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循环经济下饲料产业融资模式创新探究

循环经济下饲料产业融资模式创新探究

摘要:循环经济的发展壮大为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驱动力。创新优化融资模式有助于解决饲料产业融资难题,能够提升饲料产业循环经济建设效率,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风险等方面分析饲料产业融资阻滞,创新构建涵盖资金分流管理、主体协同联动、渠道因企制宜、风险多维保障方面的“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并提出相应运行策略,以推动饲料产业融资效率逐步提升。

关键词:循环经济;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监管;饲料产业

循环经济又被称作资源循环型经济,由人、自然资源及科学技术等要素组成,是遵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1]。2021年7月,发改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循环经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达成的重点任务[2]。作为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饲料产业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行业优势[3]。一方面,饲料产业链以原料采购、饲料加工、产品销售与养殖服务为主线,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机制,最终实现链上企业互利共赢[4];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发展有助于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及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各类资源有效开发,赋能饲料产业绿色低碳发展[5]。在以小农散养为主导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下,饲料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饲料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依赖于技术革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6]。现阶段,融资难是饲料产业面临的普遍性阻滞,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文章立足循环经济视角,创新构建饲料产业“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为解决饲料产业融资难题提供有益参考。

1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困境

1.1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吸收率低

产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7]。大多饲料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较难获取银行贷款,只能够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获取资金。仅有少数大型饲料企业可以凭借强大的实力获得银行贷款或直接在金融市场融资[8]。部分中小饲料企业缺乏对金融知识、股票等现代金融市场服务的了解,因此难以借助现代资本市场有效解决自身融资问题。大多饲料企业因为民间贷款金额较高、方式较为灵活,长期依赖民间借贷应对融资困难[9]。但是,民间借贷成本过高,且不具备规范化借款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企业资金缺口,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饲料企业资金断链风险[10]。市场缺乏专门针对饲料企业的融资产品,且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使饲料企业资金吸收率不断降低。

1.2融资成本过高,内源动力不足

饲料产业经营主体规模有限,资金抵押实力较弱,难以负担高额融资成本[11]。第一,金融机构为降低风险与增加收益,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提升信贷门槛与利率,使得融资成本升高[12]。而且饲料企业申请资金借贷流程较为复杂,大量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用支出增加了饲料企业信贷融资成本。第二,受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国内粮食产业发展不佳,下游饲料企业综合效益大幅降低[13]。中小饲料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无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定经营利润,且企业内部存在其他贷款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致使其经济收益持续波动,自身内源融资动力不足。

1.3融资风险难控,担保规模欠佳

当前饲料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尚有欠缺,供应链数据传递不畅,且金融服务主要围绕核心饲料企业开展,导致中小饲料企业发展逐渐偏离核心企业,形成信息孤岛[14]。在融资担保方面,部分中小饲料企业无形资产产权抵押不成熟,评估价值变动性较大,存在信息不透明问题,导致担保机构对其内部经营状况与财务信息缺乏了解,融资担保受到挤压,信贷匹配失衡[15]。另外,担保机构专业能力不足,资金规模较小。部分融资担保机构由于尚未建立有效内控机制及风险预警控制系统,仅凭借已有经验评估企业融资风险,依赖反担保措施化解风险,导致诸多机构实际担保过程中的责任准备金难以满足监管要求。

2循环经济视域下饲料产业融资模式创新

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具有时效性,关键在于技术进步须与市场需求相符。此背景下,饲料产业需不断调整融资结构,注重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参与。基于融资主体、融资渠道以及融资保障存在的问题,构建循环经济下饲料产业“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其运行框架见图1。相较简单的民间融资与银行贷款,“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将二者优势加以融合,可以有效缓解饲料企业融资困境。从构成来看,该融资模式共包含4个模块,分别为资本分流模块、风险管理模块、主体联动模块以及渠道匹配模块。其中,资本分流模块主要借助资本管理机构与商业银行吸收、分散资金的能力进行资金分散,并通过资本管理机构细化投资,提升资金流动效率;风险管理模块通过风险池与信用评价模块搭建,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与监管机制,防范潜在的企业违约风险;主体联动模块主要为各融资参与主体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与机制,畅通各主体之间信息流动渠道,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渠道匹配模块依赖于风险管理机制,深入挖掘企业数据信息,引导饲料企业选择适合融资渠道,同时可以通过融资平台与各级机构对接强化饲料企业与资金的联系。

2.1资金周转:分管分流

投资分流能够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饲料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根据投资者需求不同提供多个渠道资金吸收方案,既可以综合考量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偏好,还能够扩大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业务。投资分流能够激发民间投资者兴趣,利于资本管理机构与商业银行提升资金吸收率。且投资分流能够疏通并扩大资金吸收渠道,增加饲料企业融资速度。资金分管分流运行模式见图2。首先由民间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若投资者直接投资商业银行,银行需将吸收的资金用以投资资本管理机构。其次,资本管理机构以分流为目的对注入资金进行管理。针对不同资金来源,资本管理机构将其划分为内生融资与外部融资,并进行有效监管。在此基础上,资本管理机构还需要对投资者发放股份利息、饲料企业红利及分红等收益。最后,饲料工业协会对资金流向进行综合监管,防止资金管理机构将该部分资金挪作他用。

2.2融资主体:协同联动

“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覆盖饲料工业协会、银行、饲料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各主体融入资金周转的每个环节,协调统一合作,确保新型融资模式有效运行。多主体协作能够解决饲料企业信息评估不准、信息审核时效较低等问题,利于消除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打破中小饲料企业“信息孤岛”。中小饲料企业可通过融资联结体获取产品竞争力与核心技术,借助商业银行、饲料工业协会与金融机构的支持,获取更多资本、优惠政策以及投资者信任与支持。首先,饲料企业有机组成融资联结体,通过有效信息共享与利益分配提升合作实效。其次,商业银行介入融资过程,为饲料企业与投资者提供风控与市场业务等帮助,助力饲料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与专业人才培养。金融机构接收到融资申请后,对饲料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并与投资者联动,为饲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最后,饲料工业协会可以介入融资过程,为饲料产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确保融资模式运行持衡。

2.3融资渠道:因企制宜

企业融资渠道匹配模式见图3。“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将饲料企业加以分类,并为其提供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融资、众筹等融资渠道。一方面,该融资模式能够打破饲料企业渠道单一的融资瓶颈,降低其融资约束;另一方面,渠道与企业的多重衔接能够进一步细化资金流,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在渠道匹配之前,首先评价分析部门根据规模、经济效益、财务等信息,将饲料企业划分为创立期、发展期、成熟期3个类型。其次,评价分析部门可引导创立期与发展期实力较弱的饲料企业组成融资联结体,以凝聚融资竞争力,减轻融资违约风险;引导成熟期实力较强的饲料企业进行独立融资,以减少融资占有份额。当某一创立期或发展期饲料企业具备核心技术力量时,可引导其进行独立融资;当成熟期企业由于盲目发展失去自身核心技术时,则应加入融资联结体。最后,融资平台将资本管理机构内生融资部分资金汇入REITs与众筹融资渠道,将外部融资部分汇入由银行经营管理的基金会。若创立期与发展期的饲料企业出现资金剩余,可以再次投入资本管理机构开启新一轮融资。在此过程中,资本管理机构与商业银行需充分发挥效能,助力饲料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力。

2.4风险防范:多维保障

“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基于现有风险池与融资中介机构保障,引入饲料工业协会和饲料企业融资联结体,为饲料企业融资与投资者提供3重风险防范保障。第1重保障,原有风险池与融资中介机构提供的融资保障。在解决投资者面临企业违约时资金周转问题的同时,该层保障能够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保险业务,增强投资者信心。第2重保障,企业融资联结体与融资渠道的风险转移保障。当处于融资联结体中的饲料企业融资时,会受到连带责任约束,降低违约行为发生的概率。同时,多元化渠道会将风险均摊转移到多位投资者,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第3重保障,信用评价机制。需对中小饲料企业与投资者进行筛选。中小饲料企业与投资者需向饲料工业协会提出认证申请,由饲料工业协会联合公安系统、运营商以及商业银行对申请主体信贷数据进行筛查,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方信息录入系统,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方。其次,融资平台、互联网公司等网络平台对通过初步认证的申请方进行信用评价,并将评级结果到融资平台上。饲料企业可以查询其他企业信息以形成较为可靠的融资联结体。

3“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运行策略

3.1饲料工业协会当好“服务兵”,强化监督管理

第一,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创造良好融资环境。饲料工业协会可以立足全国与地方双层治理架构,着力建设覆盖金融机构与饲料企业的互通融资新机制。同时,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完善融资纠纷调解体系,优化融资环境。第二,充分发挥饲料工业协会正向激励作用,助推饲料产业融资担保制度逐步完善。在原有饲料产业融资担保基础上,建立健全行业性担保机构,并构建资金补充长效机制,拓宽担保业务覆盖与融资杠杆效应。另外,饲料工业协会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担保考核机制,提升担保代偿率与融资风险容忍度。

3.2企业当好“实干家”,提升融资竞争力

对于饲料企业,加强自身技术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是纾解融资困难、提高融资便利度的重点。饲料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构造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加强与商业银行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信息,以推动建立相互信任的融资合作关系;加强数字化赋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面对循环经济对于技术发展能力的高要求,饲料企业需加快打造数字化改造工程,积极有效嫁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融资模式提档升级;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助推企业扩能增效。饲料企业可通过重组、租赁及创新驱动等方式扩能增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3金融机构当好“助推器”,促进融资信息对接

金融机构需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完善饲料企业信贷流程,切实提升饲料产业融资可得性。其一,建立健全银企精准对接机制,借助融资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资。金融机构加强与市场监管、税务、评价分析部门沟通协作,加快实现饲料企业信息共享。其二,加大对饲料企业,特别是中小饲料企业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可以发行饲料产业专项金融债券,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同时,在风险管控合理与市场法制化环境下,金融机构可适当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饲料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其三,优化普惠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绩效考核体系。金融机构可单列饲料专项信贷计划,在一定范围内加大金融资源对中小饲料企业倾斜力度;增加中小饲料企业普惠型贷款的考核比重,并在绩效考核与资源分配中给予中小饲料企业的分支机构以适当倾斜。

4结论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作为自然资源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产业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潜力。而循环经济关键在于发展技术,这对饲料产业资金实力与产业融资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内源提效+外源协同”融资模式中,各参与主体协同联动,能够有效破解饲料产业融资难题,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推动饲料产业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范瑾 张金星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 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