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应用本科经济学的课程思政研究

应用本科经济学的课程思政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民族复兴的战略要求以及高校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文章从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经济学理论等方面,提出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构想。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课程思政

近年来我国高校很多课程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各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不同,但是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开展的。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学校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特点,研究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希望通过分析能为应用型本科在开展课程思政有所帮助。

一、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的提出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生观的塑造,是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内容。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通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由课程和思政两个词构成,广义的课程思政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课程思政是狭义的涵义,特指高校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大学课程而言,既是国家意志、教育选择和社会需要的结果,同时也承担着学生全面发展和时代使命的责任。作为培养未来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的摇篮,大学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在大学的各类课程中结合思政进行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未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大的作用。

二、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中国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不同;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必要性;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在经济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经济学的国家化和本土化问题方面。

1.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与我国的不同。经济学的教育既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也是分析工具的教育。目前应用本科高校的西方经济学,学习的是西方经济学主流经济思想的经济学理论,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所反映的意识形态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追求的社会主义目标和西方资产阶级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辩证分析西方经济学中的资产阶级庸俗内容,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弘扬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

2.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假设与我国现实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假设人是理性的,其实就意味着假设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个看似没有什么问题的假设,恰恰和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在讲授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时候,如果教师们不能对这一价值观进行评述,不能把这种价值关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就和容易让学生形成一种误解。学生在没有进行评价和比较的“理性人”假设下,学习西方经济学,就很容易走上唯利是图的歧路。在肺炎疫情下,我国的医疗系统强调的奉献精神,这和西方国家医疗体系的盈利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信息不对称和产品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这样的真空状态下分析经济问题,会让学生误解在我国完全竞争市场和信息充分的憧憬。因此,适时的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从经济丛林看到正确方向的曙光。

3.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课程思政的客观需求。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无论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都是来自西方国家。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让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在当今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经济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构想

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主导思想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批判地吸收经济学理论的精华部分,对于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我们要进行分析和辨别,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看法。

1.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课程思政引导。西方经济学中很多研究方法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从原理上来看,数学分析增加了经济学的科学价值,但是缺乏社会科学所应该具有的灵活性和人文性方面的考虑。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西方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包括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两者的分析都离不开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数量化。基数效用论需要将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效用以基数进行量化,认为人们消费某种商品得到的满足是可以用基数衡量的,这样的假设确实和我们现实中的感受是有差别的。序数效用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的描绘似乎比基数效用更合理,但是无差异曲线的形成更是复杂的数学模型。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跟学生如何分析和讲解,经济学的知识和分析方法的缺陷,而不仅仅是就知识点的讲解。

2.机会成本融入经济成本的课程思政构想。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中,有机会成本的概念,因为有了机会成本,所以我们计算经济成本的时候才能区别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但是如何将机会成本融入到经济成本之中,经济学原理却没有多少讲解,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分析中缺乏合理的桥梁。在讲解内容的时候,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看到经济学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批判性的学习能更客观地让学生学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3.西方经济学中相关理论存在不足的课程思政构想。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还有一些法人单位和个体,他们是一些非“理性人”主体,比如我国医疗系统,本着先救人的理念,在肺炎病毒期间起到了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些就和“理性人”假设相悖,如何分析这些企业存在的意义,弘扬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针对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合理分析。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是假定商品的价格可以自由波动的,大多数商品符合这样的条件,但是有些商品的价格波动就不符合这样的条件,这种情况需要老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及时指出,不应该忽略掉一些特殊情况的现象,这样的分析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原理。

4.经济学本土化的课程思政构想。经济学本土化的问题可以从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和经济学理论本土化两方面来开展。经济学教学案例的本土化,需要授课教师从生活中搜寻适合经济学理论讲解的中国化案例分析问题,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经济学理论本土化需要教师从理论的高度,批判性地分析经济学的理论,针对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总之,经济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中国时展和应用型本科学校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青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冰.“课程思政”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过程中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4月(第30卷第2期):59-61.

[2]新华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360百科.课程[EB/OL].(2019-07-22)[2019-08-18].https://baike.so.com/doc/1393324-1473044.html.

[4]祝士苓,夏建海,张淑玲.“农村社会学”课程思政元素的人总和式教学[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0年3月(第27卷,第1期):98-99.

[5]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4-11.

[6]孙杰光.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思考———学习贯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N].吉林日报,2020年5月11日第004版.

作者:赵瑛 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