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报品牌建设论文

高校学报品牌建设论文

一、善用特色资源是高校学报传承和创新的关键

特色是学报的生命,品牌是学报的旗帜。我国著名编辑学家邹韬奋曾经说过:“刊物的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这种尾巴主义的刊物便无所谓个性或特色;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要造成刊物的个性或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聚焦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汇聚并利用好特色资源,已经成为激发高校学报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以特色资源为高校学报品牌建设强筋壮骨。地域文化既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学报建设特色栏目的重要资源和切入点。就以陕西为例,其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有着西部其它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无法比拟的历史传承、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并且,陕西还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红色文化既是陕西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它和“陕西辉煌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一起构成了今天的陕西文化”。再加上陕西还是我国的军工大省,拥有众多的军工企业和一些国防院校,形成了较强的国防工业综合实力,成果丰硕,带动、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无疑有助于塑造学报的办刊特色,从而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陕西的文化软实力。以特色资源为高校学报品牌建设注入新内涵。高校学报要善于挖掘特色资源,在特色资源上做好做足做透文章。在这方面,笔者所在的西安工业大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学校长期隶属于兵工行业,兵工精神是学校的历史传承,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积淀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形成了“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办学特色。

基于此,《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依托学校的兵工特色、学科优势和重大成果,选题聚焦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光电工程”“机电工程与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等特色栏目,学报质量迅速提升,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方阵,并入选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美国《化学文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以特色资源为高校学报品牌建设增添新动力。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党和政府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提高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高校学报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牢记社会责任,服务科学发展,也已经成为学报编辑者要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要,密切关注国计民生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甚至还能充分发挥高校学报思想库的作用。若能用好地方特色资源,无形中也能为高校学报品牌建设指明方向,从而为高校学报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以特色资源为高校学报品牌建设拓展新效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化媒体和电子阅读习惯的逐渐普及使得各类数据唾手可得,这些海量的数据都可以作为影响高校学报内容走向的重要信息。再加上高校学报出版本来就是开放的,具备了大数据的一切要素。若能利用大数据盘活特色资源,高校学报就会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举个例子来说,随着各类数字化文化资源信息的不断产生,高校学报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就将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和特点的系统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基础和条件,从而大大提高我们的研究效率和质量。

二、“多措”并举办出高校学报特色品牌

当前,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高校学报就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形成个性、特色与品牌,不断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育人等工作服务。准确把握学报定位,努力服务中心工作。学报的自身定位关系到刊物发展的走向,这就要求学报要做到开门办刊,走内涵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要运用各类出版物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报作为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作为校园中的宣传文化载体,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育人等诸方面的工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学报应立足于学术、学问、学者,“学”才是办刊的正路。一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办刊中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园地”意识,要把握好功能原则和效果原则。另一方面,要志存高远,办一流刊物。要有办一流刊物的目标与追求,要有办一流刊物的谋划与举措,要有办一流刊物的群体与稿源。并且,期刊产业化如今已是大势所趋,高校学报也不能例外。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高校是一个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有着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知识、高密度的信息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环境,读者的文化水准相对较高。因此,学报要努力做到“四位一体,一体四位”,融合聚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接续贯通。一是由一定专业范围的知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编委会是学报的学术领导机构,具有学术权威性,发挥着运筹决策作用。同时,根据学报的宗旨和编辑方针,提出选题、组稿的原则性方案。编委会不是花瓶式的摆设,必须切实、充分地发挥其学术作用。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编辑部。编辑部要在深刻理解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的基础上,进行栏目设计,构筑学报的整体框架,制订组稿计划,对稿件进行审改、编辑、版式设计、发排等。三是组建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要不断提高编辑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学者型和技术型兼备的编辑队伍。同时,大力加强外审稿件专家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合适条件下可以组建外审专家库。四是形成一支动态型的高水平的作者群。高校学报要做到开门办刊,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作者加盟,就要着力建立校内校外骨干作者队伍,聚拢并形成一支核心作者群。从而丰富稿源,好中选优,不断提升办刊质量。

下大气力拓宽稿源,精心打造特色栏目。学报是由栏目整体支撑架构起来的,而栏目整体又是由一个一个的专栏组成的。栏目是学报的支撑骨架,内容靠栏目体现。栏目的整体设置要彰显学科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行业特色,从而体现出学报自有的风格。名栏目是学报的旗帜、制高点,应精心策划、重点培育。高校学报要认真策划好特色栏目,要根据栏目、内容设计版面。版面要具有现代气息,将现代美学意识渗透在版面上。既要观照现实、选择热点,又要开拓创新、引领未来。学报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善于挖掘优质资源,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要积极主动聘请名家和学科带头人为栏目撰写稿件,以特色栏目吸引优质稿源,吸引广大读者,以优质稿源丰富特色栏目。进而以特色栏目提高学报的专业化水平和学术品位,突出学报的品牌效应,带动学报的整体发展。文章的选取和布局要能够体现出对学术发展方向的判断,从而引领学术潮流。同时,以特色栏目的含金量不断增强对知识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既要充分利用学报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秘密,落实保密审查制度,确保国家安全。营造浓郁学术氛围,铸造时代精神。近年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走出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高校学报要形成特色,吸引读者和作者,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打造学术高地。要坚持学术至上、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学术方式讨论国内外前沿科学技术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致力于学术本身建设,提升理论思想的高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智慧品格,彰显出学术理论的锋芒。通过理论的梳理、争鸣,在认知层面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实践层面提供学理上的借鉴。要找准自己在同类学报乃至整个高校学报中的位置,通过自身的学术定位找到和培植发展和创新的生长点,使学报的学术特色更加浓郁,以高端的学术水平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利用大数据技术,扩展学报价值链。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在这个影响深远的大数据时代,学术研究也正从过去的单一领域向全领域方向发展。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学报再也不可能固守在旧有的“象牙塔”中,必须实行转型、延伸和发展,融入大数据的大学术中来。如今在拓宽稿源、提升编辑水平的同时,若能通过大数据技术盘活特色资源,突破研究成果与成果有效转化之间的壁垒等问题,这种新型的学术期刊共同体形式就能够实现学术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并产生叠加优势,从而扩展高校学报的价值链。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报建设,不断优化其内循环与外循环,突出特色,形成品牌,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做出积极贡献,已经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我们要继续研究在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的存在、管理和运营新模式,探索学报品牌建设新路径,以适应时代对高校学报的新要求。

作者:于孟晨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