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转变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转变研究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精英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我国科学研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图书馆则是文化信息资源存储和共享的知识宝库,是高校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坚强后盾,尤其是在立足于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对教学科研活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作用更加凸显.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以互联网视域为研究视角,围绕图书馆对高校教育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转变以及互联网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并以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完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若干建议,以期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建设;图书馆;互联网资源;教育科研

高校图书馆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正向发展的核心动力.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导致校内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潜在功能无法被充分释放.同时,高校内部管理对图书馆作用的严重低估,也是导致这一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地沦为高校“形象工程”、仅成为学生自习场所的原因之一.鉴于此,下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讨.

1图书馆对高校教研的作用

科研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出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强弱,而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加之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已成为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的保障之一,这也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制造了有利条件,使之能够协助教学科研人员及时、快速地掌握学术前沿信息,从而产出更多的教科研成果和成绩.而在现实中,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负责保存、整理、传播文献信息,是高校广大师生及教职工获取各种信息、文献、资料等的重要机构.如果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图书馆就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殿堂.其“体内”蕴藏的海量文献,既有悠久的人类文化遗产,又有最前沿的现代科学信息,且上述丰富资源亦能够以不同版本、不同语种、不同载体呈现于广大受众面前.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图书馆受众能够对上述资源进行无限次的开发和利用,并在反复、长期的阅读、分析、判断基础上实现消化和吸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除上述外,笔者还认为高校图书馆具有启发性,即广大师生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及其资源进行使用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行锻炼的过程,既积累了知识,又开发了智力.

2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转变

互联网时代任一领域都实现了“飞一般”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同样也在文献资源建设,服务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具体地说,第一,提高了借阅服务效率.在高校图书馆内推广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前,对图书的管理主要是依赖人力,所以用户在有借阅书籍、查阅文献的需求时,必须亲身前往图书馆内,凭借个人借阅证等进行登记借阅;同时,图书管理员也要以人工操作为读者查找需求书籍,并填写借阅信息等,如此流程使得整个借阅前后相当耗时、耗力,效率极低.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将高校图书馆服务由线下转为了线上服务,师生用户除了无需亲身前往图书馆借阅,也不需要经过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便能自行利用网络检索功能查阅图书,更多的终端服务使得广大师生用户能够“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内资源.第二,拓展了馆藏资源渠道.互联网的便利快捷利属性使得不同高校之间的图书馆实现了信息共享,将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更大程度的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之间搭建互借平台,师生用户只需在一个图书馆内便可利用到其他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源,有效地缓解了本校图书馆资源局限性的缺陷,使得高校图书馆可以用有限的资金与资源购置其他设施与图书,有效拓展了整个区域的图书资源库.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让这类馆际借阅方式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实现资源的共享化,真正提高了图书借阅的效率与价值.

3互联网应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3.1提高了馆藏利用率

基于上述可知,通过互联网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扩充了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也能让师生用户更加高效地查阅资料文献.同时,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进行交流共享时,图书馆内的很多资料可以被更多人查阅,提高了这些资料的使用率.此外,在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检索文献时,还可以减少用户查阅文献的时间,减轻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继而拉动整个图书馆运行效率的提高.

3.2擢升了服务满意度

在改变图书借阅方式的同时,以往高校图书馆并无法充分满足师生用户的读者需求,例如,用户一天24小时自由进出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而互联网平台的构建,解除了这一空间和时间层面的限制,使得师生用户对图书馆如此人性化与便捷化的服务满意度倍增,极有利于图书馆职能作用得到更深、更宽的发挥与应用.

3.3促进了深层次教研

高校图书馆内拥有大量专业图书与相关资料,尤其是大量极具科研价值的图书资料,如果未能充分、全面的利用,将造成上述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高校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互联网下的图书馆新型借阅方式为更多的人群接触这类文献资料打开了“方便之门”.此外,在校内师生进行科研实验时,通常需要总结利用大量前人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图书馆内图书资源的检索与调取能使之得到很多有用信息,继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获得更进一步的结论.

3.4实现了借阅最优化

在互联网技术使图书馆服务模式由人工服务逐步过渡为机器自动化服务后,用户借阅图书资料只需利用各种移动终端,便可享受信息资源的便利借阅和利用.同时,通过数字技术将图书资源由纸质变为数字化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共享,高新技术使得广大师生彻底摆脱了以往复杂、费事、低效的人工操作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转为享受高速、高效的互联网技术衍生出的智能化图书馆服务.

4完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相关建议

立足于“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笔者将于下文综合理论与实践,提出若干建议措施,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4.1端正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理念,树立新型服务意识

服务是各服务行业的根本所在,甚至可以说是其生存基础.而高校图书馆的最大价值就是为本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脱离了服务宗旨的图书馆,其实用价值也就不值一提.因此,为与时展相契合,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管理运行特点,完善馆内规章制度,深化服务内涵,积极主动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尽可能满足高校人员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文献信息的导航员,其工作内容兼具服务性、教育性,故而其个人素质高低将直接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价值.这就要求各高校在筛选图书馆馆员时,必须考核是否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其一,有否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因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坚持“人本”服务理念,能够妥善处理服务和育人之间的关系,自觉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排除障碍、提供帮助,故此为岗位硬性标准之一.其二,是否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由于高校图书馆面向的多为接受高等教育知识分子,故要求图书馆馆员不但要精通图书馆学相关知识,也要有不断自我增值的恒心,能够积极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要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以敏锐捕捉国内外各专业前沿信息,主动充当教学科研人员与前沿学术信息之间的联系纽带.同时,全面的知识结构对于图书馆员顺利完成文献编目、提供优质的检索咨询服务也大有裨益.

4.2基于高校实际出发,全面推进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

馆藏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要结合时代需求,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招生指标、就业形势等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故应根据高校教学科研需求来进行馆藏目标的事先设定,具体地说,首先,要合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可以和高校馆藏资源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为读者提供优质、全面的信息资源服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科技信息资源呈裂变式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其次,要确定合理的藏书结构.藏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学科比例是否恰当,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结合本校专业特色情况,采购不同学科、门类以及不同层次的书籍,并酌情添加电子音像资料.图书馆藏书不仅要注重数量,也要注重质量,要兼顾理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专业及学科,并辅以相应的磁带、光盘、电子资料等,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比如,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重点收录了“理工文史法经管教”这八大门类的书籍文献,不仅门类齐全,而且重点突出,同时采用了多种载体形式合并收录,充分体现出该校的专业特色.由此,高校图书馆要兼顾纸质资源收藏与网络资源开发,对网络中的科技文献资源进行梳理和筛选,对其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并录入图书馆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借助两者合理共同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支持.

4.3全面推动高校图书馆网络服务资源的建设,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由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使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同步创新、开拓更多元化的服务资源,在保持原有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系统平台作用,采用切实可行地方法、方式推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具体地说,即要逐步开设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网络增值服务,对馆藏资源和虚拟信息资源进行深层加工处理,加强馆内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并配合本馆检索平台对资源类目进行科学细分,以便教学人员检索和使用.同时,要以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为依托,进行资源信息共享,保证高校图书馆能够排除各种阻碍来为用户提供“快、准、深”的信息资源服务.同时,善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建设的创新手段之一,比如,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合理应用,能够很好的将虚拟现实技术(VR)和现实技术(AR)等先进技术相融合,且多种技术兼容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富有层次感和超强体验的的图书馆环境,让他们更加便捷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其中,显示输出技术的应用是目前在显示技术上,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多重宽频显示技术的交互融合,其所实现的可视化输出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师生用户使用体验;而无线通信技术则能够帮助信息在传送中的传播速度提升至原来的数倍,同时能确保信息交流的畅通性和及时性.

5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再丰富,也只不过是浩瀚的知识与文化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并不可能满足全部教学科研工作者、师生教职工等用户群体对文献信息的全部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并善于利用互联网优势,开主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以及各类公共图书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图书互借、资源共享管理,尽可能为图书馆填充文献资源,弥补馆藏缺漏,更进一步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科技评论、技术转让、情报调研等全方位服务.对于综合实力雄厚的高校,还可以利用馆际网络建设,实现与外校、外省,甚至是国外的高校图书馆进行联机联网,共享数据库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樊和平.价值链视角下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1(01).

〔2〕罗元鸿.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12(01).

〔3〕万晶,张艳,齐志勇.探索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9).

〔4〕张峥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与服务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8).

〔5〕段连金.关于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思索[J].成才之路,2007(31).

〔6〕王成香.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服务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04).

〔7〕曾汴英.用人本理念创建和谐高校图书馆[J].科技风,2010(19).

〔8〕马江宝,赵萍.关于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研究综述(2000-2005)[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05).

作者:郭明 单位:三明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