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汽车制造类上市公司库存水平影响因素

汽车制造类上市公司库存水平影响因素

1文献综述

不同行业间库存持有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在库存持有水平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是何种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针对汽车制造类企业库存水平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相关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生产基地层面,二是配送中心或零售终端层面,三是公司层面。生产基地层面的文献有:MacDuffie(1996)[1]采用70家汽车生产工厂的数据,从零部件、设备和产品类型三个层面上,分析了产品多样性对企业生产率和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在Lieberman&Asaba(1996)[2]的研究中,分别考察了日本和美国汽车行业近几十年来的库存水平和生产效率,发现日本在70年代后,不论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还是整车组装厂都表现出整体库存水平显著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的变化,但美国在80年代以后却只是在整车组装厂中有上述变化,造成以上差别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文化环境所塑造的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关系或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信任协作关系的差别。Lieberman&Helper等(1999)[3]通过对北美地区上百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调研数据,验证了经典库存模型中,提前期、顾客服务水平、需求不确定性和存储成本等对库存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为加强员工培训、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等管理实践活动能有效降低库存水平提供了有力证据。Fisher&Ittner(1999)[4]收集了通用汽车威明顿市和特拉华州两个生产基地的档案数据,进行了检验和模拟分析,发现产品多样性降低了每辆汽车的平均总工作时间,增加了流水线工作故障、产品维修和返工的概率,同时也增加了库存水平。配送中心或零售终端层面的文献有:Olivares&Cachon(2009)[5]分析了市场结构对经销商库存水平的影响,并收集了通用汽车200家经销商6个月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验证区域市场内竞争对手的进出会通过销售规模效应和顾客服务水平两个途径影响经销商库存水平的假设。Cachon&Olivares等(2010)[6]发现丰田汽车不仅在产品设计、制造效率和上游供应链管理水平方面与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相比,存在竞争优势,而且下游供应链中的产成品库存水平也显著低于三大公司,通过数据收集和计量分析,结果验证并表明生产柔性和下游经销商数目是造成产成品库存水平显著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

公司层面的文献较少有专门针对汽车制造业的研究,其中关于制造业的文献有:Chen,Frank&Wu(2005)[7]考察了1981-2001年美国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库存水平变动情况以及库存水平高低和投资回报率的关系。Roumiantsev&Netessine(2007)[8]的研究中,通过722家上市公司1992-2002年的季度财务数据,分析并验证了那些单一产品经典库存模型所反应的库存影响因素,如需求不确定性、提前期、毛利率、库存成本以及公司规模等对公司总体库存水平依然有显著的影响。赵泉午等(2009、2010)[9,10]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别考察了国内服装制造类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库存水平现状和变动趋势,重点考察了公司绩效与库存周转率的关系,以及企业经营业态、渠道力量和企业地理区位等因素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本文将从公司层面,通过季度财务数据对汽车制造类上市公司的库存水平及其因素进行研究。

2研究假设和变量定义

2.1研究假设

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和经典的EOQ模型,采用中国沪深汽车制造类上市公司数据,重点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1)汽车制造类上市公司库存周转率是否显著受季节性因素影响?(2)控制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重、毛利率和汽车制造企业类型、季节性因素和销售收入增长等因素后,2002-2010年间代表库存管理水平的修正库存周转率是否提升?(3)考察生产柔性和提前期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汽车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能力的调整是战略层面的决策,投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较大,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能力层面上,汽车制造企业一般采取均衡生产策略,即保持生产能力不变,生产维持在一定水平,通过库存满足各个季度的需求变化,在销售量低的季度,库存增加,在销售量高的季度,库存减少,因此库存周转率会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加快(如图1所示),库存周转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汽车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呈现季节性变动。JIT生产方式自60年代起至今在制造业中被认为是最具生命力的生产系统,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了整个世界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入这一技术和思想,80年代开始广泛推广,90年代在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获得明显效果。上世纪初,大规模定制、精益制造和敏捷制造思想的提出以及和JIT的有效结合,再次将汽车制造工业推到了新的潮流,我国汽车企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积极引进吸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JIT的核心思想就是建立追求一种“零库存”的生产系统,在这一思想引导下,国内汽车企业开始进行全面的物流和信息流改造,重组企业生产系统,包括加强与供应商的关系,搭建供应网络,搭建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平台,引进VMI、JMI等库存管理模式等措施。这些措施提升了企业库存管理水平,降低了整体库存水平。据此假设:

假设2:控制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重、毛利率和汽车制造企业类型、季节性因素和销售收入增长等因素后,2002-2010年间修正库存周转率呈上升趋势。企业经常需要根据历史销售数据预测未来的需求,并据此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和采购数量。常用的需求预测方法往往滞后于需求的变化趋势,如移动平均法、Holt模型和Winter模型等。当实际需求增长时,预测需求增长速度往往低于实际需求,因此销售额会相对增加,从而库存水平会低于预期。当实际需求下降时,预测需求下降速度往往低于实际需求,销售额低于预期,库存持有量增大,库存水平上升。虽然近年来许多制造企业引入快速反应和延迟制造等策略降低预测偏差和提高运营绩效,但预测是很困难的。因此,预测难免存在偏差,会导致销售增长时库存周转率提高,销售下降时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周转率与销售增长呈正相关关系[11]。Gaur&Kesavan(2009)[12]研究发现,当销售额下降时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库存周转率下降速度更明显。据此,本文定义销售变动率变量,当变量值大于1时表示销售增长,小于1时表示销售下降,且销售变动率小于1时,库存周转率对销售变动率的反应程度比大于1时更大。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销售下降时,销售变动率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更敏感。生产柔性指企业生产系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生产产品品类和数量的能力,如果企业能快速将市场需求信息转化为生产指令和原材料采购指令,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生产柔性就越高,库存水平越低。生产柔性包括人员、技术、设备和管理柔性四个方面。Cachon&Olivares等[6]认为可以用一段时期生产量和销售量的比值表示生产柔性。一段时期可以是天、周、月、季和年,本文采用季度新增生产量与销售量的比值衡量生产柔性。从库存的作用来看,库存可以分为周转库存和安全库存两大类,周转库存等于提前期内的平均需求,周转库存可以通过增加送货频率、减少提前期来降低。安全库存是指在给定时期内,为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和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而额外持有的超过提前期平均需求的库存量。给定服务水平下的安全库存与需求标准差和提前期有关。提前期越长,库存水平越高,库存周转越慢。SergeyRumyantsev[8]提出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作为提前期指标,该指标是基于产品循环(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卖出)周期与现金循环周期同步的假定,企业发出订单贷记应付账款,供应商接受订单发运原材料、零部件,企业付款入库借记应付账款,因此可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作为衡量提前期的指标。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库存周转率与生产柔性呈负相关关系。假设5:库存周转率与提前期呈负相关关系。

2.2变量定义

库存周转率、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重、生产柔性、提前期、销售正增长、销售负增长、季节性和汽车制造企业类型虚拟变量等指标的定义见表1。

3样本数据和模型

本文选取国内沪深汽车制造类22家上市公司2002-2010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汽车制造业包括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企业,数据均来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批露的上市公司季、年报以及国泰君安数据服务中心。选取2002年为起点是因为上市公司2002年起开始披露季度数据。另外,为控制不同类型汽车制造企业库存水平的差异,加入汽车类型虚拟变量,根据GB/T3730-2001标准将样本公司分为摩托车制造、乘用车制造、商用车制造和综合型(兼营乘用车和商用车)四种类型。

4实证分析和讨论

在进行回归分析以前,先对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见表3。22家汽车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最小为0.01次每季度,最大为18.04次,是最小值的1804倍,可见不同企业不同季度间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生产柔性和提前期两项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分别为5560和1546,反应出企业间或企业不同季度间管理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由于本文采用的是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前先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见表4,模型各变量间不存在强性关系,避免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采用非平衡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模型M1-M3进行估计。在估计之前对模型分别进行F检验、BP检验以确定是否采用面板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以确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经检验发现M1-M5均适合采用随机面板模型。另外经检验M1-M5模型均存在组内相关性(AR(1))和群组异方差。

结论1: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重与库存周转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毛利率与库存周转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Gaur&Kesavan等[12]和Gaur&VishalFisher等[11]的结论一致。据M5可知,公司规模增加1%,库存周转率提高0.29%,固定资产比重增加1%,库存周转率提高0.14%,毛利率增加1%,库存周转率下降0.23%。

结论2:据M2在控制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重、毛利率和汽车制造企业类型等公司特征因素后,年度变量与库存周转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每年修正库存周转率平均增长3%。据M4、M5在控制公司特征因素、季度性因素和销售增长因素下,年度变量与库存周转率显著不相关。图2表明平均库存周转率逐年增长,控制了公司特征因素影响后,平均库存周转率逐年增长,但控制了公司特征因素、季度性因素和销售增长因素的影响后,平均库存周转率没有明显增长趋势。由以上结果可见,造成汽车制造业库存周转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是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井喷式汽车消费,与假设2不一致。

结论3:据M3和M4,汽车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季度性差异明显,且第四季度库存周转率均高于前三季度,与研究假设一致。如图3所示,摩托车制造、乘用车制造、商用车制造和综合型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度差异。造成这种季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平均每年销售量会随着季度逐渐增加,第四季度是一年中的销售旺季。另一方面在生产能力层面上,生产能力调整是企业长期战略,企业短期内生产能力固定,多余的生产量逐步进入库存,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库存又逐渐被消化,库存周转率表现出季度性特征。第四季度销售量远远高于前三季度又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国庆、元旦和中秋热造成消费者心理预期变化;二是因为汽车制造商年底为了完成全年产销目标,极力向供应链下游的经销商“压库”,造成上游库存周转率加快,下游库存积压;最后是因为下游经销商为了完成全年销售目标获得厂家返利,会大打价格战,采取各种促销策略促进销售,带来整个汽车市场第四季度销量短时期大增的局面。

结论4:据M5生产柔性和提前期与库存周转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分别与假设4和假设5一致,表明提升生产柔性、缩短提前期能显著降低库存水平,提升库存周转率。汽车制造企业在短期难以调整生产能力的约束下,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能力,让生产系统能适应一定幅度内的需求变动,避免过多的库存。提前期则是影响任何生产计划执行的重要因素,如果能保证上游准时供货或缩短供应期,则可以大幅度减少汽车制造企业原材料零部件和在制品的库存,如果能缩短获取下游真实需求信息的时间,则能大幅度降低产成品库存。

结论5:据M5,在销售下降时,销售变动率增长1%,库存周转率提高0.56%,在销售上升时,销售变动率增长1%,库存周转率提高0.42%,可见销售下降时,库存周转率反应比销售增长时更敏感,与假设3一致,且与Gaur&Kesavan(2009)[12]的结论一致。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系统属于离散生产类型,在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下,为了保证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在供应链上存在推拉边界,边界以上属于备货型生产,对部分汽车零配件进行标准化生产并根据需求预测控制库存水平,边界以下属于订单型生产,保证零库存(维持必要的安全库存),这样的生产方式提高了需求预测准确度,提升了供应链的协调程度,真正实现了JTT式生产,使得企业在面对实际需求下降时能有效管理过量的库存,库存周转率的下降速度不会更加明显。而以上结论却表明汽车制造企业在面临销售下降时依然会因为需求预测的不准确而面临过多的库存,实际的供应链协调程度并没有因为JIT或大规模定制式生产方式的采用而大幅度提高,可见国外先进生产方式的吸收引进,并没有在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中得到充分贯彻实施。

4结束语

本文考察了2002-2010年间国内汽车制造业库存管理的现状,发现汽车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表现出明显的季度性特征,第四季度库存周转率显著高于其他季度;汽车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率逐年上升,主要来源于国内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销售下降时,库存周转率对销售变动反应比销售上升时更敏感。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重与库存周转率显著正相关,毛利率与库存周转率显著负相关。另外增加生产柔性能力和缩短提前期能显著降低库存水平,加快库存周转。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为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带来了一些管理启示:当前汽车制造业库存周转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国内汽车销售的“井喷”而并非整体库存管理水平的提升。但要想使库存周转率稳步提高还有赖于国内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方式的不断改善和提升,特别是通过与外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后,对其库存管理成功经验的“吸收”、“消化”。从毛利率与库存周转率的关系来看,汽车市场面临的销售量季度波动规律,造成了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与供应链下游经销商关系紧张,年底“压库”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自有汽车品牌力量薄弱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缺失,使得国内汽车企业难以实现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而普遍奉行价格战,阻碍了整车市场良性增长。从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重和汽车类型与库存周转率的关系来看,通过兼并重组,扩大公司规模提高汽车制造业行业集中度能充分发挥库存管理的规模效益。在精益制造、大规模定制等思想的指导下,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将柔性制造系统与网络化制造的有效整合及采用柔性管理来构筑、提升其柔性的生产制造能力,通过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模块化的生产制造和延迟差异化等策略降低汽车生产制造过程的复杂性,通过CPFR、信息集中化等策略缩短提前期,通过流程再造减少浪费,提升管理水平,最终能有效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作者:胡春艳刘婷婷廖勇海单位: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