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区支教

山区支教

山区支教范文第1篇

在自己的申请和学校的批示下,我们到**山区**村进行为期**的教育实习支教,这次实习支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所谓我们非常的重视。出发当天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区,走进**村,也走进了一个贫困有陌生的地方。

来到我们支教的点首先是一个小小的迎接仪式,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跟他们进行交流,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村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见到孩子们,你最先受吸引绝对是他们那双双闪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它们给我带来的感觉。原以为会很尴尬会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我们很快进入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的质朴和童真让我们非常享受,同时当我们注意到他们身上破烂的衣服和身体明显发育不良时,心酸的感觉又让我们很难受。我想,我一定要在短短两周时间好好爱他们,让他们知道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情,让他们知道爱,学会爱,我就非常有成就感了。

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还是被打个措手不及。首先是吃饭问题,离集市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只能过一段时间派人去采购,土豆是最美味的食物了,不过我们的大厨还是尽所能的给我们换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然后是缺水,当地实在是太缺水,井水非常脏而且远,幸好我们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把山上的自来水水闸打开供我们用,要知道,平时停水对于山里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还有住宿,女生睡的是老师的两间办公室,男生有两位睡厨房,其余都是睡帐篷,更苦的是第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第二天醒来时已经全浸泡在水里了,潮湿的天气加上蚊虫叮咬,全身上下陷入一种无止境的瘙痒中,此种感觉身不如死。教书的感觉还是很美妙的,第一次开班会,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给他们讲做人,我怀着无限的激情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我认真备课,把知识尽可能浅显地讲解,但是他们与城市里的同龄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会讲上十几遍,我依然在坚持着,甚至发掘出诲人不倦的快乐。经过家访和平时的观察我也发现了很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我尝试和他们沟通,也努力想去改变他们,但却没想到会是如此之困难!我后来才明白这也许就是一种和谐,就像这些孩子从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活观念强加于他们身上,也许只是循循善诱使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

十几天的时间漫长而短暂,我们要走了,他们追着我们的车把泪水洒在了山路上。在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由于环境等的原因我在后面开始懈怠,真后悔没有交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有个队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我们真是不折不扣的坏人。

关键词:爱支教孩子山

山区支教范文第2篇

调研地点:xx镇农户家中

活动目的:分享知识的魅力,帮助山区孩子开拓视野、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规范、了解他们的基本知识水平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活动小结:

很高兴,我们做出这个对的决定。

我们一直觉得世界是公平的,就算是物质的匮乏,也总会有精神的富裕来填补它。来到xx寨,我们才醒悟,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当我们嬉笑玩耍之时,他们在喂猪食割草;当我们抱怨作业好多之时,他们在为没有钱上高中流泪;当我们嫌弃床太硬时,他们蜷缩在又薄又旧的被单中。他们没来过上海,甚至没进过县城,就连车程10分钟的天堂寨风景区他们都没有去过。他们不知道自己省份在地图上的位置,不知道中国地图像一个大公鸡。

他们没有城市里的孩子的那种老练,他们会对你感到害羞,但又掩盖不住他们对你的好奇。他们可能不习惯张口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们的眼睛会对你腼腆地笑。他们没有钱来给你买礼物,但他们会花三天的时间来为你折一个菠萝笔筒,他们把野菜细心地包扎好,跑到你的住处送给你。他们是这座大山的灵气。

在备课之前,我们就一直在想我们到底能给孩子们带去什么。我们能帮他们检查暑假作业,来提高他们的成绩?还是给他们讲一些无聊的所谓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实际只有8天时间,如何给孩子们带来改变呢?我们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到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上,我们希望他们能看见更宽广的世界,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队员们在一个多月的冥思苦想,反复斟酌后决定了儿童心理健康交流、儿童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加油向上爬、趣味运动会、弄堂游戏、走遍国内与国外、电影会、三字经、巧手大师、礼仪小课堂、钢笔字、音标、数学课、实验课、音乐课这16门小课程。准备了一系列的的ppt,视频等,为孩子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小课堂。

他们大声地朗诵三字经,一笔一划地描摹钢笔字。他们张大了嘴巴来努力地矫正英语的发音,拿着铅笔认真地计算着鸡兔同笼问题。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参加拔河比赛,又能仔细地折出一个漂亮的爱心。他们瞪着大眼睛听着国内国外的介绍,他们牵起手一起做心理小游戏。

山区支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彝族 山苏支系 SWOT分析 元江县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教育,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完善少数民族教育的教育教学机制,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为民族区域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仍存在着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渴望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矛盾,尤其是一些边疆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仍存在着教育素质偏低的现象。本文以云南省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当地山苏支系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现状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2.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基本概况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撒尼等不同自称。山苏支系是彝族的一个人口较少的支系,是彝族支系中比较贫困的支系之一,自成体系地插花杂居于其他民族之中。总人口约15000人。

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主要集中于青龙厂镇、龙潭乡、洼垤乡等3个乡镇15个村委会45个村民小组,共1496户5595人,是人口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从区位来看,彝族山苏支系居住区自然条件恶劣,区位偏远,高寒、偏僻和封闭融为一体。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全县山苏聚居群众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为47.6%。而全国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只有19.97%。由此可见,山苏支系受教育程度是比较低的。

近年来,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2010年,元江县出台加快彝族山苏支系教育发展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彝族山苏支系教育发展。一是对学生实行特殊扶持政策。规定彝族山苏支系学生在享受“三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初中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小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600元,实现了山苏支系学生的全免费教育。二是对积极送子女入学的家庭进行奖励。三是对从事彝族山苏支系教育的教师进行激励。积极探索对专门从事彝族山苏支系教育的教师的生活待遇的提高和教学环境改善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3.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现状SWOT分析

3.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全方位的分析,从而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它是由哈佛商学院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首次提出 “SWOT”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决策的主要思想:较少劣势与威胁,增加优势与机会。该决策方法体现了组织的目标和内外因素协调统一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教育战略组合制定

采用SWOT交叉分析法将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受教育的关键因素交叉组合得到4中不同类型的战略,构建了SWOT战略组合,见下表。

4.元江县彝族山苏支系农村人口教育发展对策

4.1措施

(1)山苏支系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靠自身财力发展教育事业缺乏力度。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有计划的倾斜优惠政策,扶持彝族山苏支系教育事业。开展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强山苏支系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进而逐步提高山苏支系自身办学能力。

(2)加大少数民族教学宣传力度,更新教育办学观念,提高少数民族教育参与率。政府和各级教育组织,应针对少数民族特点,向没有“认识到知识的用途”的人灌输良好的教育观念,提高山苏支系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降低学生辍学率。通过当地教学具体事例和优秀成长经历的介绍,针对山苏支系农村学生家长的意识不足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宣传方式,在改变学生辍学现状的要求下,首先改变当地学生家长的态度问题,提高全少数民族地区对教学的重视程度,鼓励当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对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家庭给与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营造良好向上的教学氛围。

(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地区吸引力,提高师资素质和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山苏支系教育模式。首先,要加强学校的组织和机构建设,制定相应管理条例和治学办法,实行工作量化管理;其二,要抓教师思想作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教师敬业、乐业、勤业。第三,要抓好师资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双语教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从而解决教师与山苏学生的沟通障碍,解决山苏支系地区教师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的基本日常生活,使得他们进得来、留得住,积极为山苏支系地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4.2施行“多元文化,因地制宜”的教育政策

(1)在山苏支系教育中注重山苏支系文化传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灵魂就是在教育中应该让各个民族文化处于平等位置,不容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山苏支系文化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有被被忽视的表现,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他们本身的文化,山苏支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的民族文化。故在教育中注重山苏支系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在政策施行中应该注重学前双语教学。山苏支系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学前双语教育同样处于这样的境地。调研发现,山苏支系学生进行学前教育是非常困难的,而主要原因是老师与学生存在语言上沟通障碍。这样不仅让老师感觉吃力,更会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辍学。

(3)注重山苏支系成人教育。教育并不是一两代人的关系,山苏支系学生父母教育观念落后,致使影响下一代的教育,这是不容置疑的。要想改变现状,成人教育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只有在注重孩子教育的同时注重成人教育才可能有效地改变山苏支系的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李旻,赵连阁,谭洪波.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6(5):73-78

[2]江丽云,孙利.从课程视角分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J].教育探索,2003(12):21-23

[3]龚小军.作为战略研究一般分析方法的SWOT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云南彝族山苏支系人口教育素质评价与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10XJA880003)

作者简介:

山区支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教育的基础在小学,就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小学教育分布又集中于农村,由于受特定的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小学教育问题更为严重。笔者在贫困山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 欲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几点浅见。

一、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手段单一

目前,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单一使教师和学生都惧怕想象性、开放性问题;虽然国家相关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但教学方法却一成不变,致使新课改在贫困山区流于空谈。

(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无法相比的。由于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维修校舍、添置桌凳都很是困难,就别说增添、更新教学用品,及购置现代化的教学仪器材,可以说是一种奢望。学校设施基本是“三无”状态:无图书馆、无图书角、无课外书。

(三)教师整体创新素质偏低

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师多是“文革”前就在山区从事小学教育的老教师,这些老师教学多年,可以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受知识更新、接受条年的限制,最终成为陈旧教学方法的主要支持者。虽然每年能够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函授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素质,但在创新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另学校地处偏远,教师普通话水平也较差,教学语言的使用过于方言化。加之,不能实现教师的更替,贫困山区小学教师数量逐渐减少,一个教师包一班,代一辈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及微薄的工资也不可能支持教师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导致山区教师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

二、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既有条件,丰富教学方式、手段

贫困山区环境与城市环境相比,存在差距无异,但也有着城市孩子无法拥有的广阔的成长空间。针对山区小学不同年级共同上课及小学生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互助小组,由大孩子带小孩子,由成绩好的学生指导学习成绩较差的,并负有监督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在使大孩子有了责任感、成就感、获得学习动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专业知识。针对山区有着广袤的自然景色、纯朴的风土人情及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体验身边的事物、环境,作为习作的素材。

(二)依据山区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山区经济文化条件落后,学习条件更不尽如人意,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山区孩子在过早品尝人间疾苦的同时,心灵也比同龄人过早的成熟。多年的教学发现,在山区孩子小学毕业,进入城镇中学后,面对衣着光鲜的城市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严重者产生厌世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是要了解孩子的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孩子向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其人生打下幸福的基础。山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孩子没有进入中学前给予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引导,如:在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学生,向孩子们介绍城市孩子们的生活,使孩子形成坦然面对困难、挫折的健康生活态度。

(三)多方并举,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支持力度,所有教师必须定期到较发达的地区进修、学习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想法设法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山区任教,尤其是本地区走出去的大学生;再次,努力改善山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过程中;最后,应该建立城乡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城里的优秀教师下乡支教,定期安排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鼓励山区教师多与城市优秀教师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四)加大教育投入,添置教学设施,适当合并邻村小学

加大对山区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是改善

当前山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措施。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教育投资主渠道的作用,加大对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可范围内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山区小学已不像过去那样人满为患,取而代之的是数量的逐年减少,出现了部分小学几十人、几个人的情况,为实现财政投入的高效利用,可以考虑将邻村小学合并,实施联办,创办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也有利于贫困山区小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及教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都有一定的困难。需教师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需要教师依据山区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需要当地及中央教育主管部门多管齐下提高山区小学语老师的专业素质、改善山区学校的教学条件;上述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小玲.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0,(31).

山区支教范文第5篇

今年55岁的支月英,现任澡下镇白洋村教学点负责人。1980年,支月英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海拔近千米的偏远山区——澡下镇泥洋小学任教。36年来,支月英一直扎根山区教育,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山路弯弯,绵延崎岖。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

丝毫看不出支月英已年过55岁,此时此刻,她完全沉浸在课堂与孩子们的互动中。

36年了,既是认真的老师也是贴心的朋友

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冶城分校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乡进贤县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当老师。支月英满怀献身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来到泥洋村,但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设施的简陋,着实让她傻了眼: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课桌椅都是拼凑成的……当地人烟稀少,孩子们上学要步行10多公里山路。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恶劣,让来这里的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

看着支月英,当地村民也半信半疑:这么年轻的姑娘,留得住吗?

支月英用行动让乡亲们看到了她留下来的决心。她讲课绘声绘色,深受孩子们喜欢。校舍年久未修、窗户四处漏风,她买来薄膜和钉子,把窗户钉好。孩子们的课本、教学用的粉笔,都是支月英和同事们步行肩挑手提运上山。山村的家长不让女孩读书,她挨家挨户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虽然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支妈妈”,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但她对自己既是校长和老师,又是朋友的定位一直没变——上课教书、下课陪学生玩耍。

55岁了,又去了更远的深山教学点

一人一校,工作辛苦,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右眼视网膜出血而失明。2012年2月,考虑到支月英年龄已高,身体不好,组织上决定调她下山到中心小学任教。

正在此时,距泥洋村十多里、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老表联名请支月英到村任教。家人劝她:“你都年过半百了,别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笑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到山外,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听说支老师来了,大家奔走相告,许多在外地读书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2012年暑假,教学楼开建。支月英起早摸黑,一边照料施工,一边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

今年5月,支月英已年满55岁,按照政策,她本可以退休了。孩子们拉住她的手问,“支老师,您不会离开我们吧?”“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在山区教下去,我更希望有新的老师到山区!”支月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