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当前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路径

党的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因此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将从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课程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1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015年以来,在国家社会发展的驱动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很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以下问题:

1.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有待厘清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和枝节上,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有待厘清。部分高职院校仍认为高职教育应以专业教育为主,创新创业教育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对创新创业教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办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创办、经营企业,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以学生创办企业数量和质量来衡量,更多关注学生项目孵化数量和成功创业典型,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有的高职院校则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学校就业指导的一部分,误认为创新创业是拓展就业渠道和提高就业率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顶层设计上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待优化

根据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课程普遍仍以理论性教学为主,实践性不强,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课程的师资大多数由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师、就业、团委部门行政人员、辅导员组成,无法满足创新创业师资需具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课程普遍以单独课程模块实施,没有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使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脱离,几乎为两条平行线。

1.3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为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虽然很多地方政府设置了创客周,例如黑龙江省将每年9月第3周设为“高校创客周”,但是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社会很多人对于大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认为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高职院校学生及家长更是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才会去创业,没有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2.1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激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获得实质性的发展。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21世纪青年需要拥有的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并列的“第三本护照”。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应该意识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业院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对高效优化高职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专创融合

创新创业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面向全体、依次递进、专创融合、理实并重,能真正满足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一期间可以开设面向全体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侧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思维的激发,同时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一步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营或创新创业精英班进行深化训练,大二期间可以开设专业创新课促进专业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机融合,同时利用专业的社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将专创学习成果进行固化、输出,促进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2.3健全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2.3.1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的积累与转换,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课内外教育有机结合,允许学生通过选修创新创业课程、听取创新创业讲座、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累计获得的创新创业学分给予认定,并允许转换专业相关课程学分。同时制定相关创新创业激励措施,对在创新创业教育或实践中做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参加研修交流、指导比赛、企业项目等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的教师给予一定工作量认定,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2.3.2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坐而论道,要起而行之。没有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纸上谈兵,因此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应该积极开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实训室或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引入企业导师,开展真实的企业项目,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场地、资金、管理、咨询等支持与保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创业项目转化和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的无缝衔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路径,可以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进而培养出适应时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宁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7(12):51-55.

[2]王伟,郭曼曼,张克明.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8(2):129-132.

[3]王艳红,时秋勇,周军.高职“双创”教育体系构建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2018,7(20):130-132.

[4]赫兰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7):89-91.

[5]肖俊倩,刘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及路径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17(12):75-78.

[6]秦满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实施路径[J].教育观察,2018,7(13):84-85.

作者:徐晓毅 单位: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