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山区建设循环经济之意义

山区建设循环经济之意义

本文作者:张海军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山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资料显示,我国处在山区的县占全国45.4%的国土面积、22.8%的人口、13.9%的GDP,集中了全国90%的林地、84%的森林、77%的草场、76%的湖泊、98%的水能。因此山区县域的发展成为全国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

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山区县占贫困县总数的92.9%。陕南有20个部级贫困县(2008年),占陕南县区的76.92%。可见,对陕南而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脱贫致富奔小康,唯有大力推进山区县域经济社会大力发展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促进城市和山区的协调发展

根据区位理论,山区县是全国自然、经济、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不可缺少的区位,首先,其作为生态宝库和水资源赋存丰富的库区,不仅是周边区域,特别是周边城市的优质水源地,也是其生态资源涵养的屏障;其次,周边区域,特别是周边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市场会逐渐饱和,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这些地区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向周边扩张和辐射。而山区县由于发展相对滞后,其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没有有效开发,因此山区县不仅可能因接受周边发达地域的辐射和影响获得发展突破,而且其潜在的市场需求,也将可能成长为周边发达区域商品、技术、服务和消费的买方市场,进而刺激周边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换言之,假如山区县域能够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因素转化为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山区县资源、生态优势,且充分和周边发达地域展开经济劳务等全方位的合作,不仅有利于自身实现经济腾飞、社会进步,而且也能为周边地区,特别是周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条件。

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对陕南山区县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汉江水源地供给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量的70%,因此,汉江水源地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是工程成败的关键。该水源区的主体在陕南。基本上全是山区,山坡地占81%,其中大于25°的坡耕地占38%以上,山大沟深坡陡的地形地貌使其极易水土流失,每年给长江中下游输沙占长江流域总输沙量的1/6,更为重要的是治理困难,加之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能力低,因此该区县域经济的合理开发,有助于提高其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水质优化与经济发展的能力。

陕南发展山区县域循环经济是陕南循环发展的关键

陕南山区县域普遍呈现这一现状,即一方面,水、矿藏和生态等自然资源库存十分丰富,特别是作为周边区域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战略地位特殊而重要;另一方面,陕南山区县普遍发展严重滞后于周边区域,民生问题十分突出,且由于资源的不当开发,以及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发挥,区位优势沦为劣势,而且造成部分山区环境问题突出,有些破坏已经不可逆转。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思潮逐渐影响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山区发展方面,越来越重视山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山国家而言,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很多山区基本的吃饭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因此,山区县域既要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又要注重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一些山区被列为限制发展地区以恢复生态,涵养水源。这些因素,进一步使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复杂化。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急需改变过去传统的线型发展模式,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发展给环境带来过多的压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不仅是保护好陕南的青山绿水,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必然选择,而且也是陕西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主体利益能否兼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