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适应社会经济需求调查探讨

高职院适应社会经济需求调查探讨

摘要:当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通过高职院校实现了千万学子的大学梦,也为中国制造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市场需求,发挥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以B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在学院视角下分析高职院校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社会经济;调查分析

一、数据来源本

文从实际出发,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之上,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基本数据,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专业较能适应社会经济需要,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研究数据一部分来源于本文作者于2015年12月进行的B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卷调查。B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市级高职院校,迄今成立10多年,专业多,在校学生人数多,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内容覆盖参与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校企合作等方面。运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B职业技术学院的10个部门,每个部门随机选择10人发送问卷。每个部门一个人负责询问、填写,保证了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97%。问卷通过网络发送和收回,不记名,以保证调查活动的高效性和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其他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通过走访具体从事具体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的从事相关社会服务工作的人员和机构。通过对B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科研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中医药学系等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走访,查阅资料,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这些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无法取得的,也是对问卷调查取得数据的有益补充。

二、高职院校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调查分析

(一)样本的个体特征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B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职教职员工,问卷通过网络调查软件实现,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7份,97份都为有效问卷。此次参与调查的样本性别比例较均匀(男性占49.48%,女性占50.52%),男女比例为1:1.021。年龄情况30-50岁年龄段的样本占73.19%。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多位中级职称占54.64%,副高占25.77%其中科室负责人14.43%、学校二级部门的负责人10.31%,一线科室干事44.33%,一线教师30.93%。此次调查样本分别广、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和科室有教学一线的老师、也有相关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既有负责教学管理的科室的负责人也有学院二级部门的负责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占到调查人员的三分之一。样本结构分布趋于合理接近B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调查结果能够反映B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

(二)性别、年龄、职称对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样本性别与观点的差异描述分析数据显示,男性样本中35%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情况为适应,而女性则为27%;男性样本中63%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情况为一般,而女性则为35%;2%的男性和女性都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不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表1数据显示,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20-29岁段为25%,30-39岁段为18%,40-49岁段为41%,50-59岁段为36%。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不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只有40-49岁段和50-59岁段各一个样本单位。其余为一般其中30-39岁段为82%为最多,样本单位也最多。表2数据显示,样本职称为正高职称中29%的样本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71%的样本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情况为一般;样本职称为副高职称中40%的样本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情况,60%的样本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情况为一般;样本职称为中级职称中26%的样本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情,70%的样本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情况为一般,4%的样本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不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样本的性别、年龄、职称、等对于样本观点存在差异性的影响。

三、结论

高职院校的属性和特色,决定了它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为其培养和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立足地方,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进行设置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实现专业与产业相适应。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主动服务和适应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紧密关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吴少锋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