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物学课程性教学

生物学课程性教学

一、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为研究性教学活动开展搭建平台

1、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强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要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和知识外化。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就是说,一方面学习者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化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灵活性。

3、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并受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是多元化的,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这个原因就在于,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每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着独特性,因此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所以,为了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必须发挥学习者的群体优势,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力求促进学习者的合作与互动。

4、由于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控制教学活动的角色观念,从一个给学生提供知识的权威形象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名高级伙伴或合作者。从一个已有信息的载负者、传递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和学习观的变革。它为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更合乎认识规律的理论指导。没有正确的学习认识论指导,任何一种学习模式无法发挥理想的效果。利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的一些积极观点,有助于促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设计应遵从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出发,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应体现如下原则:

1、设计应以“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一个人的主动性是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去思索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是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是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个教学环境中,教师能给学习活动带来帮助与支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的,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有时会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社会协商”,才能达成共识。因此,研究性学习模式要重视协作学习环境设计,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习活动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的内容要不限于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还可以面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自然、社会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其它问题。

3、体现探究性原则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建构主义用问题来驱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把提出学习任务,视为整个模式设计的核心和重点,要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目标、任务,使得学习者在利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实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建构主义是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比较有效的研究性教学习模式实例如下:

(一)在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本科生“植物生物学主题研究报告”活动。主题研究模式是一种集中关注学科的中心概念或原理,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旨在把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之中,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这一模式的一般步骤是:

1、教师根据植物生物学课程内容和学科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研究主题供学生自由选择,如: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克隆、维管组织、植物的无性繁殖、植物雄性不育、结构植物学、植物的向地性、光合作用、光呼吸、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有性生殖、双受精、被子植物起源、……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

2、指导学生查阅文献。由于大多数低年级本科学生没有做过科研工作,也极少阅读文献,对文献查阅方法了解甚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后,教师先给学生介绍各种有关中、英文刊物,学生可到图书馆查阅纸介文献,也可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电子文献。教师应帮助学生,直至学生查到所需文献为止。

3、阅读整理文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是:大量的英文专业词汇不认识;对一些中文专用术语不理解;是对一些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操作不了解。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论文的理解。为此,教师要简单介绍阅读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要介绍相关的辞书、工具书和实验教材。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要进行单独辅导。

4、报告写作与设计研究方案。这一步骤可有采用两种不同形式:(1)可实施合作学习,在这种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个体在各自的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小范围的争论、交流、协商和综合。小组选出代表归纳、整理本小组的意见。(2)部分能力较强的个人对所查阅的文献进行综合写出报告(或大摘要),对该专题进行综述,少数学生甚至可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5、班级报告会。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同学将查阅和研究的专题的主要内容制成PowerPoint,并进行大会交流。各小组代表和个人代表发言,小组任一成员可随时补充,对相互间的不同观点可据理力争,甚至驳斥、批评。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主导者,又是群体中的一员,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见解,并进行总结性发言。

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是一种结合课程进行的模拟研究,学生通过教材、期刊文献、电子文献,特别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广泛收集所选专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研究训练。在专题研究活动中,将学科概念、理论等得以产生的起因和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弥补了理科教材中的知识多以结论的方式呈现,或由于受学时和表现手段的限制,对科学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论形成过程介绍较少的缺陷。

(二)课题研究学习模式。课题研究模式是一种教和学的实践型模式。目的在于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增加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亲历探究是真正体验科学之魅力的最好途径。这一模式的一般步骤是:

1、选择课题。学生个人或组成小组根据课程内容确立研究主题。

2、师生协同研究开展课题项目。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和技术中路线。

(2)围绕主题开展各种室外调查与实验室内的研究活动。

3、撰写研究报告或组织课题成果展示会。

4、课题评价或课题答辩。

教师在布置各种研究课题时,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要适当给予帮助,为学生提供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路线、研究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更深入、更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既培养了学生刚毅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精神,又激发起了他们探索、积极思维和以求得逞的欲望。

在组织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联系了师生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心境。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过程中,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学习活动的价值,求知欲望就会愈来愈强,培养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使学习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课题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现成的参考资料少,就需要自己构思,相互讨论,查阅各式各样的资料,克服种种困难。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任何成果,要给予鼓励和充分的肯定。在课题报告或小论文完成后,还可安排答辩,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由于以上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注重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复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高年级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实验阶段时,接受训练的学生能够马上开展研究工作,在有限的毕业论文时间内能够做出更多的研究结果,受到指导教师的普遍夸奖,毕业后也得到校外用人单位的好评。

摘要: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我们设计了主题研究学习模式、课题研究学习模式等两种主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两种模式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藉此过程促进学生扩展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研究性教学;模式;植物生物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