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贸易摩擦缓和举措

贸易摩擦缓和举措

[摘要]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威胁论”在欧洲盛行一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与欧洲之间激烈的贸易摩擦。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日本贸易出超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日欧贸易摩擦却趋于缓和,这与日本成功地采取的一系列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紧密相关。

[关键词]日欧贸易摩擦日本威胁论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其经济的急速扩展及所取得的成就令整个世界为之瞩目。“日本经济威胁论”、“日美欧三极说”等风行一时,其原因除了对日本的强大经济实力及未来发展的恐惧和悲观预期外,欧美等国感受到的最现实的威胁主要是日本与欧美之间的经济摩擦。日本“贸易立国”的战略,以及巨大的出口能力使得日本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20世纪70年代日本与欧洲共同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开始引人注目,20世纪80年代贸易摩擦尖锐化。但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欧贸易摩擦趋于缓和。

考察20世纪90年代的日欧贸易额可以看到,日本对欧洲的贸易出超表面化是在70年代。从1975年至1980年,日本出超额由23亿美元扩大到89亿美元,增长近4倍。80年代又增长了2倍,1990年日本对欧贸易出超达到185亿美元(见表1、表2)。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贸易出超依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并且没有减少的迹象,最低的年份是136亿美元,最高的一年达到324亿美元(见表3,表4)。但日欧之间的贸易摩擦却沉寂下来,其背后的原因很值得探究。

中国与日本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同为东亚国家,近年来中国经常遭到来自欧盟国家的反倾销起诉,“中国经济威胁论”也时常被提及,在日欧贸易摩擦缓和背景下,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有不断激化的倾向。因此探讨日本缓和日欧贸易摩擦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中国以启示和借鉴。

一、通过政治合作促进经济合作

日本与欧共体(欧盟)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轨迹大致如下: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是欧洲各国限制对日贸易的时代,日欧在政治上互不关心。70年代日欧主要发展经济关系,日本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开始引人注目。80年代,由于贸易收支不平衡加剧,使贸易摩擦尖锐化;与此同时,日欧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90年代,以1991年发表《日欧共同宣言》为标志,日欧开始了对话沟通制度化的十年,从此日欧关系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开始构筑包括政治合作在内的日欧全面合作框架,双边经济摩擦缓和。进入21世纪以后,以2001年发表的《日欧合作行动计划》为标志,日欧开始广泛深入地开展具体的合作行动。

日欧之间的经济摩擦由激烈转为缓和是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分不开的。在冷战的框架下,日欧关系受到冷战体制的制约,日欧作为国际政治的主体在国际舞台上均难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双方在政治上缺少对彼此的关注,双方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欧盟的角色由追随美国的“西方一员”转变为致力于在全世界发挥影响力的“全球伙伴”。欧盟新的外交立场在对日关系上也有所体现。如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就曾指出,欧日关系不应再以一系列的贸易争端为特点,而应当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在内的全面关系。

1991年发表的日本《外交蓝皮书》提出:“考虑到欧洲从市场统一到经济、货币统一以至更进一步发展到政治统一的趋势,它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将逐渐提高,日本在强化与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两国关系时,强化与欧共体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由于日本和欧盟都充分认识到发展日欧政治经济全方位合作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予以推动,使日欧关系在90年代进入政治经济合作综合发展时期。政治合作虽然未必与经济合作同质同步,但是政治合作的加深会促进双方的互信,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助于经济合作的开展,是确定无疑的。

二、加强与欧盟的技术和投资交流,促进产业合作深化

欧盟成员国常常抱怨由于日本市场的封闭性问题,造成了日欧之间的贸易逆差居高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欧洲企业在日本开拓市场,双方在产业合作、投资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产业合作方面,1987年成立了日本政府和欧洲委员会管理下的日欧产业合作中心。该中心是促进日欧合作交流的专门机构,专门开展人才交流、投资情报提供、支援中小企业交流、促进欧盟对日本的出口等活动。它发起的“通向日本的大门”(GatewaytoJapan)项目自1994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许多著名的企业也展开了合作,1999年日产汽车和法国雷诺汽车的合作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合作范例。

在投资方面,虽然外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仅占日本直接投资总额中很小的比率,但是其中欧盟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在外来投资总额中占有的比率是最高的,近年来欧盟公司大量投资于日本市场,在电信、汽车制造、零售和保险业方面,欧盟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投资方。例如法国的家乐福于2000年进入日本市场。虽然目前欧盟在日本的投资总量仍然偏少,但也足以让欧盟对未来的日本市场充满期待。

三、日本经济模式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的逐步转化使日欧贸易关系得以改善

日本外需主导型的经济模式形成于70年代。50年代,在日本战后高速成长期,输入和输出的量都很大,输入总量还略微大于输出。但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内需方面,诸如:民间消费、住宅投资、设备投资、政府支出等都大幅度下降,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有比率由9.9%减少到3.3%。输出远远大于输入,日本经济模式成为外需主导型。比较1967年至2005年日欧的贸易额可见:正是自1974年开始,日欧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见表1、表2)。贸易摩擦愈演愈烈。80年代,日本方面逐步认识到了改善日欧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性,1986年4月,日本政府响应欧美各国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开放市场的强烈要求,发表了“为了国际协调的经济构造调整研究会”报告书。报告书提出了“构造调整”的口号,核心内容是,不再以重视供给方为基本理念,而是以重视需要方为基本理念;不再仅仅重视外需,而是以重视内需为基本立场;并提出日本要从以外需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内需为中心的经济转变。“构造调整”实质是里根、撒切尔式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自己的特点。它包括放宽管理制度、改善市场开放、金融市场自由化等。也被称为“中曽根改革”。

到1992年,由于受日元升值影响(见表3,表4),日欧贸易黑字达到最高峰的312亿美元。从那时起,日欧贸易黑字急剧减少兼之欧盟经济恢复了活力,欧盟扩大也很顺利,欧盟日益显示出“大人的姿态”对日本的黑字关注度下降,促进了贸易摩擦走向缓和。

四、富有特色的日欧制度改革对话

对于造成日欧经济摩擦的原因,欧盟方面普遍认为造成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国家制度、贸易惯例等制度性壁垒。

为此,日本与欧盟之间开展了改革管理方面的对话与合作。1989年,日本最先与美国就日美构造问题首次展开协商。1995年3月,日本政府发表了为期3年的制度改革推进计划(1995-1997年)。以此为契机,日本与欧盟之间也开始了每年1次的制度改革协商。日欧积极参与彼此的管理改革,由日欧统计专家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分析造成贸易不均衡的原因,商讨解决办法。欧盟与日本互相递交了许多旨在改善双边贸易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管理改革提案,并就改革的提案开展对话和交流。虽然管理改革涉及社会模式、行政体制和市场运营等多个领域,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有些改革提案已经被双方一定程度地予以采纳。欧洲委员会在1997年11月、1999年10月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涉及150-200个项目的制度改革提案。日本政府也于1998年11月向欧盟提出了要求改革的提案,涉及18个领域57个项目。1999年11月,日本修改了欧盟要求改革的21个领域的62个项目五、通过民间交流消除文化壁垒

在“日本经济威胁论”风行一时的国际舆论中,有一种说法是:造成日欧经济摩擦的原因,除了日本市场的封闭性以外,日本的社会文化如高储蓄率、日本人的蚂蚁一样的工作精神等文化特征,使日本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国外,而国内市场难以打开。虽然日本舆论认为这种说法过分情绪化,但是日本政府还是对此给予了一定关注。其对策之一是充分重视日欧民间交流,希望通过积极的民间交流,增进双方的理解,以缓和贸易摩擦。

2001年双方共同发表的《日欧合作行动计划》特别强调了加强两国人民之间互相联系和了解的重要性,认为日欧民间的联系还远远不够,这种状况阻碍了日欧间创造积极的和紧密的双边政治关系。因此《行动计划》规划了很多积极促进双方人员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办法。包括旨在增长职业经验的研修,学校、研究机关以及市民之间的广泛交流等。

日欧民间交流的特点是:由日欧政府组织发起并参与组织,同时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发动广大市民参加,使日欧民间交流活动准备充分,活动丰富,参加人数众多,成果十分显著。

2002年7月召开的日欧首脑会议决定把2005年定为“市民交流年”,以“人与人的交流”为主题。会议还呼吁:为了促进欧盟25国与日本相互间的理解和长期交流,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2005年全年已经登记实施的交流活动一共有1900件以上(日本大约450件,欧盟各国大约1450件),活动数量之多是空前的,已成为迄今为止日本与其他国家开展各种交流年中活动数量最多的一次。

随着日欧之间民间交流的成功开展,欧盟主要国家对日本的关注和好感也不断增加。2007年2月至3月,日本外务省在欧盟四个主要国家进行了关于外国人对日本的看法的第10次民意调查。调查的范围集中在欧盟四国的知识分子中。调查结果显示:四国被访人士普遍对日本抱有好感,信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平均达到86%;对于日本和欧盟关系的整体评价持肯定意见的比例也有提高;各国都有约30%的被访者认为欧盟和日本要不断加强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合作。

资料来源:根据[日]《欧盟4国对日民意测验》整理而成

总之,日本在“日本经济威胁论”盛行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模式上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化,加强政治合作以促进经济合作,通过民间交流,促进沟通和理解,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欧盟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兼之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日本对欧盟的巨额贸易黑字有所减少,“中国威胁论”在开始在欧洲抬头。以上种种因素使得日本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缓和下来。

参考文献:

[1]2000年2月15日普罗迪在欧洲议会的讲话:《2000—2005新欧洲蓝图》出自:欧盟官方网站:http//europa.en/pol/cfsp/index_en.htm

[2]200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www.mofa.go.jp

[3]《ユーロッパ对外政策の焦点》,编集者:长部重康、田中友义発行所:じェトロ,2000年第114页

[4]《欧州统合の现在》辰已浅嗣株式会社創元社,2004年第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