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与实践

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与实践

摘要: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从强化学生研究意识、主体意识、发现意识入手,把握学生科技创新的准备—洞察—体验—参与—实践环节,在创新活动中把握培养创新骨干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关系,把握创新教育活动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突出科技教育活动“做、探、奇、促、新”的特点,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

创新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笔者工作所在学校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它不仅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笔者基于实践工作经验,对科技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科技创新,启迪青少年创新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探讨。

1强化学生3个创新意识

如果说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创新能力的灵魂。小学生对科技知识了解较少,再加上年龄较小,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其创新意识往往较为淡薄。针对这一问题,在环境创设上下功夫,让学生们很快进入角色。

①通过科普宣传,增强学生创新“研究意识”。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在楼道走廊中张贴了学生的科幻画和科学家的介绍,每间教室内都有科普读物,每周都有科技社团活动,定期进行科普讲座,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科普节目。这样,学生对科技创新、科技发明不再陌生,增强了参与科技创新的自信心[1]。

②建设科技辅导员队伍,增强学生创新的“主体意识”。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辅导员是学生的引领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科技创新的主人,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③通过开发硬件资源,增强学生创新的“发现意识”。注重对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将社会、家庭的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意识,学生在海量资源的“碰撞”中,会生出许多发现。

2把握学生科技创新的5个环节

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必须掌握其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中,探索出学生科技创新的5个必要环节:准备—洞察—体验—参与—实践。“准备”是指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将科学文化知识学好,这样才会有科技创新的基础,同时关注一些前沿科技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展自己的思维;“洞察”就是让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生活中,注重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在自然生活中受到启发,了解自然规律,开阔自己的视野;“体验”就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魅力,感受科技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增强学生的感触;“参与”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提出问题、做出猜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避免教师的包办代替;“实践”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前面几个环节,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并进行具体作品的研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2]。

3处理好学生创新活动中的2个关系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层次或教育类型,是一个综合的教育体系,范围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把握两方面的关系。

①注意把握培养创新骨干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关系。注重对创新骨干的培养,让他们起到引领作用,带领更多的小伙伴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每个人的协作伙伴不少于5人,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对全体学生,要“因材施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注意把握创新教育活动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创新教育活动与教学过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学生搞创新的基础,而学生参与的创新教育活动又是教学活动的升华,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3]。

4突出科技教育活动的5个特点

科技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应突出以下特点。

①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科技活动课的经常性、规范性,突出一个“做”字。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做中教”,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参与者、调控者、促进者、评判者。通过在“做中学”,学生不仅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对探究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兴趣与追求,而且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去学会讨论、交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做中学”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做来获得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乃至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与此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尊重事实的态度、能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也将成为评价学生及整个科学教育工作的新标准。

②组织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保证活动的开放性、社会性,突出一个“探”字。“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强调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选择和参与合适的探索实践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动物园,看飞禽走兽;参观植物园,观赏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参观自然博物馆,了解生态平衡;参观历史博物馆,探寻人类历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在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要关注“生活与健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源资源”“热点透视”“创新创意”5方面的参考选题,撰写出科学研究论文和科技实践活动报告进行展示与交流,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之,让学生走向社会,投身自然,去观察、去探索,寻找自然的奥秘。

③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保证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突出一个“奇”字。科技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组织兴趣小组、科普社团、科普沙龙、未来工程师俱乐部、少年科学院。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科学幻想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志向。通过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发现、小设计、小实验、小种植、小饲养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严谨细致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兴趣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章程和制度,保证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学生、教师五落实。

④举办科技日、科技周、科技节,保证活动的集中性强,气氛浓、规模大、综合化,对经常性的科技活动开展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突出一个“促”字。在科技日、科技周、科技节期间,每一个学生要做到几个一:读一本科学书刊,做一个科学实验或模仿科学技术史上著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介绍一项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解释一个自然现象,动手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参加一项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为一体,更受学生的欢迎。

⑤开展节日性科技活动,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一个“新”字。如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世界动物日(10月4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等,每年5月的第3周为全国性的科技活动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要有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目标,争取以“新”获得最佳教育效果。“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对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将大力倡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更多的青少年搭建梦想的舞台,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在逐梦的过程中自由翱翔。

5结语

机器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创新素质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机器人课程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理想平台。机器人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强项智力,不应只局限于与机器人技术联系密切的智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潜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转化为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陈荣来,沈彤.青少年科普工作队开展科技教育特色活动的实践[J].科协论坛,2012(9):26-27.

[2]高勇.青少年领导力视野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的整体构建与校本实施[J].师资建设,2016(4):92-94.

[3]王开科.科技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96-100.

作者:刘桂全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港西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