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3篇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1、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管理创新就是运用现代先进科学理念,从现有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来最大化地发挥其管理价值。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同样如此,即通过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开发,从教学与服务科研等方面来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馆藏资源,以促进资源效益最大化。在《高校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于图书馆工作的评估也是重要内容。为此,研究和探讨当前图书馆管理模式及其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对于知识的整合与传播上,更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要。

2、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服务观念、创新思路,市场化竞争机制的介入,使得管理模式过于保守,缺乏有效的创新,也难以激活工作积极性。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创新管理模式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馆员的学科知识与知识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对于服务模式来说,单一的闭合时服务,以收藏、整理、保存原始纸质信息的被动模式已经打破,而现代信息技术下的网络阅读模式,更需要从网络技术上来进行更新和拓展。对于馆藏资料的管理上难以从资源的共享上来进行整合,特别是管理机制上的传统思维,也难以顺应高校教学、教研发展需求。

3、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

3.1对管理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创新是建立在思想转变和理念的更新基础上,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作为战略性知识资源的载体,如何从高校教育实际出发来定位自己的特色,强化自己的办学理念,迫切需要从资源的整合中来寻找切入点,实现知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要从引入竞争理念上来打造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特别是从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上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转变重收藏轻使用、重管理轻利用的思想,真正从师生的阅读需求上来营造阅读环境,让更多的师生能够从服务中获得收益。

3.2注重自身学习,强化馆员素质的提升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新时代下对于终身学习机制的引入,让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够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补充中,不断汲取有益的知识素养,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一方面,从终身学习中来建立“以人为本”的学习机制,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并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服务体系中,来增强管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从知识信息时代对自我知识的更新上,不断学习新知识,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来进行分析、加工、组织、分布和管理馆藏资源,能够灵活运用软件系统来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同时,要重视高校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在馆员培训工作中,将学历教育、学习交流进行有机结合,并能够从知识面的扩展上来武装馆员的知识素养,增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

3.3更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

现代网络技术下的阅读服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阅读工具不仅能够满足个性化阅读需要,还为特色增值服务提供了条件。在文献信息多元化、文献载体多样化、网络资源共享化趋势下,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满足读者的需要,从资源的整合和深度挖掘中识别和培养忠实读者,以促进馆藏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界定,还需要从服务范围的扩大化,服务方式的信息化、服务理念的人性化上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馆藏资源服务模式,尤其是在文献资源检索方法上进行优化,强化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

3.4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升管理效率

从高校图书馆现行管理机制来看,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将“藏”、“借”、“阅”、“咨”作为主要管理内容,而忽视了图书馆、档案、情报一体化模式的整合,对于图书馆知识和资源系统的管理上,应该从基于BS结构模式上来开发更多的读者工具,同时将各馆藏资源建立分类与共享,实现大图书馆与分馆的整合管理。数字化的网络大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特别是对于传统分工理论和方法的革新,从引入灵活的内部管理机制上来实现“管理的灵活性与互动性、管理的专业性和服务性、管理的高效性和运用性”的管理目标。

4、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立足高校教学、教研基础上,为广大师生更快捷、更有效的获取文献信息服务,在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进程中,要把握好服务方式与创新管理的协调与融合,尤其是对人才队伍的补充和整合上,要从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服务渠道的拓展上来提升管理效率,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从而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文献信息服务。

作者:吴林伟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一)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内涵内部控制是由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组成的严密的体系,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实现组织目标。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分类,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图书馆内部控制是通过建立和执行一整套的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和程序,在确保图书馆资产的安全、完整的条件下来协调图书馆各部门、各业务之间的行为,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教学、学术研究及相关工作的有序运行,降低各类风险。建立图书馆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岗位分工、岗位职责、授权批准、目标任务、工作流程、控制措施等,第二就是要对控制环节建立风险识别机制,以防止各项业务的遗漏、重复造成图书馆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遵循原则主要包括:

(1)全覆盖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图书馆行政系统、业务系统、技术系统和读者服务系统。贯穿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

(2)制衡性原则: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方面,应根据各项管理目标的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内部考核机制,通过相互制衡的内控机制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各项职能。

(3)相匹配原则。高校图书馆的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规模、复杂程度、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三)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现状我国高校图书馆通常是由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图书馆馆长则负责图书馆日常运行,实行馆长负责制,直接向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在馆长领导下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图书馆日常运行中各项工作,包括制定全馆的工作计划、预算、工作总结、馆员聘用等。当前大学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管理模式,僵化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造成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差;缺少灵活性,服务模式滞后于用户需求;业务流程不科学,造成用户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决策机制落后,资料的采买与用户需求不一致,导致资源浪费等。

(四)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

(1)内控环境较弱。长期以来,无论是图书馆管理实务工作还是图书馆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图书馆实务共总者和理论工作者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和内控相关的知识;二是相关人员不了解内部控制对图书馆职能发挥所起到的重要保障作用,三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此,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位、不科学,忽视图书馆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内控工作的实施。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有些图书馆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内控制度建立的初衷并非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出发,而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实际工作中并未认真执行,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2)缺乏科学决策机制。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图书馆的服务应该适应这一趋势,在制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尤其是在资料的采买方面应采取科学的决策机制,这样才会保证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长期以来,图书馆的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相应的科学决策机制,导致大量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

(3)系统化管理层次低。信息的及时、准确的传递是组织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图书馆管理同样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高校图书馆和财务部门都使用了相关的管理软件,资产管理和业务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各个业务流程没有及时梳理,没有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效能无法发挥,图书馆的管理仍停留在零散化、片面化的层次,尚未进入系统化管理的层面。

(4)高层次管理人才的缺乏。长期以来,高校的图书馆馆员大多是高校引进人才随迁配偶的首选岗位,而随迁配偶的文化层次和专业背景都与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影响,图书馆馆员缺少进修的机会,不能提高业务水平。高层次的研究型、知识型、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队伍是决定高校图书馆持续、科学、高效、健康发展运作的核心价值动力。低端劣势态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内部缺乏高层次尖端人才的巨大的、潜在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人文的、先进的服务环境。

(5)监督体系不完善。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审计署在对7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适合其财务处或者纪检部门合署办公;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经济警察”的角色定位上,没有起到促进高校的现代化管理的作用;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来看,专业局限性较大,内审人员大多是会计、教师或者其他政工干部,职称也不高,年龄层次趋于老龄化,队伍的梯队建设跟不上。在高校内部审计薄弱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监督体系更是不可能形成体系,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从而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系统安全稳健运行。具体到图书馆内部控制是要在控制成本、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梳理业务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达成目标。

(一)控制目标控制成本,表现在对现有图书的管理和计划采购图书的审核批准。现有图书如果保管不当,造成资产流失。新图书的采购要遵循一定的授权审批流程,确保采购的合理性、计划性,以免造成形成所购图书质量低劣,无法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庞大的经费购买大量的电子资源、软/硬件支持系统,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1)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对于电子数据库的使用要设定安全防护程序。必须在纸本文献、数字资源开发中实现并提高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的水平;梳理借用管还流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纸质图书资产的保管。

(2)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表现在现有图书馆资源的推介工作,让相关读者了解到该资源的存在,以及使用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图书馆管理从一个单一的文化功能向文化、教育、情报等多功能全方位的发展,信息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图书馆要形成资源找人的服务方式,以免造成用户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质资源。

(3)提高服务质量。大学图书馆使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服务水平影响到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建立服务绩效考核制度,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动态化和集成化的趋势。同时,提高图书馆员服务的主动性。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七成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而外文文献更是高达九成以上在很长时间内未被利用。而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在进行该研究过程中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检索获取相关的文献。

(二)控制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内部控制环境是图书馆内部控制的氛围,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首先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形成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其次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创新和变革,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权利适度下放,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保证高校图书馆高效健康运作,第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制定全面、系统、规范的业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不断促使馆内机构高效、科学、持续、健康、稳妥运转。

(2)梳理业务流程。图书馆内部控制内容包括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员工的编制及录用等人事安排、机构设置、审核经费预算、监督资本运营、服务质量考核等。图书馆的业务部门的工作包括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情报研究、系统维护、软件开发、硬件维护等。在实践中,有将这些业务部门重组与优化组合,构建三部门,四部门或者五部门。但是如果不进行流程再造,仍然存在各业务之间的分割,造成一个部门只能为读者提供一方面的信息,无法提供完整、系统的资料,也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对于图书馆的资产安全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内部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系统自动控制。

(3)建立监督机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在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帮助下,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至少安排一年评估一次。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读者投诉处理机制,制定投诉处理工作流程,定期汇总分析投诉反映事项,查找问题,有效改进服务和管理。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无缝连接,可以对内控体系运行的效果进行测试、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措施、消除图书馆经济活动中的不安全隐患,维护资金安全,促进图书馆科学管理。

三、结论

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人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载体,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各种资源中最有效、最革命、最活跃的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公共图书馆持续、科学、高效、健康运行的第一价值核心因素。我国公共图书馆只有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不断探索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内控考量体系的前沿理论并指导图书馆业态运作实践,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特色明显、优势高端的业态发展新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使我国图书馆业态真正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由于高校图书馆存在委托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如同企业一样应该实施并强化其内部控制。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本质上是一个风险控制过程。由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层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因此,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高校图书馆需要确立内部控制理念,建立规范的高校图书馆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图书编目业务外包等关键控制点的控制,以逐步建立与完善其内部控制。

作者:曹红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第三篇

1.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1.1图书管理机制建设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

传统图书和现如今的电子图书都在不断的发展,且各具优势,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却仍旧停留在单一的管理层面,没有科学整合二者的本质优势,导致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管理漏洞明显。

1.2忽略网络信息资源途径,知识服务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主要信息来源和文献参考的途径都来自于图书,但是尽管图书资源在信息深度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在图书的广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广度优势,导致对学生的知识服务体现中存在明显缺陷。

1.3图书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落后,安于现状,对于先进的管理理念缺乏及时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对于图书系统把控不够,图书收藏和查询的步骤繁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和查阅的需要,包括图书信息不全、落后等等。服务意识淡薄,对于学生的问询不能耐心解答,甚至敷衍了事,对于图书馆阅读环境缺乏人性化的配置等等。

1.4对最新信息资源的收集不周全,不能及时满足需要

高职院校图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有很多古老陈旧的、价值深厚的图书资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资源也在不断的更新,新观点、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图书馆内的图书却没有跟上新观点的发展节奏,不能为师生读者提供最新的阅读契机和实践机会。

2.应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有效对策

科学规范的图书馆管理在于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阅“一条龙”服务,科学弥补在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措施,既能体现出图书馆的功能作用,也能更加周全地服务全校师生,为他们提供宝贵的文献参考。

2.1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图书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其查阅的信息来源广泛,速度快捷,也成为师生查阅所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网络涉及范畴繁多,很多信息的深度和准确度还不够,也存在着明显的争议,缺乏准确的信息来源和考究的标准,且在网络的不断传送过程中,出现了变异现象,所以导致信息资源的准确度不高,也不能作为师生科研和学习的参考;而传统出版的图书都是很有价值且经过长期考究保存下来的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资料,值得师生的参考和研究。所以,尽管如今数字阅读的不断新兴,传统图书的阅读优势还是不能被取代的,图书出版书籍的优势在于相较于传统书籍在内容方面更加真实可信,很多学生喜欢在网上查阅资料,可是很多资料都已经逐渐变异,其真实度和可信度等价值逐渐被抹灭。所以图书馆的体制建设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包括图书资源的本身的深度和宽度等硬性因素,也包括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机制等软性因素,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增强其检索查阅的速度,和便捷度丰富其资料收集的宽度,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奠定坚实的、有价值的文献参考基础。只有不断强化和健全图书馆硬性和软性机制,实现有效整合,才能有效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因此,有效整合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加强优势结合。比如对于传统图书中比较久远的破损图书,或者认为损坏图书,需要借助于电子图书的优势予以长久保存,将传统很有价值且留存量稀少的图书以电子数字形式永久保存,这明显兼并和整合了传统图书和数字图书的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

2.2构建多元化、多样化信息需求模式,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不再是依靠某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而是需要利用多家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才能满足需求。三是知识需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网络已成为读者获取新信息的主流方式,需要提供机上阅读的数字化知识产品。四是知识需求的集成化和高效化。由于信息资源分布广,具有分散性,给读者带来不便,要求通过文献信息的深层次整合,将分散的知识加以集中利用。总之,在新的信息环境发生变化的今天,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知识服务就其本质而言是以读者需求为驱动力,将更科学、高效、友善、和谐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提供符合读者需要的高附加值的知识产品,其服务目的是通过这种服务解决读者的问题,它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动态地和连续地组织服务,并贯穿于读者对知识信息进行抽取、分析、整合的全部过程,通过提供知识服务来支持读者的科技创新。因此,知识服务是一种人性化的和谐服务,是在知识、信息共享与交流融合的基础上提供的知识增值服务,通过知识服务形成网状结构的知识交流渠道,使知识在网中流动,并不断有新的知识入网。知识服务系统不仅适应了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而且还适应了读者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它直接参与到读者的社会活动之中。

2.3构建科学的服务机制,便捷学生信息查询

合理规范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建构是从根本上确立其服务意识,加强服务机制的建立,助推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稳妥运行,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查阅和阅读模式。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机制是图书馆管理工作规范运行的前提保障,图书资源涉及内容多且杂,广且深,所以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而这项管理机制的核心在于图书管理员的管理体制、工作态度,增强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构建科学高效的服务管理体制,对于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和传递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也能有效保证读者更加迅速和便捷地查阅到相关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宽度,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

2.4及时了解师生需要,拓宽图书的采购范畴

图书资料要及时更新,把握最新书籍出版动态,选择和采购有价值的图书,比如包括最新论证的学术观点等等。时代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演变进化,作为图书管理人员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和掌握最新信息资源动态,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好图书价值鉴定和选择,及时采购有阅读和参考价值的出版书籍,更新学生的知识范畴,拓展学生不同领域的知识宽度,精益求益,突破学生的知识高度和深度。最新出版的刊物值得学生反复考究和实践论证,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新知识的及时摄入。因此,图书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知识及出版书籍的最新动态,拓宽图书的采购范畴,为学生提供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参考。

3、总结

加强高职院校图书室管理工作,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图书管理系统,优化查阅途径,为师生读者提供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信息资源和文献参考,加强“质”与“量”的保证,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功能性作用。

作者:菅红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