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下大学物理教育浅谈

职业教育下大学物理教育浅谈

【摘要】中国部分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职业教育转型已势在必行。文章比较了转型前后大学物理教育的差异,分析了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提出了转型背景下大学物理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要明确新的教学目标,转变实验室功能,开拓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以智慧和勇气迎接教育转型。

【关键词】转型;职业教育;大学物理

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迎来一次重大的改革。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14年3月份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国家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要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世界核心竞争力强国中,职业教育所占的比重很大,德国占到了78%,瑞士是占到了82%。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比例较低。因此,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将有一部分向职业教育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在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将讨论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即将转型和正在转型的高校如何更好的进行大学物理这一基础课教育[1]。

1.教学目标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是培养组织、实施、保障生产(流通或服务等),为社会直接提供物质产品或各种服务并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两者对比可知,教学目标并不相同,普通本科教育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职业教育要求“够用”。普通本科教育强调从事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具有高技术性。两者差别明显,但两类学生都要学习基础课“大学物理”。其培养目标的差别决定了两类学生被教授大物物理时不能完全相同。在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普通本科教育偏重于基础理论的传授,而高等职业教育则一般在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上做一些简单的删减,只是单纯的降低难度而已。这一教学形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没有正确体现两者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普通本科高校转变职业教育后,原来可以考入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以后要进入职业教育高校,会使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其学生整体的高考入学成绩相对以前也会明显上升。因此,进入“普转职”(即普通高校转为职业教育的高校)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会明显高于目前的高职学生,学学物理的困难程度相对目前的高职院校会有所下降,这就要求大学物理授课内容不能只是单纯降低难度和缩减内容,这一做法对这些准本科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在整个“普转职”的转型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普通本科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系统传授大学物理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要适当将这些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的新发现,新理论相联系,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要改变过去的“灌入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职业教育中,在传授一定的大学物理的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和新兴技术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将基础理论延伸到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他们学到的不是空洞的公式,而是能够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2.硬件设施的功能转变

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无论从师资上还是从硬件设施上都相差阿甚远,这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此次多所普通高等学校即将转为职业教育高校,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其师资水平和学校硬件迅速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高校的大学物理教育也理应得到快速发展。从硬件来说,一般理工科高校都有较好的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转型过程中,这些实验中心的性质也将从“普转职”。作者经过对目前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高校所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对比发现,高职类院校所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内容比普通本科高校要少很多,且理论和实验难度都有所降低。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实验,而一些高职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只包含了其中的一部分。按目前两类院校的教学方式,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整体从“普转职”,完全可以胜任高职教育,而且会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探索高职教育中大学物理实验新的培养方式,改变他们目前单一的实验方式,取“经”于普通本科高校,衍生于普通本科高校,将高职类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分为基础类必修实验,基础类选修实验和开放实验。第一类实验是要求学生必须做的,第二类是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而设置的不同实验。第三类实验是针对学生完全开放的,是在“普转职”高校原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基础上,学生可以任意选做实验或自行设计实验。学生要自行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组合实验器材。在实验完成后,不管实验成功或失败,都要提交实验报告并参与答辩。作者所在的学院一直对普通本科生开展“技能研究项目”,即本科生自行联系教师,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整个过程分立项、中期和结题,学生要进行三次答辩。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甚至取得一些科研成果,这一经历对学生以后的考研和就业都是很有帮助的。还有一些普通高等院校,在“普转职”过程中可能会实现部分转型,这些高校既进行普通本科生的培养,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这些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在保持原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将要整合和扩充资源,对两类学生分别进行教学。[2]

3.教育软件的转变与发展

大学物理是多学科的基础,其知识渗透于理工各学科之中,并有力地促进了多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全世界工科大学无一例外地将物理作为重要基础课。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看,在大学物理教育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3.1大学物理教材问题

在整个大学物理知识体系中,除近代物理以外,其它内容基本都是上个世纪甚至更早前发现并提出的理论,这与当代大学生喜欢新事物,追求新概念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以至于很多学生从心里上认为大学物理所传授的知识与时代脱节。目前,不管是普通本科高校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都存在学生不爱学学物理的现象。虽说近代物理部分离我们相对较近,但由于近代物理的知识较难,所以很多高校对这部分内容都是介绍性质的讲课,并不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借着改革的东风,我们要大胆创新,编写有特色的大学物理教材,在现有大学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将与这些基础知识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一线生产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引入到教材之中进行介绍和分析。尤其在学校转型为职业教育后,没有涉及生产实际的大学物理教材是难以得到学生欢迎的。在整个教材的编写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大学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联系并运用于实际的生产技术,而不是单纯的记住数学符号而已。

3.2教学问题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书面知识传授而不重视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使学生听起来觉得枯燥无味。实际上,大学物理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应用于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在讲述电磁感应这一章时,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可以联系到高频感应炉使金属块中产生涡流而升温冶金的技术,也可以联系到千家万户所使用的电磁炉。还可以讲解这部分理论是如何应用于火车站和机场安检时所使用的金属探测器,或者直接联系到学生头顶上的日光灯,鼓励学生分析电磁感应理论如何点亮日光灯。一定要改变过去的“灌入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展开讨论。总而言之,教师要积极努力的发掘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学生走进一个充满物理色彩的现实世界。

3.3授课过程与学生所学专业背景结合问题

大学物理知识宽泛,是理工类各专业的基础,学学物理的学生也来自理工科各个专业,但都使用基本相同的大学物理教材,并没有大学物理教材对物理知识与不同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论述。而一般教师只擅长本专业的知识,所以教师一般只教授课本内容,无法将物理内容延伸到学生的专业背景,造成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物理所学知识过于基础,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从而提出“为什么学学物理”和大学物理“无关论”。要改变这种现象,除了编写合适的教材外,需要教师查阅学生专业背景的相关资料,与学生专业课教师积极交流。此外,在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师必须深入所教学生专业的生产一线,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一线生产技术相结合。这一结合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涉及哪些物理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如何在大学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的,以此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和专业的兴趣。

3.4因材施教和科学评价体系

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为职业教育,将使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猛增,会造成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现行高考制度下,很多省份高考试卷不同,高中物理教材不同,选学内容不同,造成学生的物理基础相差很大。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分开教学,因材施教。相应地,要改变现在的评价体系,不能再以单一的试卷来评价学生。我们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看谁公式用的好。因此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方法。让学校考核发展成校企共同考核,让期末考试发展成全过程考核,让一张试卷发展成理论加技能考核。建立公正和开放的考核体系。[3]

4.师资队伍的转型与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是改革的关键。要想成功完成教育转型,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在这次“普转职”的过程中,普通本科教师队伍加入职业教师队伍中,迅速提升了职业教师的整体理论水平,但也存在实践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转型的过程中,普通本科教师要完成以下转变:

4.1转变观念

要进行好的大学物理教育,教师的观念至关重要。高校转型是一个复杂、系统、长期的过程,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普通高校教师不愿转型这一事实。因为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中,普通本科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考上普通本科高校才是真正上了大学,毕业后才能有好的工作。但统计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经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市场再次起了决定作用,市场决定了一个毕业生能否就业,而不是高校。从长远来看,传统的观念终将被打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是世人皆知的,德国从法律上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其《高等教育结构法》明确规定,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大学是“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校。我国于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在我国必将得到大力发展,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尽快转变观念,探索适合于转型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

4.2把握历史机遇,走进一线

目前从事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老师多来自国内较好的研究型大学,很少有人接触过生产一线,从生产一线走出来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反观世界强国德国,该国的“双元制”(即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培养学生)职业教育在全球享有较高的声誉。在这种教育体系中,教师有着严格的职业准入标准,在入职后还要参加各种培训和深造。德国的法律规定,教师在任职期间,必须要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和管理培训,以保证教师拥有先进的业务和管理水平,能够将最新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在转型中,我们的“普转职”型教师一般都有着较好的理论功底,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所以这些教师是必须要走进企业,参加职业培训的。在转型期,政府和企业会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这些教师应该把握历史机遇,积极主动进入生产一线,学习一线的生产技术。作为大学物理教师,更要与企业合作,将大学物理知识与实际生产技术相结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发展生产技术。不仅仅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着促进作用,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乃至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部分普通本科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是大势所趋,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就业结构矛盾的核心。现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学科之间的差异日益模糊,大学物理的基础理论早已与各学科相交融。如果说其它学科是高楼大厦,那么大学物理就是大厦的地基,没有好的根基,怎么立起高大的建筑,怎会产生科学的“大师”。转型刚刚开始,我们要直面改革中的困难,大胆创新,努力探索适合现阶段的大学物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家清.转型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J].河南教育(高教),2014,(03):1.

[2]郑永春,尹志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20).

[3]包秀丽,刘国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策略[J].教育评论,2013,(03):117-119.

作者:汪舰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