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单位会计核算改进完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单位会计核算改进完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单位会计核算改进完善

事业单位在财会管理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和要

求,与企业相比在财务会计上不太受重视,

造成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存在一些漏

洞和薄弱环节,表现在会计基础规定不清晰,不利于规范核

算和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考核;投资管理和核算存在“一

刀切”现象,不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物资产核算和

管理普遍薄弱,加大了单位运营风险等。针对以上缺陷和不

足,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认为,要改进这一薄弱环节必须改

进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统一实行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

基础,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投资项

目核算方法;树立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

满足经济发展对日益科学化的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

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

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事业单位的一般会计核算采用

收付实现制。这样收支就不能配比,会计报表也就不能真实

反映单位的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如事业单位的房屋修缮

费,它不是每年都发生,在发生时金额一般较大,按照收付实

现制核算就会出现有的年份预算较大、有的年份预算较小,

使得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2.投资管理和核算存在“一刀切”现象,不利于实现国有

资产保值增值。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由于存在投资决策失

误和舞弊等事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全国很多地

方都采取了措施限制事业单位投资,但是,采取“一刀切”的

管理办法不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事业单

位众多,真正完全由国家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比例并不大,

如果因为怕出问题而完全杜绝投资行为,则无助于事业单位

的发展,特别是在目前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很多投资工具都

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只要加强管理,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进

行合理投资是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

3.实物资产核算和管理普遍薄弱。根据笔者了解,事业

单位普遍存在着对存货和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

够规范,从账面上不能真实反映实物资产的存、耗等情况。比

如,事业单位采购日常用煤等物资,虽然批量很大,但是在会

计处理时大多直接从“事业支出”等支出类科目中核算掉。这

样核算的弊端一是无法体现收支配比,二是无法体现真实性

原则。

针对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的弊端和薄弱环节,根据笔者

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以提

高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二、改进措施

1.统一实行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统一实行权

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才能使年内的各项收入、支出合理分

摊到各月份中。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

情况,才能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

合理编制收入预算,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使得单位预算的编

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使得经营性收支合理配比,如实

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实际工作中,事业单

位有的业务也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核算的,比如

我局征收的质量监查费、质检员考试费等事业性非税收入在

核算时就要按照发改委的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核

算。因此,对事业单位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

础。

2.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投资项

目核算方法。从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资产保值增值角度看,应

当正确看待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通过建立科学的投资管理

办法,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投资程序。投资管理办法应根据

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和投资项目实行有差别化管理,以促使

事业单位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风险,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核算思想来完善事业单位投

资核算方法。进一步体现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和拟投资时间,

确保投资核算能反映投资行为的真实目的,从而有助于事业

单位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程序。

3.树立财务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针对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的现状,应该进一步

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做好事业单

位会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推动财务会计工作的科学化,创

新管理和控制制度体系;创新和优化财会业务流程,提高财

会人员素质,为做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供人力保证;另外,

要有效发挥政府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作

用,强化财会控制意识,健全财会监控体系,为做好事业单位

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