮演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维也得以激发。

4.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常态。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性。地理知识具有极强的区域性,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地貌,这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学中可以为学生选择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然后用相应的动画进行辅助,帮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例如,“各具特色的高原”讲述的是我国四大高原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歌曲,然后搜集一些动画视频供学生学习;在《青藏高原》的音乐中,慷慨激昂的曲调引发学生对青藏高原地势高而宽广的遐想,歌词“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描绘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融入歌声,再加上动画的展示,引人入胜。通过这些歌曲的欣赏,学生体验到音乐和动画在地理学习中的巧妙之处,不仅增加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对音乐的热爱。

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探索。体验式学习模式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情景进行合作探究,最终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十分必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加努力地探索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技巧,以增强地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傅树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3-224.

[2]陈宏伟.刍议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的运用[J].赤子(中旬),2014,(4):101.

作者:马金林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模式探讨

摘要:在地理学习中,由于将涉及大量的地理信息,因此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有益于获得较多丰富知识,进而让学生获得较高的地理学习与运用技能。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模式;差异性;整合性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那么,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又该怎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合理分组就是要求不同质的学生组合成一个组,这些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组里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分组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到该团体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可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法:

1.异质分组,即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采取异质划分,即组内异质的划分方法,要求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的划分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但组间要保持同质,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2.同质分组,即综合考虑学生原有基础、智力特点、爱好性格、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把水平相当的、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归结为一个层次并分配在同一组内。组内同质对于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找出差距,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水平。而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小组中的地位不同于前一种,不再是受帮助者,而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有利于产加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这样就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获得成就感。

3.自由分组,即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去找合作伙伴。由学生自己找同伴会使他们更加主动热情,更加积极投入。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其创造能力,这样能使言语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更加真实。

4.结构分组,即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这是最为简便的分组方式。

二、合理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注重资源信息整合性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训练学生搜集地理信息与整合资源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地规划内容与任务,结合学生所了解的个别地区的地理情况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身的想法,在课堂上轻松地交流,通过小组内合作与探讨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与进程,掌控小组活动涉及的学习内容。在初中地理交流式教学进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前,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切不可问题一出马上讨论,应该让每一位学生经过一小段时间思考后,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时,再适时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小组模式教学,教师可扩展与普及沟通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进行尝试,反思,总结,为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教学目标前提下体验地理教学的得失,教师需重视小组交流教学与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地理教学现状与学生好动的特点,进一步寻求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受益;教师要鼓励学生理解交流中的关键信息,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用一些地理讨论素材中的趣事来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挖掘出更适合学生自己的积累与记忆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有利于构建生动、形象、具体、互动高效的小组合作式氛围的课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能动、全面地发展。

作者:周萍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图像教学分析

摘要:地理,尤其初中地理,是学生了解世界地形、人文的初级阶段。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知识有效表达的重要工具。新课标改革以后,各门学科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初中的地理教材增加了许多色彩鲜艳的图像,形象直观的便于学生理解。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方能明白天下万物事理,而如今新的地图课程搭配图像,不用“行万里路”也能对世界直观了解。现提出几点关于初中地理图像教学分析的拙见。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直观性

图像是初中地理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图像教学是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一大趋势。图像教学便于教师利用图像对学生进行教导,进而引导学生清楚明白的理解地理知识中抽象的概念,获得丰富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看懂图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地理教学中的图像种类

(一)地图图像

初中的地理学习,最基础的要学习地图,大到世界政治图,小到街道地形图。从简单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区分地图方向,到准到找到某个地点的定位,这是地理老师需教会最基础的技能,通过图像根据实际,引导学生认清地理事物的海陆位置、经纬坐标等,还要教导学生寻找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再按大纲要求让学生对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记忆加深。

(二)示意图图像

七年级的语文教材上有一篇关于地理的文章———《看云识天气》,说到“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作者用经验告诉我们如何识别天气。根据地理示意图,教师教会学生更科学、更直观的了解冷气团、暖气团如何碰撞才形成冷锋和暖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晴天或者雨天,再根据“水循环的示意图”告诉学生为何会有降雨,何时有降雨,而不是传说中“龙王的喷嚏”。地理的示意图主要阐述的是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的形成,通过示意图,更为直观、科学的揭秘地理现象的发展历史,自然的规律。

(三)分布图图像

初中的地理课程中,总能看到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农业布局图等,老师引导学生分布图判读的要领:读图名、读图例、定位置。教会学生分析辨别哪个位置属于何种气温类型,降水量如何,雨季和旱季分布的时间又是如何的。

(四)景观图图像

地理中最主要的景观图在于描绘图和影像图。描绘图片是通过画笔的形式将地理事物形成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抽象的展示出来,影像图更逼真贴切现实,两者相比,影像图是深入学生心中。世家万物的复杂地理现象老师都无法带领学生去领略,学生无法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画面,而景观图能帮助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直观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的运用景观图,结合景观图解说,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统计图图像

统计图像在数学课程中常见的有扇形图、柱状图、坐标图等,地理中除此之外还有雷达图、风频图等,运用统计图意在于用数据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发展规律。教师结合统计图教会学生利用数据准确分析地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真正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图像教学建议

以上几种图像是初中地理教程中常见的,针对新课改的图像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提供一份学校附近街道的地图,让学生找出地图上的指定参照位置,并区别出东西南北,这样的实践与理论结合,教会学生看懂地图,加深理解。通过利用和完善地图不仅能提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此建议需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适宜使用。条件不足的,老师可带队在学校里面进行。

(二)教导学生学会手绘地图图形。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只有动手操作才能记得更牢固。无论是政治国家地图还是分布图、统计图,这些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都可以通过绘图加深记忆,比起老师课堂上侃侃而谈世界各地风貌效果更佳。

(三)利用数据结合图形分析地理事物。统计图形给予我们直观的数据,如何根据提供的数据教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怎样的降水量和怎样的光照、气温数据给学生表达的是何种气候带何种植被等,加强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逻辑思维更为重要。

(四)观看图像、视频。21世纪最骄傲的就是网络信息,课本上的东西从来都有限的,教程上提供的图片并未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有些模糊的概念仍无法让学生辨别时,比如说喀斯特地貌地形、地堑、地垒等如何区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多提供图像或者视频讲解,学生会更记住鲜明的对比,这样的课堂既有趣学习起来又轻松。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像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图像教学的发展和改善使地理教学日趋完善和优化,而地理教学的发展也使得图像教学与地理教育相得益彰。二者的相互促进,使得地理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教育工作有了巨大的进步。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应用,可以结合地理教学中的各种图像,开展地图教学、分布图教学、统计图教学、景观图教学等等活动,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地推行图像教学与地理教学相结合,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朱泳燚.看云识天气.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2]郭旭清.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分析[J].东方教育,2015.

[3]李亚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2011,(10):72-73.

作者:曹力岩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信息技术创新研究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稀少的现象,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频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展开因材施教。但是,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从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中运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并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以期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目前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教育一项重大突破,将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的融合,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了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这两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对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响应。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现状。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中,并对之匹配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前者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显著增加,进而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这种拥有声音、图片、动画等优势的辅助工具必然会有很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行运用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没有做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

2.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过于刻板。现今一些教师为了响应教育信息化,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的情况下,就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地理教学中,这样的做的结果就是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搬到教学课件中,这虽然有效的节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板书时间,但是存在着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解的问题,这种信息技术运用办法,使得教育信息化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与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有图片、有文字,并且设计精美的教学课件,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学课件依然是对课本内容的搬迁,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

二是,信息技术运用的过于频繁。信息技术的运用过于刻板会使得信息技术实际优势得不到发挥,使得教育信息化流于形式。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过于频繁,在地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没有考虑每个环节是否真正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内容,也没有考虑在每个环节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使是地理知识更加容易被学生掌握,这就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只要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联系就会运用信息技术,这种运用方法会使得正常教学受到严重的干扰,甚至会使信息技术代替学生亲自实践观察,这种主次不分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1.针对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存在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过于刻板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过于频繁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盲目的运用信息技术,才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就应该从地理教学内容以及现有教学条件这两个方面入手,这是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上运用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有效的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2.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内容。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在学生学会地理基础知识并掌握地理基本技能以及地理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基本上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而现阶段主要是以教师一直讲授地理知识,学生一直听讲记录,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所以必须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这就需要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归纳思维能力,形成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地理特征进行归纳,使学生理解地理归来吧,进而让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条件。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条件,具体来说:传统的地理教学条件,不外乎就是黑板与粉笔等课堂必备要素,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的丰富地理教学条件,比如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形式,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庞大与渺小,知道全球大陆的分布情况,知道国家的分布情况,知道我国的土地划分情况,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现的清楚、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结束语

促进地理教育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使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吉淑娟,钟永江,吉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No.171-172Z1:84-85.

[2]高修铭.刍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的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No.18508:174.

作者:陈晓芬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探析

摘要:地理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它更多的是运用学生的理性思维去学习和思考地理中的问题。拥有较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真正让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设情境成为广大教师在地理课堂中选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一、何为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带有目的性的引入一些与课堂讲授知识有关系的具体情境,对于情境的设定不是简单枯燥的,一项成功的情境设定应该是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的既生动又形象的具体场景,情境教学的方法就是为了激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教材。换言之,情境教学的方法是通过一个相对应的情境为学生深入学习知识提供一个明确的线索,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吸引起之后学生便会自主地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

1.地理问题的创设情境应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知识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尤其是地理这样一种很实用的学科,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学联系实际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为简单有效地掌握住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于生活相关的实际情境感受到地理世界的奇妙。举例说明,我们在买羊毛衫的时候经常看到“100%澳毛”的介绍,通过这样的一个生活细节,我们便可以联想到世界上绵羊数量最多以及羊毛出口数量最大的澳大利亚,并且很清楚的便能记下澳大利亚被称作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其实很多地理问题不需要我们煞费苦心的去故意创设某种情境,只需要对生活的细节稍稍留意,很多地理问题就会随之展现出来。

2.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依靠多媒体技术

在现代的校园学习中,多媒体技术早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教具。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多媒体的应用频率也是越来越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逼迫着教师运用书本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进,还解决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抽象问题的理解困难。其实,先进的教学工具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书本中的知识由抽象转换成具体的表现形式,学生需要动用所有的感官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不是继续以前枯燥的听课、记笔记的学习程序。举例说明,在《地球公转》这一课中,如果按照以前的讲授模式来说,教师只能运用黑板进行版画描述或者再配以相关的模型、图片来讲课,但是有了多媒体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到的地理素材就非常之多了,无论是用可见的形式还是精确简化的教学视频都可以弥补以前讲述时所缺乏的立体感觉,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地球真的是在以一个真实立体的球体进行公转,黄赤交角真的展示在了学生的眼前,这样学到的地理知识当然要比仅仅依靠课本和一些死板的教具要来得深刻与深入。

3.生活中很多现象就是已经创设好的地理情境

初中生已经不同于初级的小学生了,他么对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与真实的接触,他们已经观察到了很多的生活现象,也能亲身感受到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当作教学的基础,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引导学生自己以及周边已经发生或者等待发现的地理知识。举例说明,在讲述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一节中,我们会提倡教师将权利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服饰,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美食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因为这一节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只要是气候与生活相关的都可以作为学生研究的主题,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便会透过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生活现象自主的去推敲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北方人吃的是面食而南方人吃的却是米饭?为什么西南地区的人那么能吃辣椒?为什么西北地区的人喜欢裹着头巾生活?如果说没有这样的一节地理课,学生们只能对这些现象一眼略过,但是通过这样的一节课学生便会真正开始关注这些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会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一个很大的帮助作用。

4.时刻关注社会的热点话题,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渗透

地理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很多自然、社会等原因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讲述地理知识的同时,要随时将社会热点的话题向学生进行传达。举例说明,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环境的污染与防治问题、人们现在最关心的社会老龄化问题这都是和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结束语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求教师对地理课堂中所需要的情境信手拈来,所以地理老师也需要时刻关注到生活的细节问题,结合地理教学,适当选用合适的地理创设情境,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地将地理课堂中所需要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施宾健.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中国校外教育,2011.

[2]李梅.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考试周刊,2011.

[3]薛重晶.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地理教育,2013.

[4]陆惠.以境入情境中求知———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成功,2013.

作者:马俊臣单位:苏州吴江区笠泽实验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思考

摘要: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引入与普及,使黑板和多媒体的功能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地理教材经历多次修改,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增加了“活动”的力度,以“活动”为栏目的课文承担起一定的教学任务,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义、功能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初中地理“活动”设计的原则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地理教材;活动;设计

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因其特殊的优点快速地进入了当代教育的舞台,并且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也不可避免地改变。因此研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初中地理“活动”设计原则与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义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国际上新崛起的一种可以代替黑板的高新数字化教学工具,是对黑板、粉笔、黑板擦“三位一体”传统课堂形式的一种超越。它的工作原理是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计算机接通起来,然后使用投影仪将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投射到电子白板的屏幕上,进而实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计算机之间信息的连接。这样构成了一个具有大屏幕、可以进行互动的教学环境。目前,学校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正常黑板的大小相近,它的电子感应白板替代了传统的黑板,作用相当于电脑的显示器。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感应笔在白板的电子感应屏幕上进行电脑上的键盘和鼠标可以完成的所有操作。

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功能

2.1编辑显示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要与电脑连接起来,投影仪会把电脑上的内容投射到白板的屏幕上进行显示。教师可以把需要的各种资源储存到资源库中,上课时可直接调用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笔在白板上随意书写、修改和擦除。

2.2交互控制功能。交互性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教师不仅可以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各种演示,还可以对重点的内容进行批注,教师在进行各种程序操作的同时,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

2.3记录存储功能。当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投影机、计算机相合使用时,白板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在计算机上同步展示并且可以存储到计算机中,也可以利用照相功能捕捉任何文件或者画面,将这些过程存储成多种格式的图片,然后用和计算机相连的打印机打印出来。

2.4资源库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资源库,具有丰富图片、视频、信息等,涉及到的内容很广,其中的内容也可以任意添加或删减,教师可以把收集的资料分类贮存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内。

3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活动”设计的原则

3.1直观性原则。地理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图片、声音、影像以及其交互、缩放、编辑等功能,能直观地呈现地理事物的状态,准确地表达出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形象地揭示地理事物变化的规律,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再配上教师精炼的讲解,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地理“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电化教育手段,它们具有的直观、形象、动态演示的功能能呈现出直观动态的教学,利于课程实施。

3.2探究性原则。初中地理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问题较多,很多重要的规律和原理都不是直接以理论的形式给出的,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总结。因此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在地理活动中遵循探究性原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谨、不折不挠的态度。

3.3交互性原则。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动”设计时,交互性要充分考虑到人机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进行“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在增强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学习印象。3.4灵活性原则。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随时进行编辑与修改,为生成性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所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活动”设计应突破程式化的封闭,改变传统多媒体展示教学资源高度结构化的弊端,灵活组织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实施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构建生成式教学。

4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活动”设计的策略

4.1“活动”栏目的设计应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因此进行“活动”设计时也要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地理学习是有意义的。在教学资源选择和搜集时,应尽量使用生活化的素材,可以将其添加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便于课堂中使用。

4.2合理选用交互电子白板的功能。交互电子白板能够提供书写、绘画、批注、投影展示、任意拖拽、移动、特效展示、资源库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在设计“活动”教学时,并不是交互电子白板的功能使用的越多就越好,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的巧妙、用的恰到好处。“活动”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参考,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培养地理能力为目标选用合适的白板应用软件中的工具来设计教学。

4.3建设个性化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在“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生成自己的教学课件。这种方式生成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动态地添加、删除或修改课件中的内容,学生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有的课件内容,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可以记录和储存这些操作和教学资料,从而生成每个教师每堂课的个性化的课件,并且成为教师以后教学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尹赛丽,李晴.初中地理实验教材“活动”的比较[J].地理教学,2007(1):27-29.

[2]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1-7.

[3]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刘霞.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地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作者:褚丽娟1,王竞2 单位:1.长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连云港市白塔高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分析

[摘要]初中地理涵盖范围非常广,包含了人文、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源自于生活,与我们的实际紧密相关,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本文在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结合初中地理的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联系实际;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包含甚广,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的生活现实问题,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意义重大,我在教学中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洁曾说过:"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可见兴趣是每个人天性中都具有的,而一旦激发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和探索,并且积极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中地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息息相关,这本身对学生就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有重要作用。比如《世界的居民》,这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情况紧密相关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目前世界的人口和中国的人口情况。老师可以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此时有的学生就会争相回答,有的会在下面低声讨论,老师接着问:"那有哪位同学知道中国的人口数呢?"此时学生更加踊跃,可见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最后老师将学生引到所在城市,让学生回答自己城市、乡镇,甚至村庄的人口数量,此时很多学生就会仔细算自己社区、村庄的户数、人口数,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习效果也更好。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通过建立师生情感营造氛围的方法,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而且一直以来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提升教学效率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再造生活化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情感关注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情境思维,从而提升综合能力。比如《地球的面貌》,这无疑会接触到地图,但是由于学生刚入门,对地理知识还比较生疏,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觉得比较枯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以便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老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识读学校的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宿舍、教室以及学校的每一个地方,这样学生就有了看地图的地理意识和思维,再让学生看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就会更加简单。

三、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地理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地理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所以它本身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不同地方的地貌概况、人文背景、社会经济、风土人情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多运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和积极探索,去对比不同地区、不同事物的特征和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八年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中国有哪些自然资源,然而学生虽然记住了一些,但是却不能够很好地用来分析具体的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先针对自己的城市,运用具体的乡土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假设目前城市要建一个飞机场,老师让学生分析该如何选址,对地形、水位、环境等要如何选择,城市哪些资源能够更好地支持建设。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地理教学要让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初中地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习的目的始终是要致用,要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之中,通过活动去提高创新能力。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的地形》,老师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状况,在了解之后,老师再让学生以自己居住的城市为例,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绘制一张本城市的简图,标注出城市的山脉、河流以及建筑和道路等。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情况,在地图绘制结束后,老师再让学生为城市设计一个水电站,帮助他们学会分析和选址,这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源自生活,又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对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社会、经济、人文、地貌等情况;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学地理、用地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让地理知识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刘娟.回归生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魏丽勇 单位:永州市宁远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初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运用研究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教学中比较新式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利用大脑的思维特点,构建一种导图模式和学习方法相结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形象地构建地理知识模型,清晰地展现地理知识网络结构,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更清楚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教学;思维模式

思维导图结构最初是由著名的学习方法研究专家托尼•伯赞(tonybuzan)所创造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因为地理所处的文科类的特殊地位,利用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中很是受用,所以在这就来谈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教学案例

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中曾有一篇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课,其教学流程主要是:

(1)导入新课,可以播放关于天气预报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对常见的天气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2)讲解有关思维导图的定义,让学生初步理解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

(3)可以根据书本目录,在大脑里先构建出一套网络结构,利用文中关键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概括其主要知识点;

(4)根据初步建立好的知识模型,再来逐步学习每章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思维导图。

二、教学案例后的思考及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一)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思维导图需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件需要主动理解的事情,不是单纯的被动性接受,也不是纯粹主观的臆想。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课件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单纯地进行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再把这些问题提炼到知识网络结构中,找出是哪个知识点还没有弄懂,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由于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不受障碍的进行学习,将每一个问题引入深层次的思考中,这样才发挥出思维导图的巨大潜能。

(二)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形成综合性的评价

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朋友们可以先关注整体,再区分到个体上来,即去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和独特性。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实质。将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收集起来,这里面就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其对课程教学的独特理解,从学生的整体性出发,从而关注学生的综合质量问题,再者,在关注整体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个别学生独特思维的现象,加以引导和鼓励也可培养起独特的思维方式。就在“常见的天气系统”中,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包括对活动的提问,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教师朋友们都可以对这些进行怡和深度的思考做出正确的指导。在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分析、人为因素分析等等中,都可以利用思维的发散性来表达学生们向表达的内容。这么做的结果是,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思考中,使他们的思维都得到发展。再者,激发学生把原有的知识导入到思维导图中,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若在构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还可以及时地向老师提问,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思维导图教学促进师生角色转变,有利于师生人际关系和谐

发展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枯燥无味,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提不起兴趣,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化。那么,思维导图教学就是一粒磨合剂,在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上寻找平衡点。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思维导图教学就有利于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如何构建大脑中的知识网络结构,就体现了教师从单纯的教授到与学生一同学习思考的身份转变。

(四)思维导图教师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对所要教授的内容作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方案,把预计发生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总结,其中包括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等等。这样,对教学过程作一个理性的安排之后,才能在教授的过程中双管齐下,达到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合理地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气氛的要求,又可以到达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朋友们更好的教学。与此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知识概括能力,减低学习压力,从而更加高效快乐的学习。思维导图通过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把之前枯燥的教学内容系统的进行总结,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提高了思维的质量,并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性学习中。因此,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质量,还是一种全新的师生交流方式,为地理教学引入了新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严隐稳.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时间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作者:郭东真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