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大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根本。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具体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来培养人才,使大学精神不断传承和发展。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人格健全、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大学人文环境的塑造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精神内化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自我期许,驱动着其求知、致善、臻美的外在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营造育人氛围,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对地方高校而言,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精神,建设校园文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教形势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绍兴文理学院多年来秉承“修德求真”的大学精神,培养出一大批带着“越文化”的印记和新时代的理念,各擅专长、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发挥着才干。校训“修德求真”之思想精髓与古越先贤崇尚自然、务实尚用、开拓进取之“越学”作风一脉相承,也与学校始终提倡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人性关怀与社会责任、追求真理”的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修德求真”已成为学校文化个性和学术品格独特而鲜明的标志,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乃至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学校浓郁文化氛围的核心精神,指引着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出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地方高校必须把地方文化知识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化和特色化,离不开地方文化的支撑。以绍兴为中心的於越部族建立的越国,是越文化的发源地。“越学”中“经世致用”的精神源远流长,这是绍兴文理学院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的起点和目标。多年来,学校在“修德求真”大学精神的指引下,为绍兴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础实、上手快、用得上、适应强、思想素质好”的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心打造品牌,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增加必将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而精心培育,宣传提炼是打造品牌的关键。绍兴历有地方民众合作建校、名人名企奖掖学子的“耕读传家”传统。绍兴文理学院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打造了一系列合作建校的文化品牌。如“胡鸿烈奖学金”、“百盛奖学金”、“欧世朗奖学金”等十余种企业设置的奖学金项目,总基金超过300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倡导设立了“卓越奖学基金”,已举办五届,鼓励学生追求卓越,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建设有地方特点的优秀校园文化

地方高校必须凭借和利用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很难想象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而培育特色的关键在于创新。绍兴文理学院凭借地方文化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于形成特色,突出特色,强化特色,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一是依托书法圣地兰亭,创立了国内首个本科层次的新专业——书法学专业;以国内第二大戏剧——越剧为依托,直接开设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越剧专业。二是以得天独厚的越文化、鲁迅研究、幕府文化(绍兴师爷文化)为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跻身于省级重点、部级特色专业行列。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彰显了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对绍兴书法之乡特色内涵的传承和创新为宗旨,学校2006年始创的“兰亭论坛”正在逐渐成为书法学术界的知名文化品牌。作为论坛标志性成果的论文集《理想与批评》、《书法与中国社会》已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学是社会精神文明的聚源地,它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提供思想道德的新鲜空气和精神文化的丰富营养。地方高校必须紧紧依托地方文化,使大学生通过地方历史文化的学习、地方文化环境的熏陶、地方文化实践的锻炼,升华人格,提高境界。绍兴文理学院自1997年开始开展“爱心承诺”活动,毕业生在离开母校之际,自愿承诺在3到5年内将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资助给母校的特困生。经《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和高校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获2008年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三等奖。学校通过“爱心承诺”校园文化品牌的打造,推进了对全体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感恩精神和诚信人格的人才,引领了地方良好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的发展。

本篇文章共2页,此页为首页下一页

大学精神引领着一所大学的历史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是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无论是“仰望星空”还是“扎根大地”,无论为社会提供宏观理论还是微观技术,大学都应当是在与社会良性互动中共赢发展。没有大学精神,很难想象校园文化如何抵御功利诱惑,摒弃浮躁;没有校园文化的激励和浸润,很难想象服务社会的接力棒如何在一代又一代人才中传承。地方高校应以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建设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培育特色人才为根本。通过校园文化的辐射效果和特色人才的支撑效果实现与地方的共赢发展,必将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推进地方高校持续科学发展!

内容摘要: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后,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具体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关键词: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特色大学发展致善感恩教育科学发展观大学文化大学人文地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