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困境与实现路径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困境与实现路径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难度不断加大,审计环境受到内外部强有力的挤压。现有环境下的审计面临机会与危机并存。因此,部分企业需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审计环境变化,提高审计质量和盈利能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谋求大数据审计战略转型。然而,其在转型中还面临着审计数据质量较低、审计技术能力有限、大数据审计人才短缺、审计投入规模较大等诸多审计风险的新挑战。为此,高校可以从培养“复合型人才”入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走多方位收集数据、提高资金与时间收入等路径,从而逐步构建大数据审计能力,实现大数据审计转型升级。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审计能力;大数据审计转型升级

一、大数据审计转型的成因

(一)审计大环境转型的必要性

传统行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与时俱进,相应的大数据审计的转型也需要跟随被审计对象的特殊性而转型升级。大数据带来审计技术环境变化,是推动事务所向大数据审计转型最直接的外部动因。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是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逐渐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从此财务行业逐步迈向会计信息化阶段。进入21世纪,企业借助互联网发展浪潮,实现了网络化应用,网络财务开始出现。之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企业信息化的纵深应用,财务业务实现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被自动采集并整合进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同时,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外部数据也更加广泛。

(二)审计大环境的驱动因素

1.审计证据———数据的分析判断

“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的来源和依据。大数据下“数据”就是王道。但是大量的数据被“云办公”上传到网络上,无数的Excel表格和Word文档成为数据搭乘的载体。如何合理有效地收集信息成为获取审计证据的关键要素。但是,网络数据具有信息量庞杂、获取完整数据困难、技术支持匮乏等特点,因此对于审计师来说,大数据下的数据收集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特征,审计工作也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沟通和处理。首先,需要获得可靠的数据获取来源。获取审计信息的来源有很多,大致分为公司的官方网站、董事会纪要、前任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和专家工作等。这些都是通过大数据对于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最终形成合理的审计意见。其次,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测试对象是交易和余额的总体数据,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并不是需要关心的主要问题。大量新形态的审计证据不断被纳入进来,成为传统审计证据的补充或替代。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操纵能够更加切实有效地实现。

2.审计风险———准确的审计判断

审计工作需要丰富的职业判断和经验对实践中的事情进行判断,由于不可避免的“人类错误”和“主观性”易导致审计结果的千差万别,因此审计判断容易陷入“无证可依”的境地。但在大数据发展之下,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审计人员将可以采取所谓的“数据驱动型决策”来辅助其判断,减少主观判断的部分,做到“有证可依”,甚至在某些环节或某种程度上替代其进行判断。

3.拓展审计服务范围———科学技术的支持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包括鉴证业务和其他相关服务。鉴证业务包括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如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其他相关服务包括(会计服务、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代编会计信息、商定程序等,不需要提供保证)。其中,审计和审阅的主要区别是保证程度的不同。审计: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的保证;审阅: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比合理保证水平低,但也是有意义的保证。其他鉴证业务:可以是两种保证中的一种。科学技术为审计业务的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标准的审计范围之内,开拓业务范围,扩充服务的类型有助于审计服务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从而实现审计业务的转型升级。

二、审计大环境的驱动因素

(一)大数据审计转型困境———以“自助结算”为例

大数据引发的“支付大革命”。支付时代的大革新正在发生。纸币的演化流程还未被填满,新一轮的网络支付登上了历史舞台。不经意间我们已经从“钱包”支付走向了“e-钱包”支付。没有现金绝不会引起我们的恐慌,只要把手机紧紧攥在手里那么就可以实现支付。支付方式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如下阶段:粮票是我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是相对较早的使用凭证。另外,中国实行的票证种类十分丰富,如食用油票、布票和电视机票等。粮票是有价证券最早使用的先河,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金支付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主流支付方式。鼓鼓囊囊的钱包在当时成为富裕的象征,鲜红的钞票从印钞机里生产出来作为货币的符号代表,为人们的自由购买提供了便利。在此之后是具有现代化意义的银行卡,一直到现在的手机扫码支付。但是这并没有解放人们的双手,于是近期出现了大量的“自助支付柜台”拿出挑选好的商品来到自动收银机旁,把每件商品的条形码在机器上逐一进行扫描,上面会显示每种商品价格,扫描完成后提交订单,最后用手机或者刷脸在线支付,大大节省了付款时间。

(二)“支付大革命”下的审计数据质量较低

审计数据质量是保障审计质量的前提,如何评价审计数量和质量是大数据下的审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充足的审计大数据是满足审计师审计需求,促使审计师做出符合职业判断审计意见的保障。高质量的审计数据应该具有完整性。但是,自主支付的审计证据易导致缺失且很难追回。由于超市的商品数额一般存在“价低量多”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出现审计证据的不完整。审计师没有义务对其缺失的数据进行完全的补充。自助结账系统导出的审计数据的分散性和缺乏明晰的数据系统体系的规划性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对于数据的采集产生困难。高质量的审计数据应该具有安全性。客户对数据的安全性考虑是审计数据采集面临的重要障碍。自主支付常常需要至少开通一项网络支付的方式,如支付宝、微信,并进行银行卡的绑定。这些数据能否被有效的保存并提取对于审计师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支付大革命”下的审计技术要求较高

为了获取标准的审计证据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就超市来说,庞大的交易数额对于审计团队来说任务繁重。审计团队对于大数据处理的专业性问题容易产生障碍,这可能需要运用专业的软件和技能知识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对于审计数据收集、储存,而这些要求对于审计团队来说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随着事务所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审计人员采集能力的提高,大数据和相关技术能力的提升,数据积累越多,审计大数据的分析的必要性就越大。但是大量的信息收集需要专业的技能来支持,进行数据的筛选和清洗。另外,在审计工作中也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约束,这就增添了审计工作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审计师所出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存在着威胁。

(四)“支付大革命”下的审计成本较高

审计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检测需要高科技人才的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需要进行员工的培训或者采用“专家外包”的方法对数据清洗工作进行承接。这些额外的工作十分必要但是付出巨大。从大数据审计的技术能力来看,大量的传统审计工作都是采取自动化的方法,会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但是大数据下的审计工作由于人力的培养和专家工作的依赖性,容易进一步提高审计费用,从而降低在审计市场的竞争性。

三、大数据审计转型路径

(一)提升技术层面的支持

员工的培训对于审计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外部审计人员相对于其他(如内审)人员有着更加专业的资质和素养,但是这仅限于财务专业知识层面,对于其他技术性能力有着较大的缺口。通过基础支撑技术进行审计数据在线监测,期间可以利用SASBase等工具对实时数据进行归集整理,所存数据将用于构建审计大数据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于审计及时预警和趋势分析。这种趋势或能够及时预警,或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调整审计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多变的审计环境。

(二)加强学校多学科知识融合

针对于大数据下的审计需要的是培养“新型专业人才”。这不仅限于对于财会专业知识的精通,还在于对于专业性知识的获取和补充。会计学科的发展前些年来十分热门,不仅是因为会计这一学科能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外部进行货币交换和信息交流提供不同程度上的互惠互利,更多的是学校的资源从不同程度上更加偏重对于会计基础学的不同层次的教育。例如很多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审计学课程的设置不仅拘泥于会计学院和金融学院,甚至丰富到了统计学院和文化传播学院,各地的学校都在为会计学的发展提供机会,因为会计和审计作为一种财经类专业课程的基础,能够对于其他学科不同程度上提供了解和学习的机会,包揽更多有兴趣、多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各地的学校为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科创教育条件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便利,在激发学生对于科创性教育的方面提供了机会。当然,对于“科技进入社会”和“人工智能走向基础性学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是人工智能教育的理念更深层次地植入到各个层级的家庭。这对于我们跨学科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在实际的教育中,教育产品的内容常常和学科知识存在着脱节的现象,主要是内容产品的单一化和课程教育长度与考核标准缺乏统一性。另外,相关方面的人才的教师培养和数据的缺失为人工智能走向基础性学科带来了困扰。究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则在于教育产品的机构研发大部分具有科技企业的背景,其教材的设计和课程的设置往往是由高精尖的研发团队和人员进行编制,不同的人工智能核心概念和科创教育领域的知识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将课程很好的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容易“架空知识”,将原本是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僵化,反而会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厌恶的心理,限制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兴趣。

(三)管理团队的更新换代和管理方法创新

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财务总监的作用在企业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生产中显得愈发明显。较高地位的财务人员能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决策,进而能够增强其财务执行力,有效履行财务职责。无财产就不会产生占有财产的私有制。财务负责人的地位由古代的“账房先生”演变而来,当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奠定了财务管理的经济基础。随着产品归私人所有,对于财产的保护和占有意识逐渐强化。随着部落的不断聚合和分化,人们的财产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周礼》集中反映我国古代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思想,它反映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治理模式,同时也奠定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国家治理模式的基础,国家理财思想是他的核心内容。现如今,财务负责人作为公司股东的代言人,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特有的制度给财务总监在企业高管中的地位分配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等级制度是历史的产物。自小农经济以来,农业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组织生产。其中父系氏族社会是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常常是家族财产的支配者,家族的其他成员由该“管理人员”进行分配,按照辈分、年龄等指标进行家庭内部的“层层分封”。有了较高的地位,就意味着“手握实权”,即使没有直接的“使用权利”,也存在着“授权”的权利,因此,指派和交付任务成为上层对下层进行管理的另一重要手段,同样也是影响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正南.“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改革及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9(13):241.

[2]赖伟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以ZXTX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9):35-36.

[3]李燕.“互联网+”时代下会计的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商业,2020(4):191-192.

[4]陈焱.“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员转型及其行业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11):253-254.

[5]徐淑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纳税,2019(31):175.

[6]李爱华.“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化发展及质量提高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29):187-188.

[7]邢延生,裴文华.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探析[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8(3):13-15.

[8]邢延生,裴文华.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探析[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8(3):13-15.

[9]张海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防范控制措施研究[J].理财:经论版,2019(3):61-62.

[10]赵冬萍.大数据下审计工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J].决策探索,2017(22):78-79.

作者:王静歌  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