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山区庭院循环经济研究

山区庭院循环经济研究

本文作者:李仕蓉1张军以2,3作者单位:1安顺学院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3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喀斯特山区庭院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类型

1农村以庭院为中心的循环经济型农业经营模式

喀斯特山区庭院循环农业模式一般以沼气池(能源)为核心。以沼气为核心的庭院循环经济模式适合薪材比较缺乏的地区,可减少获取薪柴对植被的破坏,结合沼气池的建设,在庭院里搞物质循环利用。把厕所、猪圈等和沼气池连通,沼气烧饭、点灯,沼渣养蚯蚓,蚯蚓喂鸡,废渣和沼液最后施入农田。此外,对于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地区的农户,可以按“食物链”原理,以自家庭院为基础,在庭院中建立各具特色的物质良性循环利用系统,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提高效益。如农民在庭院内建设沼气池,饲养猪、鸡等家畜,把农作物桔杆粉碎灭菌后,作培养基种植食用菌,完后入沼气池,猪粪入沼气池或养鱼,或用桔杆等加工饲料养鸡,鸡粪养猪或肥田,沼液/渣肥田的物质循环体系。总体上以庭院为基础,以沼气池为核心,以物质多层次利用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

2多层次(空间)物质循环利用模式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省份,山地比重大,多数庭院依山坡而建,且庭院的分布往往较分散,院坝面积均较宽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进行立体梯度开发[10],如充分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建设自来水系统,发展立体型庭院循环经济。在庭院内以立体种植为主,可利用山地不同高度气温的差异,把不同成熟期、不同高度、不同特性的作物配成类似自然系统的生物群落,如桔桃梨、葡萄、花草、苗木、农作物育苗、食用菌栽培等,使其互相促进,提高太阳能和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效益。在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方面,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灭菌后,支撑食用菌养殖。菌渣作猪、牛等牲畜的饲料,牲畜、家禽粪便入沼气池,沼渣用于培养木耳等食用菌,沼气作燃料,沼液作农田肥料,培肥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

3以庭院循环农业为基础的综合型模式

以庭院循环农业为基础利用庭院周边的空间,按照生态食物链发展各类养殖/种植业,产品经过加工,提高附加值,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庭院立体农业模式,如庭院种植葡萄等遮阴植物,下面种植喜阴喜湿的菌类,庭园周边养殖鸡鸭等模式;二是循环型农业模式,如“粮-鸡/猪-沼-鱼/果/蔬”等模式。充分利用庭院以物质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型农业模式,通过优势互补提高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劳动力素质较高、发展庭院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可以发展综合型庭院经济,实行种、养、销等同时经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在资源、收益上互补、互促,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引导农户与企业、城市连锁超市等销售及农技部门施行协作联合,形成农商一体化。如农户养鹌鹑,农技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企业负责收购加工销售,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典型发展模式效益评价

1喀斯特峰林/丛谷地/丘陵“畜—沼—稻—果—鱼”模式

“畜—沼—稻—果—鱼”模式主要适用于水土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如在铜仁、黔东南等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农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上主要以粮食作物水稻为主,未能充分发挥该类地区水土匹配程度高的优势,应大力推广“畜—沼—稻—果—鱼”循环经济模式(图1),并且实行果草套种、稻田养鱼(蟹),达到一地多种、一水多养,综合利用的目的。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户经济收益。鉴于喀斯特山区经济发展的落后,模式的经济效益是否突出,就成为该模式是否可以推广发展的关键核心因素。因此就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2模式经济效益投入产出分析

实物性投入成本及产出分析:(1)沼气池建设成本:沼气池建设建材材料成本,根据考察调研时对农户的访谈数据,建设一个8m3水压式圆筒形沼气池的建材成本约为800元。配套灶具、脱硫器、集水器等约200元。修建人工成本:人工挖方成本约270元,技工建池、安装、启动工成本约1000元;建池小工成本约200元。厕所整改建设投资成本约300元,综合成本2770元。(2)牲畜养殖成本及收益:①按每户养殖一头大型牲畜(牛)为例,牛舍建设面积16m2,只要可以避雨即可,一次性投资300元;②饲养成本及利润分析:幼牛期:每天牛需要青储玉米秸杆2.5kg-4.0kg,可以少量用一些酒糟或杂草。需精细料1.5kg-2.5kg,包括玉米面60%,麦麸30%,豆饼等10%。牛舍两星期消毒一次,定期驱虫,定期预防。育肥期:每天牛需草4.0kg-6.0kg,精细料2.5kg-4.0kg,后期追肥每天需草7.0kg-7.5kg,精细料4.0kg-5.0kg,青草加量30%。一头体重150kg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犊,需投资3000元,每月平均用草(苜蓿)150kg左右,折现约240元。精细料每月120kg左右,折现约300元(按现价)。疾病预防等,每月按30元计算。如每月平均生长60kg,那么半年就可以生长360kg,出栏体重总计就可以达到510kg以上[11]。计算出每头牛的饲养成本如下:①每头牛需投资3000元左右;②运输、检疫等各种费用预计100元左右;③草加精细料(饲养6个月)共计3240元左右;④疾病预防等180元左右;⑤每头牛到出栏总计费用6420元(包括购买成本)。以每头牛饲养六个月加上买牛时的体重按510kg,价格18元/kg计算,每头牛可卖9690元,除去上述全部费用6420元,一头牛的纯利润约3270元。(3)禽类养殖成本及收益:按照每只鸡不少于2m2的活动场所来计算,以每户平均666.7m2的平坝面积计算,可饲养约300只鸡。根据农户家庭和庭院的实际情况,散养100只。根据鸡舍每平方米饲养10只,确定散养大棚鸡舍的面积约40m2,鸡舍采用塑料草棚鸡舍,每平方米造价约20元,共需800元。设置采食槽和饮水设施,直接投资约1000元。饲养成本及效益:一年饲养2批,每批次购进200只鸡苗,50日龄土鸡苗价格为13元/只,共需2600元。采用放养为主,喂养为辅,育成期(94d)每只鸡每天用料约0.05kg,饲养一只土鸡出栏需用料4.7kg,每千克成本2元,400只鸡共需3760元。防疫费用为每只鸡1元,共400元。饲养成本共计6760元。养殖业经济收益包括林下土鸡养殖和牛养殖。林下土鸡收购价为26元/kg,按每只鸡1.5kg计算,出售率为90%,养殖收益为7280元。仅饲养整体鸡、牛的养殖年收益可达10550元,按一家四口计算,人均收入可达2637.50元。

喀斯特山区庭院循环经济优化导向模式

1喀斯特峰丛(林)洼地/峡谷“畜—沼—果—林”模式

喀斯特峰丛(林)洼地或峡谷海拔高,地势陡,大于25°的坡耕地比重大、森林面积少、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低、水土流失较严重,以发展经济林果和养殖(牛、羊)为主体,林草结合的生态建设体系,建立“牛(羊)—沼—果—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循环生态模式(图2),利用峰丛洼地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发展特色林果、茶等特色生态农业,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原生生态系统得到休养和自我修复。依托贵州现有的名优特色作物为基础,如都匀毛尖茶、湄潭翠芽、野生竹笋、册亨冰糖橙、兴义大红袍、贵州天麻、金钗石斛等,发展高效绿色果园、茶园,利用地貌的立体空间,在庭院周边适宜的山地丘陵区,以生态经济学原理、气候生态学原理、生态工程学和多种群稳定性原理为指导,选择立地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种类为生态本底的基调植物[12],建设特色庭院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此外,针对贵州夏凉的避暑气候及乡村旅游的兴起及不断发展,可因地制宜的建设生态农园,以农业生态生产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发展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如生态茶园、绿色农园等,为游客提供生态休闲、教育旅游等服务,提高农民收入。

2喀斯特丘陵平坝区“畜—沼—稻—鱼—桑—蚕”模式

在喀斯特山区的丘陵平坝地,历来有种桑养蚕的习惯。这些地区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区域之间联系紧密。该区域发展以稻桑(蚕)、养殖(猪)为主体,辅以发展渔业的畜—沼—稻—鱼—桑—蚕模式(图3),科学规划,重点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保证质量,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稳步发展蚕桑生产和区域联合生产的有效模式。此外,优良畜禽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畜禽不同品种的生长速度、肉质等均不同,所以选育生长快、肉质好的良种畜禽是提高饲养报酬率的重要基础[13]。

3喀斯特平坝传统农耕区“猪—沼—稻—酒—果”模式

在普定上坝等平坝、盆地传统农耕区,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除了自给之外,还有大量余粮,余粮除出售外,可用来制酿米酒,在区域内销售及销往外地。酿酒使粮食的附加值得以提高,酒糟用来养猪,比普通饲料饲养优先出栏,猪粪进池生产沼气,照明、煮饭利用沼气。该模式可有效提高粮食的附加值,适用于粮食产量高,区域交通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周边区域发展。

4庭院景观型优化模式

经果林/蔬型庭院景观模式。此类模式主要是以果树/蔬菜等作为庭院景观的主要素材。在房前屋后或道路边,房屋周围土坎上种植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树木一年四季常绿,开花、结果的变化为庭院景观增添美感,搭建的蔬菜棚架,种植冬瓜、南瓜、丝瓜等藤本植物,可作为经营农家乐的庭院点缀,配合相应的休闲设施,增加游客观光体验的情趣。同时辅以花卉灌木,增强庭院空间层次。农户可栽种柑橘、葡萄、梨、苹果、桃、甜柿、桂花树等。根据庭院的规模选择种植数量,若庭院较小,可以以自食为目的栽种少量,若庭院较大,可以大面积种植,发展林果业,也可在庭院四周栽种以灌木,花草为主的植物,栀子花、玫瑰、月季、文竹、吊兰等,利用立体空间层次搭配种植,既可美化庭院环境,装点空间,又使人心情愉悦。此种模式适用在发展乡村旅游庭院或庭院周围土地面积较大的庭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