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材料内容陈旧单一,信息量不足

高校人事档案是个人的“说明书”,应能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各方面的情况,做到“阅卷如见人”或“档若其人”。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人事档案内容涉及个人政治思想品德、家庭历史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东西较多、术语性的东西较多,在对人进行评价时,形式雷同,格调一致,空洞的语言比较多,如在评价优点时经常使用的是“学习认真”、“工作态度较好”等一些笼统概括的话。在评价缺点时,则用“进取心不强”、“表现一般”等词语一带而过,详细、具体的评价则很少,缺乏定量与定性的综合性评价语句。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由于经过几次合并,其办学规模、管理方式不同等历史原因,导致出现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人员构成复杂、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如归档没有统一的规格、收集过程中纸张大小不统一、档案材料没有及时进行规范整理,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另外在设备配备上,大多采取“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原则,无其他硬软件设施,防火、防潮等手段只是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管理手段也较陈旧,调阅档案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由于反复调用原件,造成纸张发黄变脆、字迹褪色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三)人事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低,未发挥应有作用

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者来说,无论是收集整理,还是鉴别、保管,都是为了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于高校人事工作,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目的在于利用。就目前面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档案服务开发意识差。

二、强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领导,应充分树立起档案意识,把档案管理职能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给予充分保证;在档案经费上落实到位,增添必要的硬件设施;给予档案工作者必要的关心等。同时,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重要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坚持原则,不泄密、不失密;不改档、不失档,保持档案管理工作高度原则性、严肃性。要使其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成为既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时期高教事业发展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二)拓宽收集范围,丰富档案内容

在工作中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全面地收集各类材料,做到口勤、手勤、腿勤,消除收集渠道闭塞现象。与此同时,针对当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材料,如反映教职工个人素质和业绩变化的各种培训、访学、留学、学历提高的证明材料,反映教职工与学校之间变动的各种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及解聘、辞退、岗位变动等相关材料,都应该及时收集归档,做到细致鉴别,取之有据,尽可能使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三)搞好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过去,人事档案神秘莫测,只有少数人看,供组织查证使用,老百姓是不能涉足的。其实,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可以发现其大部分内容在适度的范围内是可以公开的,可以作为一种资源供社会共享,没有保密的必要。高校人事档案内容分为履历、自传、考核、专业、证明、党团、奖励、错误、工资和其他类等十大类。其中专业即业务档案,共内容是可以公开的,经整理后可作为人事资源信息。人事档案中的年度考核、党团、奖励等也可公开。这样,高校人事档案就可以在作为资源共享的同时,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使之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四)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高校档案制度建设是档案管理中重要的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因此,要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的建立和健全,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特别要重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定信息发展战略,并分阶段、有计划的加以实施。应遵循“科学、实用、适用”原则,确定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工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以“收集、管理、利用”三大环节为主线,以信息集聚、整合、为原则,构筑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服务系统。

作者:王斌单位:宁夏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