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创业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高校创业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摘要】论文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总结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针对地提出了未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所应采取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现实困境;对策研究

创业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它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为教育目标,教授受教育者获取完整创业理论知识和掌握创业技能,从而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开拓型创业人才。高等院校创立并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意义重大,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掘学生发展潜能,明确学生就业方向,对于保障学生创业成功率,降低学生创业风险,对于改革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业人员综合素质,拉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构建特色创新体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总结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梳理并提出提升我国创业教育水平的实施策略和发展路径,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1.1师资力量不足且缺乏创业经验

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推广的时间较短,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数量仍然较少,且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其主要特点为学历普遍较高,职称普遍偏低,兼职教师较多,专职教师较少,学院派的年轻讲师较多,具有企业从业经历和丰富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较少,此外,由于高校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限制,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端创业人才也同样较难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这种不利局面,往往致使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只注重相关理论学习,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往往致使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普遍缺乏威信力和说服力,广大青年学子普遍缺乏创业热情,即便遇到一些创业机会,也不具备把握住机遇的创业能力。

1.2课程设置僵化,课程设计不系统

由于目前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仍未融入传统教育的主流,还无法获得与主流传统专业教育同等的资源、尊重和对待,因此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较为僵化,还主要依托传统教育框架,其在课程的设置上仍以学年、学分、必修等课程为主,学生在创业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无法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上,目前各高校仍是以就业教育内容为主,缺乏对创业理论与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涉及,在创业教育的形式上,目前各高校仍是采用书本讲授的单一形式,缺乏对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视,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普遍缺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实践平台,不仅多数学生创业能力低下,创新精神缺乏,而且理论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现象严重。

1.3缺乏实践平台和实践体系建设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停留在理论研讨和实践摸索阶段,因此十分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少数高校虽已建立起了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但其实用性及利用率并不高,即使学生具有创业热情和意愿,但由于缺少针对性的创业实践锤炼,其创业成功的几率也不高。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仍很滞后,各高校的创业教育目前仍主要以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为主,不仅学生实践活动数量较少,而且形式也较为单一,缺少更深层次的创业实践活动必然导致学生对创业缺乏切身体会,必然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实践平台和实践体系建设仍将是我国未来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的长期课题。

1.4缺乏创业环境及社会支持

目前在我国仍然缺乏鼓励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以政府为导向、以学校为基础、以社会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式的综合创业教育环境体系仍未形成,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首先各高校自身对创业教育就缺乏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只注重传统理论讲授,不注重学生综合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其次,对于高校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国家在导向上总体是支持的,但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具体落实上却存在较大偏差,如相关政策多是文件形式,而不是形成法律法规;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政策往往主体责权不清,且效率低下;中央的支持政策没有形成良性传导,在基层落实难、执行难、空头支票较多等。最后,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的协调机制仍未形成,针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讲授、教育评价、能力培训、资金保障、税收减免、风险评估、实践平台及体系构建等仍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范式,创建适合高校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2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2.1树立现代而多元的创业教育理念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应积极树立现代而又多元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理念。针对传统教育观念,应取其精华,去其弊端,并在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中,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创新氛围。对于政府部门和高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在师资建设、课程设计、实战培训、资金保障上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针对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各高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多方合作,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素养。针对创业教育模式,应探索具有实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应加大科研力度并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应努力促进创业成果转化。针对现代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和执行,高校决策者应狠下决心,应积极推动并引导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应与全社会进行积极联动,充分利用各界资源,并对创业教育进行全面保障。

2.2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建设专兼结合、规模适中、以专为主、梯队合理、稳定长久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针对创业教育,各高校应该给予教师在经费、职称及年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应鼓励理论与实践水平均较高的兼职教师转为专职教师,应搭建校外创业教育人才引进平台,增设校外兼职教师岗位,大力充实师资队伍并建立优秀创业教师人才信息库。其次,应大力加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建设,并明确其学科地位,应在普通院校开设创业学本科专业,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设置创业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应大力培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专业人才。最后,应多为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提供开阔视野及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编写专业教材,积极参加业务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等。

2.3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创业课程体系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各教育部门和高校应积极调整,做好对创业教育课程的优化工作,应设置有实效、分阶段、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学校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明确创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方向,构建分阶段、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与精神,应开设全校范围的通识必修课。第三,应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不同需求,为学生开设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将创业课程与本专业学习进行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创业课程的兴趣,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2.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应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的原则,应以学生具备创业实战能力、创业创新精神、终身学习意识为目的。首先,应注重结合国内外创业发展形势、学生本专业特色及终身学习特点来开始创业课程,应注重其实用和实践性,应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业课程的实际价值,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其次,应对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应创新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学习,更要注重模拟演练和实操培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提高其日后开展创业的成功率。最后,应保证相关教师的福利待遇,努力保证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促进实现教师队伍的专兼结合,不仅要保证专职教师有干劲儿,也同样要为引进校外优秀师资人才创建平台。

2.5建立高校与社会各方的联动机制

在我国高校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中,应建立起一种高校与社会各方的联动机制。首先,应在高校内部建立至上而下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校长担任组长,应将校内各部门纳入其中,应明确分工、整合资源、理清责任与义务,应在校内形成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合力,应明确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工作思路及教育方式等。其次,应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分步骤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创业启蒙、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素质拓展、课程设计、企业合作等内容的全面覆盖。最后,应努力推动校地合作,营造有利创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良好局面,应充分整合校内外一切有利资源,并将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的努力形成合力,从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向前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2]刘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刘益平,刘旭.江苏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4]许蔚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分析的视角[J].阅江学刊,2016(5)

作者:梅琳 刘璐 单位: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