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轨道交通工程交通组织与管理探究

轨道交通工程交通组织与管理探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构成,但轨道施工建设阶段带来的社会和交通问题也十分凸显。如何权衡制定安全有效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从轨道交通施工占路影响分析,提出安全有序的交通组织原则,从而指导制定分层次、差异化的交通组织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实例应用案例,提出可行性强的轨道交通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理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施工;交通组织

1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是缓解日益加剧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建设工艺与交通需求等方面的考虑,轨道交通线路应尽可能多的经过大的客流集散点,而轨道车站则多数位于重要客流集散点的道路交叉口处,以便乘客出行。在其建设期间,难免会存在占用既有道路、周边用地等情况,对城市地面交通和周边设施带来一定冲击,研究制定因地制宜、内外协调、安全有序的轨道交通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法是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2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占路分类及影响

轨道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施工项目对道路资源侵占宽度与时间。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和施工要求,常采用的道路封闭方法为全天全封闭、白天半封闭夜间全封闭、全天半封闭、白天不封闭夜间半封闭、全天不封闭共五类。由于夜间施工一般不包含高峰出行时段,因此,上述施工方法对道路的影响逐渐减小。其中,全天全封闭型对城市道路完全阻隔,影响最大,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或者交通流量较小且有替代路径的区域,在老城内应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白天半封闭夜间全封闭的情况,比较适用于城区内白天有一定交通量或潮汐交通不明显、夜间交通流量较小的区域,并应根据交通流特征确定交通组织方式,保证白天部分交通通行。全天半封闭主要用于交通流量适中路段的车站施工阶段,同时应适当调整路内空间,满足交通需求。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应建设相应的临时便道,保证必要的交通通行宽度要求。白天不封闭夜间半封闭主要指夜间施工,白天利用沙包铺满、上方用钢板垫平。对上下班高峰基本无影响,适用于开挖面积不大的工程,如老城市政管线。全天不封闭型对城市道路基本无影响的情况,但应注意周边地块的进出组织。

3交通组织与管理原则

轨道交通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首要基本原则是保证交通运行的安全、有序。在此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集约性原则:整合利用可用空间资源,合理安排各类交通系统,减少或避免资源浪费。在时间上,精确安排施工进度,不应浪费围挡占用时间,减少对高峰期或大部分交通出行的影响,满足沿线居民基本出行需求。(2)可行性、统筹性原则:统筹施工路段的各阶段占路和交通组织情况,协调各阶段施工步骤,做出不同情况的预判,必要时可寻找兼容方案,保证施工顺利进行。(3)环保节约性原则:在涉及树木绿化等现状重要基础设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横断面空间布局方案,尽可能保留行道树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不应因为施工而降低通行环境质量,同时可减少因相关迁改导致的资源浪费。

4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

4.1交通组织管理策略

(1)统筹道路及周边可用空间、时间资源,保证各类交通系统使用空间。掌握交通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小流量时间段,梳理调配原路内空间资源,保障原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各类交通系统组织顺畅。同时结合周边用地开发情况及计划,通过纳入轨道交通系统永久用地以及需要临时征用土地使用部分,增设临时便道。(2)从“面、线、点”多层次,进行“全网统筹、分区组织”。在区域、沿线、施工段及节点不同视角下,协调轨道线网施工工序,挖掘城市道路网剩余容量,为轨道交通敷设走廊寻找替代路径,实现分流,减少施工段交通压力。根据老城、新区等不同区域,采取交通组织差异化策略,保障并动态调整施工路段公共服务设施。落实“面—线—点”三级交通疏导方案,兼顾沿线单位进出需求。(3)制定并形成轨道施工工艺、方案与交通组织之间的双向动态反馈机制,保证轨道施工的可实施性。首先应根据车站区位,提出初步的施工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并反馈交通组织方案和车站位置选择的可行性,根据各个车站的实际情况,调整制定相应的车站选址、工程施工方案、工艺技术方案等内容,可经过多轮协调,最终确定适宜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案。

4.2交通组织管理方法

(1)明确施工影响的道路交通运行和地块出入交通的范围。可根据施工区域的交通运行影响,确定分析范围,并作为交通组织分析和制定方案的范围。在确定的范围内,梳理现状用地、交通系统等基础资料,分析现状道路运行情况,尤其在周边有医院、学校、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区域,还应了解客流高峰时间段、主要的出入路径和人行/车行通道的通行效率等。(2)确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方案及工期安排。根据协调反馈的结果,确定管线迁改阶段、车站/区间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工法和工序,如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等。结合相应施工工法,提出各阶段分期和施工工期时长,确定施工围挡范围和施工占路宽度。(3)区域交通组织方案。结合施工段临近高快速路系统,提出引导分流路径,在临近高快速路进入施工区域方向设置邻近路段轨道交通施工提示标志。再根据周边干路系统,寻找可利用的分流走廊,并在分流段上游设置轨道施工提示标志。同步优化分流段交叉口信号配时,与交通流引导方案一致。(4)施工段各阶段交通组织方案。轨道交通建设施工主要包含前期协调、绿化迁移、便道施工、管线迁改、站体施工五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应先根据可利用的空间,完成横断面设计工作,指导后续的道路平面设计。同时,还需调整交叉口渠化,对于路口错位的情况,应尽可能同步调整对向路口的标线或增设导流线,提高交通安全性。(5)交通组织设施设置和迁改处置方案。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4部分:作业区》(GB5768.4—2017)中的要求,确定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的长度,调整道路标线,并增设相应安全设施,配备交通协管员。在道路改线的情况下,相应的指路、分道标志、信号灯、监控等设施应调整至相应点位,特殊情况下可设置临时可移动式信号灯。

4.3实例

(1)现状基本情况。某市轨道交通主要沿城市东西骨干道路敷设,串联了老城等中心区。其中,腊山站为4号线与已建成2号线的换乘站,位于城市核心区中西部。敷设道路现状75m宽、双向12条机动车道,两侧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6m。路段饱和度约0.7(见图1)。(2)施工工期安排。前期施工管线迁改3个月,绿化迁改、便道施工约1个月。站体施工总工期约42个月,共分为三期,一期为车站主体、路中盖板施工,工期6个月;二期为主体施工(含盾构井作业阶段),工期30个月;三期为附属施工,工期6个月。(3)交通组织方案。在区域交通层面引导过境车辆提前通过二环西路分流。在沿线层面,结合周边实际条件,利用北侧烟台路、南侧安澜北路引导车道绕开施工段。针对施工段,绿化迁改、便道施工同时进行,对慢行道升级改造为机动车道,分幅施工,保证慢行4m~6m的通行空间。根据协调进度,管迁施工阶段在绿迁之前,迁改至围挡南侧,全天封闭围挡施工,组织双向10~12条机动车道。(4)站体施工阶段,保留两侧公交专用道,机动车道宽度减小、数量不变,两侧慢行5.5m~6m宽,并设置隔离护栏分隔快慢车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弹力柱,保证两者之间的安全。尽可能保留两侧地块出入口,结合地块人行出入流线动态调整公交车站(见图2、图3)。(5)交通组织设施设置和迁改处置方案。围挡前100m、200m处结合灯杆或支架设置施工预告标识。围挡外过渡段设置防撞桶,前端设置路拦和施工公告,周边及边角设置爆闪灯;车行路线变化处设置向左/向右导向标志车行。夜间增加爆闪灯,可变导向标志灯(围挡前40m)。临时迁移路口信号灯、指路分道标志,拆除电警监控,并新增1处高秆监控,保障施工区域交通安全。(6)相关建议与要求。针对施工阶段的交通运行安全、应急事件情况,制定交通安全预防措施、应急机制与措施等。5结语城市轨道交通是造福广大市民的公益事业,可以为人民提供较为舒适、快捷的出行方式。诚然原有粗犷围挡、一刀切等轨道交通建设方式对城市交通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而通过合理的资源供给、空间布局和科学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如区域性引导、公交优先等措施,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满足正常出行需求,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城市交通“阵痛期”问题,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建设发展成为共同的期盼。

参考文献:

[1]毛慧,谢志明.大城市地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的方法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2):54~57.

[2]覃国添,申丽霞,王金秋.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工作思路与方法[J].城市交通,2006(4):46~49.

[3]任璐.城市轨道施工对道路交通影响及交通组织方法[D].长安大学,2017.

[4]黄丽彬.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评价研究——以上海徐家汇轨道枢纽为例[D].同济大学,2006.

[5]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作者:田云强 张卓 王斌 单位: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