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体育教育论文3篇

高中体育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高校体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体育教育观念僵化。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方向和成败。而我国关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出现脱节现象。体育教学仍然是“教”和“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决定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这种教学观念起到主导作用的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情况,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可以说,思想观念的陈旧阻碍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需被动参与学习,很少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这也造成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的缺失。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学生出于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环境。

(三)教学内容单调。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在安排课程内容时,根本不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要求,多是竞技类运动,并不适合多数根本不会参与或没有机会参与竞技的学生,课程设置不切实际。教学内容上只是单调的动作示范教学,缺乏灵活性,忽略了体育精神的传达,使体育学习成为一项无关紧要的任务,课程结束任务完成。这完全违背了“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应注意的几个侧重点

(一)转变教育认识观。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强身健体,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有传授学习的能力,服务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为适应教育改革,不能只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作出要求,还应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学的辅导能力,并能做到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情操。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应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言传身教。

(三)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体育教育为满足时代要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一,体育教材应与时代接轨,注重时代感和实用性,尽量接近生活中的体育,让学生了解体育学科中的最新成果和动态。第二,提高理论基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第三,除必修课外,体育教学还应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第四,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参考实用价值,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总之,体育教材应具有现代气息,集合多样化和趣味性,内容层次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转变课堂教学观。体育课堂的时间少,根本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教学教学内容繁杂,基本上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的参与几乎“游戏化”。这些情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教学课堂目标之一,注重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

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时展,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方案探求适应时代的教学方法。为此,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几条策略:

(一)树立教育新观念。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核心是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高其身体素质,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新的思想

“终身体育”为目标,探索体育教育的深层次理念。

(二)建立课程新体系。为满足时展要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和最优化,进而构建了先进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将体育运动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创建新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包含体质、技能和道德品质,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很难起到评价作用。同时建立多维综合评价观,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特色民族体育不仅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体现,而且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体育教育以人为本,基准是提高身心健康,以体育活动启迪心灵,锻炼心智。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高校体育教育实行“地方化”。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等决定了我国仍然存在贫富不均现象,在不同地区内高校的办学条件还存在差异,因此,对我国高校体育的教育标准不能统一规划,而是要因地制宜,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体育教育。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运动无处不在,体育教育只是手段,健康才是唯一最终目的。

(三)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功能。为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高校体育教育职能还应具有以下功能:

1.美育功能。体育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主要指人格美的培养,其目的是发现美的规律,使学生具有创造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体育教育中的美育功能让枯燥的体育技能转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有利于“终身体育”的顺利实现。

2.基础体育、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互动作用。基础体育指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其目的是强身健体。高校体育处于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从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的转折。高校体育连接着基础体育和终身体育,基础体育的发展抬高了高校体育的起点,高校体育的发展决定了终身体育的起点,因此,基础体育、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存在互动,中间环节的高校体育至关重要。

(四)高校体育教育多元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向应向多元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与体育锻炼,并体验运动的快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等。多元化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为满足其要求指定了相应的改革思想和方案,但体育教育改革仍存在很多困难。一是观念的陈旧,改革亟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二是体育教育未能体现以人为本,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三是体育教学内容单调,学生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相应作出调整,改变改革困境,使高校体育教育紧跟时展的脚步,以达到强身健体和终身体育的目标。

作者:李兴忠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第二篇

1、理术并举,展示理性和灵性

从课程教学的形式上,体育学子的课程分为“理论课”和“技术课”两类。优秀的体育学子总能深刻领悟体育文化内涵,阐释作为“真善美”化身的体育的真谛,阐释体育“进德、益智、促美、健体”的功用,阐释体育“身心合一、德技相长、文理兼备、服务社会”的教义,并力争做“理术并举、德艺双馨”的体育人。聪明、睿智的体育学子深深地懂得,素质拓展训练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手敏捷、动作协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心似明镜、眼中有活,富于正义、怀揣恻隐,乐于助人、正直仗义的特长,在实操中切实培养和提高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快速学习能力和灵活适应能力。

2、人文关怀,演绎风骨和风采

素质拓展训练对完善大学生观念、品格、方法、能力和知识等五个方面的素质结构,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整体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软实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将学习视为团队的源头活水,希望所有成员都能够在信息交流零阻力的环境当中,充分交换意见和想法,共同体验成长的滋味。体育学子率真、耿直,生活阅历相对丰富。他们天性率真、大公无私,秉性耿直、不偏不倚;心中不藏污垢、眼里不揉沙子;他们拥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够既遵守规律、适应规则,把握规律、完善规则,又拼搏进取、不畏险阻、突破自我、追求完美。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体育学子能在不停追问和探求的过程当中,寻求善意的批评,包容彼此的差异,不断精益求精。

3、勤奋耕耘,体现恒心和毅力

素质拓展训练具有活动内容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和娱乐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和因地制宜性,它需要培训师按照逻辑的程序,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训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体育学子素有恒心、有毅力,能够不畏严寒酷暑、不惧日晒雨淋,为了更快更高更强,栉风沐雨,卧薪尝胆,执著追求,永不服输。他们既能晨练、又能夜读,晨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外练真功夫、内练精气神;夜读,学习体育理论,洞悉体育历史,领悟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体育学子可以提高自己勤奋的耕耘,体现出卓越的恒心和毅力。

4、挑战极限,发掘潜力和潜能

素质拓展训练有着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和超越性,有培养人们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可持续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它致力于营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经验,并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之下,透过对未知的探索,激发身体与心灵的潜能,同时追求主体任务与冒险探索的平衡,其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培训师和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虽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化特长,是素质拓展训练培训师的必备素质,这方面体育学子相对来说是“短板”,但体育学子他们身心健康,富于热情和激情,具备职业规划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他们能够争取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具备钢一般的意志、血一般的豪情,心态始终年轻、斗志永远昂扬,追求兴趣与事业一致,无视权威,挑战极限,招之即来,来者能战,战则能胜,铸造辉煌。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是发掘体育学子潜力和潜能的绝好途径。

5、追求“双赢”,体验无私和无畏

素质拓展训练具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熔炼团队的共性化的功能,在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组织者一般都十分关注承训人员和受训学生教学相长的“双赢”,了解两者缺一不可的关键,并努力达成双方面平衡成长的目标。体育学子有大志、有大气,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强,能够心静如水、大智若愚,心怀憧憬、不计得失,胸存大志、大气大为。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可以使体育学子体验无私和无畏

6、高峰体验,赢得自觉和自信

素质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的目标是,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体育学子有着强烈的成功欲,高效执行能力、形象管理能力较强。体育学子运动着并快乐着,他们不仅懂得怎样科学运动、怎样快乐运动,而且懂得怎样去赢、懂得怎样去输得体面和有尊严。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体育学子将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和协作,赢得自觉和自信,实现团队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整体超越。

作者:曹斌单位:河西学院

第三篇

1、体育教学改革互动和体验性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和教学改革内容比重失调

传统教学主要以竞技体育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干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大量休闲娱乐项目、健身健美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课程内容和教材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项目互动和体验性更强,面对多样化的教材,传统项目教学和个性项目教学两者应如何调整,怎样的比重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体育教学,选择哪些个性项目走进体育课堂,并逐渐成为固定教学内容,怎么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体系当中,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内容两者的比重失调,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2教学组织活动和指导不太合理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载体;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教学指导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体育实践跟进;课外体育联合。从理论上看,教学组织的活动和指导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执行力、学生素质水平不同,真正按照教学进行组织活动和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淡化,学生的主题地位不断加强,“情景教学”、“目前引导”等具有合作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随之出现,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能力有限,师生交流和双边互动的预期效果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体育选修课原本作为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一项目进行系统学习的模式,打破了过去教学大纲硬性规定,但由于教学活动和指导的缺乏而成为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教学的效果。

1.3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程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入,在高校内课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是非常让人欣喜的,但由于高校体育教程改革尚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出现了教学改革内容雷同、不区分学科特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高校的改革体育课程缺乏个性,相互抄袭,简单模仿,复制采用,这种单纯的模仿和引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向前和发展,教师的简单模仿,学生的相互攀比,将一种新方法应用到大部分学科当中,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高校体育改革效果甚微,互动和体验性较差。同时我们看到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类似“小集团学习”、“分组练习和比赛”等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量被采用,一些学校甚至在所有学科当中运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不会提升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互动和体验性建议

2.1运用媒体、科技等手段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效果多种评价等多方面,延伸出来就更为丰富和广阔,其运作方式由运动技能逐步向运动、健体、休闲、娱乐的多元化方向回归。强调课程多元的辐射效应与整合,凸现终身体育与健身锻炼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运动、休闲、娱乐与体育人文精神及价值观。而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媒体以及一些科技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增强了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比如在铅球教学过程中,就铅球推的动作,运用摄像机将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对照国内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会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其中的技巧和知识,体验性也会更强。在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实验的方式,找到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让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到理论知识,在改革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不管是媒体的介入,还是科技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将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体现教学改革的效果,更好的培养人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2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课程

体育教学课程是一项包括大量运动技术、技能在内综合性工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自主的创新和研究,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示范性并适度地淡化其竞技性,注重学生日常体育教学的反馈,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体育理论的良性互动,根据体育活动的不同类型分为几类,针对每类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从加强学生的互动和体验性方面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运动训练纳人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课程的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

2.3实行老师竞聘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倡导开放式

教学,提倡个性化、多样化课程教学法,注重教学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而现行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与职称晋升制度中,硬性指标中较多考核的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涉及教学效果的并不太多,教师为了维护自身切身利益,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应付工作绩效和职称晋升工作中,放弃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中,或者一些教师把精力的焦点几乎都放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而忽略了对课程教育创新理念的钻研,缺少从全局上、整体上对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要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需要对教师的日常考核项目进行一些调整,同时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编制内的教师懒于教学,实行教师竞聘上岗,真正让热爱教学、善于教学的老师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通过这种竞聘的方式,让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提高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的工作当中。让真正热爱教学、有能力做好教学工作的老师得到更好的待遇,实现良性循环。

3、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而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趋势是不断向前和发展,但中间过程是在螺旋式上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既是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一些锤炼和提高,也是对学生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革命。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一些细小的改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无论对高校体育未来顺利发展,还是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我们的高校体育改革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改革不断注入新思路和新活力,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常变常新,才能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体育文化事业,才能不断培养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的专业性人才。这是我们每个人体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每位高校体育教学老师必须承担的职责。

作者:吕姿樵单位: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