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

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

【摘要】工业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教师采用传统的进阶式教学模式,虽然中规中矩,但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工业设计毕业的学生存在数量大而质量有待提升、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设计的实践能力差、就业率较低。如何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工业设计人才,成为当前工业设计教育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工业设计创造力

一、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点

1.引入素描、色彩课程,提高学生观察力。

从一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得到色彩要素的关键。造型基础,如素描、色彩课程,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它训练学生观察、把握和表现实物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准确表现已有实物的能力,才能使自身的审美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提高自身创造美的能力。对于理工科学生艺术基础差的客观情况,应当用更加充足的素描、色彩课时,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的培养和造型能力的训练。课堂上通过写生训练,使学生掌握构图、透视、结构以及明暗的表现规律及表现方法,为学生能熟练运用素描手段准确塑造事物的形体结构、体积、空间、质感和量感,奠定基础。

2.作品评价注重创意,提高创造性思维。

在工业设计学科的作品评价中,“创意”是设计的灵魂。这实质上是指应当注意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灵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目标。

3.发展创意产业.关键是人才。

建议创造必要的条件。吸引有创意思维和灵感的专业人才,担当教师;对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或高级人才,实行特殊政策:完善分配制度,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资源,打造多层次、多规格、多手段培养创意人才的公共平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二、高职院校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1.针对工业设计学科,建立设计工作室。

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德国魏玛的国立包豪斯学院,到后来的新艺术运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工作室是从企业招聘来的专家、技术人员专职从事工作室的项目。工作室的人员不参与教学,但工作室所做项目的成果和过程全部录入知识库中,作为授课教师的课堂案例供教学使用。同时,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在必要时申请进入工作室,进行短期学习。由学校提供场地,引入专业的设计公司,成立“工作室”。整个团队由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和专业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构成。这样,专业设计公司为工作室提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项目有了长足的保证,也能使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新的设计观念,掌握新工艺等设计知识,以及实际项目的工作流程。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客观条件上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2.减少、合并理论教育,增加实用课程。

教师不应该只“授之以鱼”,更需“授之以渔”,注意讲解知识和实践的关系,将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这一点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的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识体系化,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搭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活动舞台。

首先,在传统校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学习科学,发展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让学生们用各种科技创新、发明创造产品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让思绪任意驰骋。其次,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再次,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工业设计。先引发兴趣,由老师指导创新,由易入难。例如,可以先申请外观专利,让学生具有充足的成就感。设计模型的制作技能。只是基于对三维对象的直观认识与把握,所以没有属于它的更多理论基础。工业设计学科在这方面比较容易做到,由此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创新的源泉。

4.校企融合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

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平台。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使学校和企业在各自的场地、设备、服务项目等有形资产和人员、技术、品牌、行业背景等无形资产方面形成资源互补。校企共建的大学生创新基地在目标上,立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学生实践项目上突出教师指定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鼓励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设计性实践和横向科研课题;在管理上采取不同专业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期、假期结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结合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校企研发中心主要承接企业横向课题;校企共建实验室主要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工作室主要开展专利申报。由于基地的实践体系具有工程针对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良好的创新实践条件、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机会。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立,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

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有中长期的培养体系,又要有近期的培养目标:既要探索创新性的“教”,又要倡导创新力的“学”;培养高职院校工业设计学生创新力,不仅在工业设计学科中通过上述路径展开,还在所涉及的学科中结合企业相互交叉与渗透。

参考文献:

[1]陈映欢.关于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

[2]徐万清.试论艺术赏析课程对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3(4).

作者:陈海琴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