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学教育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文学教育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贯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教育意识的运用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理念。文章通过分析文学的功能,论述文学教育意识在大学英语词汇、课文学习与阅读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在注重学生语言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审美与道德培养,以此彰显素质教育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文学教育意识;大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

一、概述

我国英语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时大致有四个方向:文学,语言学,翻译,教学法。在这四个方向之中,语言学、翻译、教学法都可直接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而文学因其研究内容所限,似乎对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很难起到实际的作用。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用人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逐步向应用化靠近,ESP教学不断被强调与推广,文学似乎越来越与大学英语教学无关,已经变成一种英语专业特有,且属于单纯欣赏而非实用的一种学习领域。而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又不断在被反复强调,文学教育意识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关系密不可分,这是许多学者都认同的一点。这就引发一场争论:究竟应该关注需求,注重实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实践能力;还是坚持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坚持文化素养的培养,既要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又不放弃文化素养的提高。甚至,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学生由于在大学入学前已经学了多年英语,基础已经不是问题,尤其高中新课标要求高中毕业生达到八级的3300词汇量,优秀高中毕业生达到4500词汇量,因此大学课本的侧重语言欣赏的教材是不必要的,是对于学生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大学就应该转向为ESP教学。针对这两种观点的争执,我们既要考虑当前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也要考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首先,争执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所拥有的课时并不多,而在这有限的课时中既要完成语言能力培养,又要完成文化素质的提升,似乎在时间方面就出现一种矛盾。但我们仍要考虑的情况是:在学生方面,英语学习有各种情况存在,学生英语水平并不统一,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普遍高于农村学生,沿海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要普遍高于内陆地区,大城市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普遍高于小城市;同时高考时的英语高分并不能够代表英语的实际能力,尤其在听力与口语两方面。所以,前文所提到的有学者认为学生基础好这个问题并不是普遍情况,而由此得出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内容的选择、以及ESP转向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不能统一而论。并且,我们没有理由去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素养的提高。语言是人文学科的基础,语言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着其他人文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将文化素养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以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文学形式传达给学生。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文学的这项功能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良好的实现。教师总是更倾向于单纯的语言教学,侧重语法、词汇与句式的学习,结果造成学生在作文中语言无错却言之无物,在实际生活中缺少批判性的思维,随波逐流,不思进取,更是缺少发现美的目光,遇到挫折容易悲观厌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意识

(一)文学的功能

文学自形成起,对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就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在其童年时期,甚至还没有文字出现,就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文学经典,例如各民族的神话传说,经由吟游诗人口口相传的史诗,通过这些人类得以对自身的起源发展进行研究与发现。人类历史上从不缺少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学的样式也随之发展,从诗歌,到戏剧,到小说,人类的历史同时伴随着也是人类文学的发展史。自古以来,学者们对文学及其功能就有着众多不同的见解。孔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既点明了《诗经》的审美功能,又道出了《诗经》的社会功能;刘勰道:文之为德也大矣(《文心雕龙•原道》),则强调了文学的功能作用很大。进入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其它种类艺术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①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学的性质为意识形态,而其功能则重在审美。近年来,聂珍钊教授在论述其文学伦理学时,对文学的功能有了新的见解。聂珍钊教授认为,文学的审美功能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就是教诲,“我们通过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而得到教诲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教诲的实现就是审美的结果”,“文学的审美功能不能脱离教诲功能单独存在,它必须同文学的教诲功能结合在一起”,“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②通过对古今学者观点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审美功能,另一方面为教诲功能。

(二)文学教育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文学的这两大功能的作用之下,文学具备了许多特性,首先是乐趣性,其次是道德教化,最后是思辨性。而将文学意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就可将文学的特性转化为其在教学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德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下面,本文将就上述文学教育意识的作用,做以具体分析。在分析之前,笔者希望能够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即文学教育意识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纯粹的文学性文章,单纯的记叙文当然是文学教育意识应用最为直接的文体,但科普文、说明文、议论文同样能够应用文学教育意识来进行文章的讲解,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及各种理念的碰撞与讨论。

1.文学教育意识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学习这种语言的词汇开始。《说文》释“词”:意内而言外也。即,说话人内心想法的外化表达。而一个人的所思所想离不开他生活成长的环境,一种语言的形成更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词汇作为语言的载体自然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词汇不仅仅是表意符号,更能体现出其所属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却是非常枯燥的过程:分析词的构成,记忆词的搭配,辨析同义词、反义词,一连串讲解下来,学生头脑当中只有无数的字母组合,枯燥而又乏味。而如果挑选一些词,和学生讲讲词背后的故事,一方面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另一方面则缓解了词汇教学时沉闷的课堂气氛。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2读写教程》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词汇例子,这就是UnitThree中TextA的一个单词。这篇的课文标题为Journeythroughtheodysseyyears,odyssey是本课的一个生词,意为:对人生有教益的一连串经历;艰难历程;漫长的历险旅程。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讲解一下这个词意思的形成。TheOdyssey是著名的《荷马史诗》中的一部,它连接前一部史诗《伊利亚特》,主要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胜利之后归返家乡,期间由于触怒了海神波塞冬而经历了种种磨难;而在他杳无音信的十多年间,他的家也发生了巨变,母亲离世,妻子被其他权贵逼婚,即便是在回到了家乡之后仍要面对一场生死之战。odyssey这个词意思的产生正是源自于这部史诗的故事情节,了解了词背后的故事之后,相信学生一定不会忘记这个词所代表的涵义。两希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借由此向学生进行讲解也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充,同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讲讲他们所听过的希腊神话,对希腊罗马诸神的了解,又可以引申出几个新词,比如Jupiter,木星,其实也是宙斯的名字;Venus,金星,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等等。这类词汇虽然课本中出现不多,但如果利用得当会成为课堂之中的定睛之笔。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词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对英语文学常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而对于那些本身就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更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文学教育意识在大学英语课文学习中的应用

目前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主要着眼于三点:首先,通过语篇分析来欣赏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感受每一个词所传达的含义;其次,根据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在合适的话题中进行道德伦理话题的讨论;最后,在文章行文中学习词汇、词的搭配及句式等,掌握“活”的语言。在这三点之中,前两项可以说是文学教育意识的直接体现,即使针对第三点,拥有文学教育意识也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这在上文已进行了论述,在此不再赘言。下面,笔者仍将借助教材之中出现的情况对上文所述前两点进行具体说明。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2读写教程》中,Unit1TextAAnImpressiveEnglishLesson中,有一处描写:Shenoddedthreeorfourtimes,searchedtheheavensfortherightwords,andthenexclaimed,“Itwas,like,whoa!”这段文字词汇简单易懂,然而却十分生动,作者使用了三个动词“nod,search,exclaim”,十分传神的描绘出一个学生苦苦思索之后豁然找到答案(尽管这个答案让老师无比失望)时的兴奋表情。这里exclaim尤其精妙,可以请学生考虑一下,如果换成其他表示“说”或“大叫”的词是否合适,能否表达出相似的效果。当然,受学时、学生及教材所限,大学英语不会如英语专业精读课一样仔细分析篇章、用词,但如果有合适的词语或段落,教师不妨与学生共同分析欣赏,让高速运转的大学英语课堂,也可以放缓一下脚步,让学生体会一下纯粹的由文字创造出的美。大学英语教材之中所选择的课文,多数都会体现出英语国家道德文化,通过对这些课文主题的分析,在了解他国道德文化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人类共同的道德信念,哪些是西方所特有的,而这些又会带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启示。比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3读写教程》中,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位即将去世的老妇人,在临终前,她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是叙述者“我”,即一位医务人员陪伴她走到最后。在文章中,老妇人讲到,是她自己让所有亲人离开,她不希望亲人看到她最后离去的样子。而“我”在讣告中最终得知,这位老妇人是一个子孙满堂,及受人爱戴的女士。这个故事所体现的观念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差异是极大的。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对待死亡不同的观点,包括临终关怀这样的话题。总之,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引领学生感受课文之中所传达出的感情,亲情、爱情、友情;也可以根据课文之中提出的社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终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看法;在这些活动之中逐渐传递正向的、积极的信息与能量。这些都是文学教育意识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因此可以说,在德化教育中,文学教育意识有着先天的优势。

3.文学教育意识在大学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应用

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之中,“读”是中国学生应用最多的一项技能。即使是走向工作岗位,可能没有那么多机会听说写译,但阅读英语还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在英语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英语课堂,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但是由于考试、实用性等种种原因,学校当中的阅读教学主要以传授阅读技能为主,比如,如何猜词,如何对文章作出预测,学习理解修辞手段等。这些阅读技能十分重要且有效,掌握好这些技能对提高阅读能力有极大的效果。但如果仅仅如此却是不够的,阅读不应只是读懂文字,还应能进一步理解文字所包含的内容,并对内容作出评价。要引领学生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文学教育意识的指导。文学非常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一个作用是其对人思辨性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应具有文学教育意识也意味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学会客观公正的看待事物,不人云亦云,不迷失在日益纷繁的物质世界中。在当今开放的世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接触到各种新事物,如果没有思辨能力很容易迷失在各种信息充斥的今天,比如崇洋媚外,外国的教育、文化、经济、社会,什么都是好的,再比如极度的悲观,认为社会上充满了不公正,学习无用论等等。英语作为人文学科,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对学生精神的培养。思辨性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成就,它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渗透与引导,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合适的话题,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多假设几种情况请学生讨论。外研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每一版都有一篇阅读技能的训练,名为Distinguishingbetweenfactsandopin-ions(区分事实与观点)。这篇阅读技能的训练,也可以作为简单的思辨性练习。事实(facts)是真实存在或发生过的事物,除此之外都可称为观点(opinions)。有些观点在论述时会以事实为依据,因此非常具有迷惑性。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保持警惕,在了解到所读文字为观点时,就应该明白观点都是主观性的叙述,不应不加辨析全盘接受,以防被一些错误信息误导。而这种思考过程就是一种思辨的过程。拥有思辨能力的学生可以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社会与各种挑战,可以向周围同学传递出正能量,对自己与周围同学都有极大的益处。

三、结束语

当然,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学教育意识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身的文学知识与素养决定了课堂中文学教育意识的发挥。同时,因为个人的年龄阅历,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在集体备课或教学科研活动中,同组教师可以就所授课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开阔思路,完善授课内容。文学教育意识强调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明辨是非能力,彰显了素质教育的中心思想。我们的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挑选合适的切入点,运用文学教育意识,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常识,进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高校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ESP教学为教学方向,以培养出得才兼备的人才为教育目标,文学教育意识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诸多具体方法论之一。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既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也要沉淀自心,做好国之根本。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写.文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它———聂珍钊自选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蔡基刚.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贾荣香.英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二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5]李正栓,田会敏.大学英语教学应有文学教育意识[J].当代外语研究,2013(3)

作者:于晓霞 单位: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