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分析版画教学的应用

分析版画教学的应用

版画学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形成主动探寻美的思维习惯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是猎奇、好动、感性、自我,开始怀疑、质询别人的看法,独立看待外界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思维方式。这个阶段是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塑造健康人格的最好时机。从版画来看,其创作过程可归纳成三道工序:确定画稿、制作画版和作品印制。整个过程从画面创作到作品印制,学生体会到自己希望表现的画面在经历三个富有变化的阶段后一张张印制出来的成就感,在这种创造力得到鼓励和取得直接效果的前提下,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潜力得到挖掘,版画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能满足学生的游戏心理,让学生学得快乐轻松。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理解和创造表现力,都在轻松的学习和类似游戏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得到了训练与验证,对美的认知得到了表现和认可,并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强调和提升,这个过程在经过多次重复后,学生的审美和思维习惯就逐渐建立起来。

版画的学习过程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美术素质教育目标是通过开发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个性思维,从而达到发展以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文化素质目标。我国美术课程的设置是以当前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弘扬中华文化。在整个美术学习的领域和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来设置课程,注重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版画作品形成过程中将起草好的画稿经过过稿、多层次的刻镂、拼贴和反复的拓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材料肌理的应用,对印痕在画面上的表现,需要学生对材料特性及制作原理,以及画面表现形式有全面的认识、理解和创造性应用。在这个复杂的创造性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和释放,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自然,面对生活,更多地认识、了解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并通过他们自己的切身观察、感受和体验,获得更深刻、更实在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版画表现社会、反映生活。因此,版画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利于通过活泼、积极、开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维方式、坚定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版画制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审美自觉,从而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思维习惯不同,甚至脑神经生理结构的细微差异都会导致对事物不同的看法、情感以及表达的方式上的差异。版画对画面的审美、版材的选择与运用、肌理的创造、印制的渲染等一系列的再创造过程,给每个学生个体一个非常广阔和充分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机会,尽情地将思维中一些模糊的、抽象的却是强烈的形象在具体的材料和操作过程中一一实现。这个过程使学生得到了现实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宣泄,也得到了纠正和强调。版画教学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刻印材料,以及运用造型元素、造型规律的方法,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由探索和自由创作,使学生艺术个性得以发挥,在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达成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生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必须思考、寻找、尝试,与其他学生交流,无形中训练了学生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和探究事物的能力。由于版画强调对材料的应用,比起其他画种有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有利于学生在诸种材料及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中选择、对比,逐步建立美的认知,让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表现,对审美的自觉得到锻炼,并逐渐形成个性发展的组成部分。在版画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健全的个性。

版画可以训练学生的美术基础技能,增进对美术的认知和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美术课程标准四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个是“造型•表现”,是整个美术教育的基础,主要内容是学习美术造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实践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版画学习需要材料与制作过程来表现图形,但其基础在于画稿的选择以及画面效果的表现,这需要学生明确什么是他们想要表达的,表达出的什么样的形式是美的。传统的美术教育从鉴赏出发,告诉学生这些画作是美的,学生从理论上得到了美术的一种感性认识,然后学习一些基础绘画。学生最初以“像不像”来评判自己的画,这时候应引导学生表达情感,表现生活,比如,家里养的狗、美丽的花,这些东西在学生的眼里是熟悉的,是有感情的,适合在画面上表现。版画不但要求学生准备好画稿,也要求这些画稿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现,这样才有助于画稿后期的制作。比如家里养的小狗很可爱,是学生的小伙伴,那狗在学生眼里是很亲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不单画得像,还要有感情,在版画制作的材料上选取软性材料,而不要用硬的、冷的,可以用毛边的肌理,可用皱纸的模糊,印制的时候也不要太重,线条轮廓不要太刚硬,颜色也要柔和。如果这条狗是学生乡下爷爷家看家护院的狗,那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材料和制作又是另一种选择。在对美的创造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情感表达的方式,理解自然与社会中的事物,无疑对美术的理解是有帮助的,而且不单理解了美,也理解了生活。版画制作需要制版和印制,因而在板材的发现、选择利用的多样性上提供了更大可能。如拼贴纸版画,常见的拼贴纸版画多以平面的卡纸块拼贴在底板上构成供印制的画面,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探索寻找可用的新材料,如包装箱纸盒背面瓦棱肌理的利用,各种纹理的纸、木板、树叶的肌理,具有凹凸、类似浅浮雕包装盒等的利用。纸的搓、揉、撕,然后根据需要展开,剪或撕后用作拼贴材料,还可以将纸块折叠后拼贴成画面等。由于有了多种具有创造性的处理,赋予了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因此创造出来的版画画面丰富而且效果奇异,甚至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感染力。印制版画可以采用各种厚度、纹理和色泽的纸进行印制,出现各种需要的效果。不同的刀法、笔法、刻法,不同印纸材料和印制方法,给版画带来无限广阔的再创造空间,作品效果的产生具有更多的挑战性和不可预见性,从而促进了学生审美创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版画的学习过程能充分体现当前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思路。版画在中国作为专业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设立的,比欧洲晚了200余年,而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近几年才逐步得到教育界的认同,有了较快的发展,被列入了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但在课时和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当前中小学版画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课时安排不足现行的小学和初中美术大纲中,小学中年级要求制作简单的纸版画,初三要求利用各种版材进行单色、套色版画练习。在教学内容的分配上,小学阶段在四年级上学期有半个学期的学习纸版画的时间,应有18个课时,初中阶段在初三上学期有四分之一个学期的学习版画时间,大概8个课时,这是在平均分配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分两个阶段共26个课时的版画学习,是理论课时上的最大值。在现实中,美术课常被期中、期末、升学考试和复习挤占,总课时往往不足。就是这26课时,也远不能满足两次版画学习全过程的要求。课时分配上,版画概念的导入2课时,材料的认知2课时,过程的讲解、示范和练习2课时,画稿的绘制2课时,材料的准备2课时,画稿过到版面2个课时,之后每个版的制作和印刷分别至少需要2个课时,至少3个版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画,修整、完善2课时,共26个课时。也就是说现在的课时安排少了一半。

(二)教师对版画认识不足,教学能力欠缺从目前师范院校美术系和各大美院的招生和课程安排来看,版画在四大绘画里是最不受重视的,特别是师范院校。直接导致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版画最弱,影响日后的版画教学,有些干脆用别的画种代替,有的上成手工课,使版画授课的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些落后地区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师,由其他任课老师代课,或直接取消美术课,问题就更严重。

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对教师的培养在美术师范学校学生中增加对版画教学的课程,使教师掌握这种美术教育的手段,形成将版画作为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种理念。

(二)打破现有的美术教育方式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开设版画课程,确定在学生的哪个阶段利用几个课时,采用什么样的版画教学。现在基本的版画教学有纸板、木板、塑胶等,以激发学习兴趣、进行美术启蒙为基础,将学生带入美术的殿堂。

(三)让中小学生和学校都有成就感可以举行一些学生版画展览,在社会上举办一些活动,利用版画的可复制性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学校之间搞一些联展,给学生鼓励,让社会多些了解,逐步形成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以上几方面,教师的培养是最根本性的。美术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将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是中小学生美术启蒙、树立审美观念和培育艺术认知基础的决定者。

因此,应重视师范院校版画课程的建设,加大课程比重,鼓励和引导学生特别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版画的认识和学习兴趣,从美术教学法、美术基础等方面引入版画的学习和实践,使这些未来的美术教师从理念和观念上接受版画,提高对版画课程教学的应用能力,为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教学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作者:郭红雨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