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发展,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人文精神,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更为多元化,其丰富的知识,加上借助多元化的阅读教材,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更能潜移默化地向小学生输入各种丰富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小学生更健康的心理,所以在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丰富的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在小学阶段越来越重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经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且都与其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耐挫性差、自卑心理等有关。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对其价值观念及思想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就要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使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是工具和人文相结合的重要体现,阅读是语文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要求的指出,更让教师明确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启蒙阶段,是树立其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黄金时期,但是因为小学生接受的知识十分有限,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内容更能拓展小学生的思路、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丰富小学生的思想、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对其提出的要求。

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巧设教学情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效且可行的手段,这样的方式更能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表达的情感,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阅读内容中的角色,小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揣摩和分析,逐渐了解角色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感受作者对人物特点的创造细节,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心灵敏感度。例如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分别扮演少年闰土、少年鲁迅、父亲、母亲等角色,感受文章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着重对少年闰土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得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且聪明能干的少年,并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习闰土的精神品质,并强调社会人人平等,尊重劳动人民,提升其思想意识,健全心理。第二,借助情境教学中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教学实物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年龄的限制,导致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十分有限,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内容较多,这就导致教师在借助教材内容向小学生传递其思想观念的过程中受到阻碍,难以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全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阅读内容中传递的思想,进而有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例如,在教师讲解《开国大典》这节课的过程中,为有效帮助小学生感受阅读内容中的氛围,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开国大典》这部影片播放给小学生,立体直观地展现阅读内容中所描写的场景,在这样的情境烘托下,能够使小学生对开国大典现场的氛围感到肃然起敬,并感受先辈们在建国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提升其爱国主义心理,进而树立伟大的报国理想和目标。

2.2有效延伸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著名教育家斯涅克成这样说道:“语文的外延及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理论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换言之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收能力及兴趣爱好来拓展其阅读内容和阅读渠道,进而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首先有效延伸课外阅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小学生的额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前提,多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多元化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薄弱的小学生就要在稳固其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且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蕴含心理健康教育较好理解的书籍,以故事、童话等为主,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散文、诗集等,这样因材施教的方式更能促进不同层次小学生的共同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鲁滨逊漂流记》的过程中,为帮助小学生更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思想,教师可以小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书籍,如《金银岛》、《格列佛游记》等,通过对这些相似书籍的阅读,小学生或不自觉地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经过长期的累积阅读,小学生会对这些书的内容和表达思想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此时教师可以召开一次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会,将学生分为讨论小组,对这些书籍进行讨论,讨论这些相同文章主旨的异同,通过中外课外读物的深层次分析对比,得出鲁滨逊在战乱时期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敢独立生活,并在此过程磨炼了自身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文章主旨,这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下学生们去学习,最后,再通过谈论过后,教师要抓住契机让学生写下对此次班会得出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为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拓展了小学生的阅读思路,并通过学习文章主人公的精神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品格。

2.3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提高小学生的心理防线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并且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也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因为写作是小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和有效方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家长教师的“唠叨式”教学,导致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所以教师就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多进行写作,从小学生的写作内容中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对小学生实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在讲解《伯牙鼓琴》这节课的过程中,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要向小学生传达伯牙和钟子期之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洁友情,歌颂友情的坚贞。教师就可以以此为题让小学生对这个主题进行创作,写一段以自己最好朋友之间交往的烦心事或开心事,并以树洞的形式仅交由教师一人查看,通过对小学生写作的观察,有些小学生会写到“我想与我的好朋友一同健康地成长。”、有些小学生会写到:“虽然我与×××的关系十分要好,但是我不希望他的成绩比我高。”,教师如果发现了这样的写作内容就要提高重视,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小学生转变这样的想法,树立其积极向上、海纳百川的优秀品质。

2.4在合理评价小学生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树立其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合理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要求小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讲出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因为每一个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所以在讲解文章主旨及内容时会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此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劣,以此为依据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对小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这样能够促使小学生虚心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以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错误。这样的方式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使小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也要改变以往的讲课风格,以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和幽默风趣的教学口吻对深入地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建立相互之间信任的桥梁,以此为基础,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2.5加强阅读实践创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也不该为学生灌输唯书本是从的错误认知,而是需要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虑,再带动更多的学生进行讨论和深刻学习,针对书本当中所阅读到的内容或主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尤其要能够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及心理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当中,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结合语文阅读实际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并做好语文阅读实践活动,随时为学生补充营养。例如,根据阅读素材的内容进行创新,如在阅读《蓝树叶》一文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其中主题的分析,从而根据内容进行实践场景的布置,为学生设置团结合作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如:“书中为什么这么描述?目的是什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到户外共同完成书中描写的任务,通过对任务中所呈现的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而完成任务目标,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也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共同举办一场比赛,使学生将所阅读到的内容和知识或场景与实践活动相融合,在相互印证当中去发现阅读的内涵,从而获得心理教育体验。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选择开放式作业,通过不同主题的设定让学生自由选择,并搜集主题相关资料,从而创造出不同形式的阅读作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对心理健康和人格精神的良好塑造。

2.6阅读联系学生生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训练

语文阅读过程当中,往往能够为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体会,而阅读所带来的情感往往会产生直击心灵之感。所以,教师要能够通过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往往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例如成绩下降被家长呵斥、被同学或教师误解而产生委屈,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困难总是不期而至。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将其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阅读中加强学生的感悟,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例如,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历,并以此为基础来正确引导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以与学生同等地位进行交流,解放学生内心多余的束缚,降低学生的心理焦虑。如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后的写作练习为学生提供宣泄的情感宣泄的途径,也可以让教师通过学生的习作去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其有效解决。大部分学生情感容易外漏,且自制力相对较差、情绪不稳定了,遇到快乐的事情喜形于色,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垂头丧气。所以,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经历的习作题目,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同类型素材去进行习作写作,例如设定主题题目为“说说心里话”、“我最难过的事”等等,教师通过习作的阅读了解学生的内心,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予以疏导。所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能够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将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任务放在工作开展的首要位置,因为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及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且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基础,教师必须要提高对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马玉梅 单位:张家川县张川镇学区东街小学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小学德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

小学教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总社)

小学教学参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