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会计专业管理

高职会计专业管理

〔摘要〕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深受用人单位一线人才引进的需要。但是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强调学生就业的同时,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这样的想法,针对会计专业的特点,主要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的观点。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发展后劲

《都市快报》2006年11月21日以非常醒目的标题《495万大学毕业生明年找工作》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也是历史上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11月19日,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次大会有260多家用人单位招贤,但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却超过了3万人,其中包括研究生。由于现场人数太多,电梯被瞬间挤得变了形。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以使毕业生能顺利实现就业,并不断挖掘其发展后劲,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分析

1、传统观念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社会认可度的提高

目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有些人认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第五批招生,生源肯定不怎么样;而且,学生在学校中也不好好学习,混个文凭而已。长期以来,认为记帐、算帐、报帐是会计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把会计工作当作一种被动性服务工作。毕业之后,学生缺乏发展后劲。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分配到生产一线工作,待遇不算低,但是后来他辞职了,因为他看到分配到研发部门的同学就心理不平衡。职业教育从它登陆中国的那一刻起,便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情结的左右。

另外,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还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部分人误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就如同一些培训学校,仅仅为了收钱,给一些下岗职工或者民工进行培训,其教学质量有待观望。目前,高职生普遍的外语水平比较差,而且尽管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一线的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提倡“来之能干”,但不可忽视的是,高职生现在的社会地位仍不高,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与“应用型白领”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曲折的路要摸索,高职教育培养体制还有待成熟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2、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大发展,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04年4月2日,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12月14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刚刚出台。在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同时也逐步改变了传统观念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偏见。

另一方面,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相对较高的就业率,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除了学院领导重视外,主要的原因是历届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工作作风扎实。不少用人单位反映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流动性小,要求条件也低一些,比较好用,很受他们的欢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按照学院提出的“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三关”学生教育服务体系理念,用科学全面的人才观看待学生的成才,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有差异的学生。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社会反响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的重大意义

1、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

本文开头出现的“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首场招聘会,电梯被瞬间挤得变了形”的情形足以说明了这几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之大。面对如此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因此,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根据市场情况,建立了以订单个性化培养为载体的“三个零”的培养模式,即“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使学生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2、内涵建设与质量管理,要求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

高职教育也应打好金字塔塔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生毕业了,但是学校教育远远没有完成。笔者认为,学校不能放手不管,学校教育要能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升和发展,并能很好地工作。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这份社会的责任,而不是把这份责任抛给社会,由社会去承担。笔者认为,这也是现阶段提出的“和谐社会”中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这也是高职教育提出的“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年代,学校培养学生应把目光放至学生整个人生道路,对学生负责,这也是对我们整个国家民族负责。反过来,这也为学院今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几年来,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学院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和“培养学生发展后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是前提,培养学生发展后劲是重要保障,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后劲意义重大。简单来理解,那就是,学生毕业后要有工作做,并且在工作岗位上要有所发展、有大发展,成就一翻事业,成就一片天地。

三、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的有效措施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发展后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重要创新及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创新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现代企业会计、现代银行和农村金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掌握会计和柜员所必要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未来提升能力。具备包括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客观公正的职业意识,开拓进取的职业精神等人文素质,成为适应现代企业、现代银行和农村金融等基层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进程表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向为前提,以实施订单式和个性化培养为路径而编制的。第一学年以专业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学年以各专业为基础进行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第四学期完成订单班的组建工作,学院与用人单位根据行业背景、岗位业务标准操作系统、企业文化、特殊知识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考证等方面共同制定第五学期教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对于其他学生,则充分尊重其意愿和就业意向,学生可以选择本专业方向深化模块进行个性培养,也可以选择一个非本专业的从业模块进行学习,即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以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意愿为基础,进行订单式和个性化培养;第二学期主要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二)毕业设计方面突出三种能力

1、沟通表达能力。会计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书面形式进行传递,书面表达能力强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优势。一份毕业设计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答辩的口头表达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口舌表达能力。会计是“商业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工具,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具有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将会计数据组织起来并通俗易懂地报告给利益相关者,就会在经济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2、智力能力。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一直到答辩完成的过程中都面临不熟悉环境下如何解决非结构性问题。如果能够选择一个较好的题目,则说明该学生看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在选题上,他们反复强调题目的学术性和新颖性,强调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要求选题进行毕业设计。然后是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尤为重要。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性质上是基本相似的,能够独立自主解决毕业设计的问题,相应也就能够独立自主解决会计实务中的问题。

3、人际交往能力。笔者认为,目前如何协调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已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提升价值之所在。企业有很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计人员需要平衡和协调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必须运用较强的技巧来传递企业信息。学生在答辩的过程中也需要说服答辩委员会相信自己提出并进行过论证的观点,由此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学生活动方面体现专业特色

1、实施“三大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再塑造

高校不仅仅是教学的场所,更应当是培养人的乐园。高等学校培养社会有用之才,就必须使其培养的学生既有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心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有厚实的专业知识。教师要成为“学生欢迎之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和健康全面发展需求两个维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创新育人新机制,在大一学生中实施“美育教育”,在大二学生中实施“心智教育”,在大三学生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并且与专业教学紧密融合,聚集专业教师和管理教师两支队伍的力量,全面推动专业教学。在“三大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他们开展了“生生结对工程”、“情感结对工程”、“优秀名生工程”、“温暖基金工程”等活动、设立了“美育教育基地”、开设了“职业道德素养”课程,将“三大教育“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和谐健康发展,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举办“三个班级”,促进学生能力再提升

当前高职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是很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比较欠缺的,而就业压力之严峻,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实际,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既举办了“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班”、“动手操作能力尖子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营”,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再提升。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银行和企业,因此他们主要针对专业要求,让技能训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会计专业的传统和特色;开设了技能特色班,营造技能训练的氛围,鼓励学生加入勤练技能的队伍中来。通过参加“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长和所愿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一技之长能让学生在就业时处于优势地位。只有拥有过硬的岗位适应能力,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为自己某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计专业从“岗位适应能力提高班”中挑选一批学生成立了“动手操作能力尖子队”,努力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学生毕业时基本上具备了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岗位适应能力也较强。考虑到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学生多为女生且性格大多内向、不善言词、缺乏交往技巧等弱点,该专业以市场对人才素质需求为出发点,为推动学生将来更好地、高质量地就业,高水平地发展,成立了“人际沟通能力训练营”。每次训练分两个环节:主题讨论和趣味游戏。主题环节将围绕一个“会计热点或经典”话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意见,从发言、辨析、联想、思考、判断中提炼学生对事物、问题及现象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人际沟通能力训练营”的开展,为学生增添了不少乐趣、在个人素养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美红.会计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培养三种能力〔J〕.财务与会计,2006,(7).

〔2〕王梅娟.宁波市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