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评价方式;因材施教;允许犯错;共同参与

评价是对某种客观事物所给出的状态上或价值上的判断与认定,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在教学过中的各种表现所给予的一种判断。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评价功能中的选拔与甄别的作用,忽视了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功能。在进行评价时,只看到学生所展示的结果而不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就会产生只有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积极肯定,激发自信,获得评价过程中的愉悦感;大多数的学生则会被老师忽视,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那种积极的、快乐的感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各自拥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用积极的评价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都能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不断超越自己,获得进步。

一、因材施教,评价因人而异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发展上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课上表现特别积极;有的学生善于研究,课下能

够积极探索;有的学生善于口语交际;有的学生能够写出好的作

文……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引领这些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王×,这孩子的情况比较特别,他的母亲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爷爷奶奶年纪又比较大,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家里的重担就都落在父亲一个人肩上,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于家里再没有人可以管教他,他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从开始上一年级就成了班里的“老大难”,考试从没及格过,自己也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在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以后,我在与家长密切联系,取得家长支持的同时,对于王×在学习当中的表现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性评价,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只要能够管住自己,一天不违反学校的纪律,他就可以得到一个“优”的奖章;作业可以先只做自己会做的,比如抄抄写写的作业,只要书写认真,也可以得到一个“优”……当王×看到第一次出现在自己作业本上的“优”时,看得出来心情是很激动的,我对他说:“你看,只要你想,不管是遵守纪律还是认真学习,你也能够做得到。只要你能够坚持,你也可以做到各方面都优秀!”开始的一两个星期,王凯还时有犯错的现象,过了几周,在我及时地监督和鼓励下,他改掉了大部分的不良习惯,成绩也由我刚开始接班时的十几二十分上升到了及格水平,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没有想到,仅仅是印在纸上的一个“优”字,使得这个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他变得学习认真、遵守纪律,连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我想,正是我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让王×在老师不停地鼓励下不断地进步。

二、允许犯错,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过程,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要断然给学生下结论,打上“成绩差”的标签。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在失败后再尝试,帮学生确立“我一定行!”“我最后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信念。比如,在进行日常的单元测试或者月考时,我会给那些对本次测试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再一次机会,再做一次,允许他们把第二次测试的试卷带回家给家长看。孩子们为了能够向家长展示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都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复习。这样孩子既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缺陷,又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也非常满意,可以说一举多得。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满足,树立进步的信心比讲解一些书面知识更加重要。

三、共同参与,拓宽评价空间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的自我反思,给学生带来的收获更大。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知识的满足。这种满足与快乐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在最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特别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我会让孩子谈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都能够谈出自己的想法。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让学生写出自己在这个单元中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学习方法,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不论学生写的内容怎样,我都会一一给学生以具体的评价:有鼓励性的评语,有指导性的建议,也会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及时予以矫正诊断。通过这种师生交流,师生对于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自己的学习。

对于孩子的评价方式还有很多,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比如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管理与评价;联系家长,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都促进了学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尝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带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科学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黄德梅.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17).

[2]乔二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7).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积极性评价 艺术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强调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公正、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积极性评价”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积极性评价的内涵

所谓积极性评价指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有着其他学科教师所不具备的语言表达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积极性评价。

二、科学运用积极性评价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学生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教师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这话不无道理,它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正如罗素所言“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积极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转贴于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著名教育工作者海伦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她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

三、科学的调控艺术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激励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使他们充满自信,发挥长处,或者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大课题,在注重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当今小学语文课堂中,更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对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切忌不了了之或草草了事。“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提倡的小学语文评价方法,不是以点带面,以考试分数看学生,把“差生”看得—无是处。也不是无限制地“表扬”“赞美”学生。反思一下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会发现其中的弊端。教师在衡量过程中往往因主观原因而产生偏差。有的是根据一时一地的表现来评价;有的是靠一俊遮百丑,用成绩代表全面;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仅以师生关系是否密切作为标准。至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现象也很普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一、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例如:在教学生字“春”时,教师范写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字加以评价,学生会说:“老师写的这个字撇很好,如果捺写得在大一些就更好了。”“你观察得很仔细,的确是这样,谢谢你!”听了老师的肯定,这名学生坐得更直了,听讲也更加认真了。当老师问到“谁能记住这个字?”,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按笔画记”,有的说“按结构记”“我可以猜个谜语”,“好的,你说说谜语吧”,“三个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将笔画放到谜语之中,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永远的记住“春”字的。”这个学生美滋滋的坐下了。在这之后,这个学生经常会自编一些小谜语记生字,与此同时很好地带动了其他学生记生字的积极性。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朵小小的红花、一个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评价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本中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朵鲜红的小梅花,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你进步了”都足以让学生激动好长时间,更不要说那一句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了。由于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并不是表扬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如作业中常出现的字迹马虎,作文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字迹马虎”、“书写不认真”、“作业模糊”等语言,而应尽量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的更漂亮”,“如果认真书写,就更好了。”,“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你的作业本会更整洁。”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范文第4篇

P键词:小学语文;评价语言;鼓励、尊重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自身理论必须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作为新课程的一名普通实践者,本人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也该有新的变化,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变化。

一、小学语文的课堂评价语言应多一些赞赏、多一些鼓励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在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后,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评价学生时就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赏识和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位著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意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把课文读得准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老师听他读完之后马上走上去,微笑着和这位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我和同学们好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语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的老师也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说得真好,老师真佩服你!”“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你说得很准确,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这些激励性语言使班上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的实践活动中。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主体,都是一个完善的人,具有丰富的个性。在教师活动中,作为完善的人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每个人由于遗传的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对他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评价。

1.对性格内向、胆怯的孩子宜多表扬、鼓励

孩子的内向孤僻、胆怯心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类孩子内心很压抑,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因而总是自信不起来。如果对他们责骂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越来越自卑。只有采取谨慎态度小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耐心等待,才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办法。

2.对性情骄傲、有自满情绪的学生则要适时地批评、指导,以便于他们健康成长

这类学生是班上的少数人群,他们往往因为自己家庭条件好或学习好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而看不起别人。我们在对待这类学生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语言不宜太过激,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又要切中要害,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

三、评价语言要注意尊重学生

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多大、多小、多聪明、多迟钝,他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有独立的思想情感。在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成人,他们和成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尊心。因此也需要我们对他们尊重,对他们的心灵呵护。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冷”、“硬”、“辣”。如在传授知识时,要忌讳“笨”、“傻”之类的埋怨;启发诱导时,要忌讳“呆”、“木”之类;挖苦、指责骄傲时,要忌讳“真行”、“真了不起”之类的冷嘲;批评错误时,要忌讳“没治了”、“看透了”之类的断言。教师对学生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激励性。

四、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注意丰富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非常丰富,即使是对同一内容的评价,也不要使用重复的语言。要根据课堂中的情景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一老师在教《麦哨》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吹麦哨的声音,老师根据学生模仿的声音特点,评价说:“你吹得很短促”“你吹得很轻”“你的气比较长”……在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时,老师的评价是:“看来你关注的是文中孩子们的品质,相信你也是一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孩子。”“你的观点与众不同,提示大家游戏时要注意安全。”“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连这么细致的地方都发现了”……老师丰富的评价语言为学生搭建了成长的阶梯,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我是优秀的,我是独特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善于应变

应变语是教师“应急”的必备武器。它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热情、专注、求实的教学态度的凝聚点,是教师自觉发挥口语优势的着力点,更是教师启发学生顿悟,激发他们求知欲的临界点。

谈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自我评价;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69-001

近年来,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业或检测中总存在着这样的错误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个别学生因认知的缺陷而造成的错误外,更多的则是一些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如:做事马虎,作业潦草,缺乏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等。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评价能力来加以弥补。因为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再现所学知识拾遗补缺,减少学生练习时的错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繁重负担,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安排教学。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与点拨,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激之以趣,使学生乐于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自我调控意识还不成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评价兴趣,使学生乐于评价。如阅读教学中朗读是评价的重点,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激发兴趣,丰富自我领悟的经验。又如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充分显示评价才华,势必能引起学生评价的兴趣。再如用“故错”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都认为教师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故意出现一些错误,有些学生会盲目轻信,有些学生会产生疑问,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当然,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客观的标准来鉴定,通过学生的“胜利”来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与欲望;还可以运用分层原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评价能力的强弱,如同其他能力一样,始终存在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好这些差异,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显示出他们的评价能力,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保持对评价的浓厚兴趣。

二、导之以行,使学生惯于评价

小学生的评价意识极其淡薄,他们很少对自己的思维及练习进行多次的反馈、修正或者用另一种极其简单的思维模式来评价,当然更不善于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或练习进行恰当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有效地加以点拨与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加以引导:

一是借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来评价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做法。如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好好学字》《探母》《孔繁森》等,又有讴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伟大品格的《军神》《孙中山破陋习》;既有颂扬英勇捐躯、献身人民的《开天辟地》《虎门硝烟》;又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徐悲鸿励志学画》,还有孝亲敬友的《但愿人长久》;既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天安门广场》;有又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泉城》《九寨沟》《雾凇》等;还有传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春联》《元日》《古诗两首》等。

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机会与展示的平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评价机会。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多为学生提供一次评价的机会,多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鉴别自己或别人的思维及练习。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养成学生的评价习惯。

三是让学生适当地参与批改作业。在处理学生作业时,有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如果发现错误,就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评价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互相批改,在批改时不仅训练了评价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同时也能使学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作风。

四是在课后作业中布置自查要求。据了解,学生的课后作业绝大部分由家长代为检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要求学生迅速、认真完成作业外,还应提出自查要求,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认真地自查一遍,并在作业本上注明已“自查”。同时教师要经常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自查习惯,并在批改作业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查能力,及时加以引导,经过阶段性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评价的习惯。

三、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评价

相关期刊更多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

生物学教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学教研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