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绘本使用学前教育论文

学生绘本使用学前教育论文

一,作为绘本故事原材料使用

1、使用绘本故事的方式有问题

绘本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一种材料。其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在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多种能力。而绘本故事是很多学生喜欢选择的讲故事的材料,喜欢将绘本讲给儿童听。然而,大多绘本的文字虽描述和解释了画片,是故事的线索和内容,但如果只按照现有的文字讲给儿童听,儿童只能接受到来自听觉的故事描述,接受到的内容简单且短小,缺少绘本故事更多的背景等相关信息,对绘本故事的内容没有较全面的了解,没有将绘本故事的价值发挥出来。更不用说那些绝大部分是图画而只有少许的几个字的绘本,如《母鸡螺丝去是散步》。因此,使用绘本作为故事讲述活动时,应尽可能的呈现图片,让儿童能将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整合在一起。

2、故事提问不当,很难紧扣或升华主题。

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绘本中故事中,讲述了一只蛀牙的鳄鱼在看牙医的过程中和牙医之间的对话和心理过程,对话语言上呈现重复的特点。学生在故事讲完后,一般会这样提问:“小朋友想一想,鳄鱼明年还会来吗,为什么?”,“鳄鱼和医生的对话有什么样的秘密?”。这样的提问基本上没有将这个绘本故事的核心内容升华出来。在这个故事结尾的问题处理上,可以用问题“如果你是牙医,你会怎么告诉鳄鱼保护牙齿”,“如果你是鳄鱼,你会怎么做来保护牙齿”等紧扣绘本主题的假设性提问来调动起儿童的思维和参与性,同时提升故事的主题和实现绘本的意义。

二,开发运用绘本方面

1、绘本开发不足,只作为绘本故事使用

在绘本运用过程中,除了把绘本作为一个故事材料使用外,还可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中某环节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使用,做到开发和利用绘本开展教学活动。如在《吃掉黑夜的怪兽》绘本故事中,如果直接利用这个绘本讲故事,那么可以在故事导入时用“如果没有黑夜会怎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来进行。那么这个绘本就直接被原版运用作为讲故事的材料使用。学生在使用该绘本时,基本上也是按讲故事的方式原版运用故事内容。然而,仔细分后后会发现这个绘本故事不只这一种用途,可以做成一个语言活动或科学活动,以“如果没有黑夜可不可以,为什么?”或“如果没有黑夜会怎么样等”来作为活动的任务导入,将其作为语言活动、科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的材料来使用,作为围绕主题的讨论材料。

2、绘本故事话题开发与运用不足

有的绘本除了利用绘本内容来开展领域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利用故事的话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小房子大房子》讲了一个老太太她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她有四只动物。有一天她感到房子太小了,于是请聪明的老爷爷帮他想办法把房子变大。老爷爷想了个办法,让老奶奶每次带一只动物进屋,老奶奶每带一只动物进屋都会发现原本就挤的房子更挤了。老爷爷再让老奶奶依次把动物一只只带出去,每带一只老奶奶就感觉房子大一点了。到了最后,老奶奶觉得房子变大了。学生在使用该绘本时,通常都是设计成将该故事讲给儿童听或者是呈现绘本内容带着儿童一起看,故事讲完后,儿童很难体验到为什么房子变大了,且会受老爷爷的影响会认为方法只有这一个。基于这样的问题,《小房子大房子》可以考虑充分运用绘本故事的话题———将小房子办成大房子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任务来做成一个美术或综合活动。如,可以用“老奶奶觉得自己的房子太小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房子变大,小朋友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呢?”引入教学活动,根据目标偏向设计为某教学活动,如用“请小朋友们把想到的方法画下来等”将其做成美术活动。

3、运用绘本方式不足,缺少开发绘本的动机和能力

绘本除了可以直接运用绘本故事、将绘本融入到教学活动的某个环节、抽取出话题外,还可以利用故事的剧情来开展教学活动。在绘本《咕叽咕叽》中讲了一只从小在鸭群里长大的鳄鱼在被鳄鱼同类嘲笑它虽然是鳄鱼但是却像鸭子一样走路,又被要求帮助鳄鱼同类捕捉鸭子,而这只鸭群里长大的鳄鱼却不想,它想当一只鳄鱼鸭,于是它想出了将石头而不是鸭群丢下桥的方法。学生在使用这个绘本时,往往都是按着故事内容走下去,缺少对绘本内容的再分析在思考,缺少对绘本开发的动机和能力。这个绘本故事的剧情有起有伏,可以利用剧情转折的地方设置后续活动,让故事发展到鳄鱼鸭遇到了难题,让儿童想想如果自己是咕叽咕叽,有什么办法来帮助鸭群,可考虑用多种方式让儿童歌将想法表现出来,如用语言、用绘画,甚至可以考虑是否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将想法表现出来。

4、绘本归类积累不足、不同类型分析不当

学生在使用绘本过程中,缺少对同主题内容的积累、对同题材绘本的处理策略迁移。在绘本的分类上,按主题可以分为情感类、品格培养类等等,在使用绘本过程中应该要做到随时积累,归类整理这一点。如,《我爸爸》,那么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绘本就有《我妈妈》等一系列绘本。学生在讲绘本时,缺少搜集、整理、归类意识。如在学生讲完《勇敢的克兰西》后,被问道还有哪些绘本与它相关时,学生基本不知道还有哪些与它相关,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有些绘本很适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能起到很好的与儿童互动的作用,如发展观察力类的绘本。在对《谁吃了我的大饼》绘本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这是以发展儿童观察力作为主线的绘本,可以将活动设计为让儿童通过逐一观察大饼上牙印的形状来推理和判断是谁吃掉大饼。在同类型绘本《谁在我头上嗯嗯》等绘本中也可以分析后发现仍然是以发展儿童观察力为主的,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计成和儿童互动,发展儿童观察力。但在这两个绘本的使用过程后,有的同学直接将其作为一个绘本故事讲完,没有挖掘出这个绘本的价值和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开展。而有的绘本却不适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但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硬要设计成让儿童观察,没法吸引儿童又没法紧扣主题且教学活动节奏混乱。

三,结语

绘本作为可以让活动更精彩的材料,在利用绘本讲故事过程中,除了提与主题相关的描述性提问外,还应多用与绘本主题相关的假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让问题紧扣主题,升华主题。在开发和利用绘本中,要注意分析内容看其是否能够很好的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要多思考绘本可以怎样用的更活。

作者:梁娟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