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4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4篇)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问题

幼儿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性格、养成正确习惯、培养道德素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在生活、学习、性格、情感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缺陷。如,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对人冷漠,性格孤僻,喜独来独往,而且心理压力较大,存在心理上的障碍;由于缺乏家庭的监管,他们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好等。多半的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和教育,由于各方面的不足,导致儿童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表现为:其一,言之无物。在家庭中,幼儿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没有过多新颖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生活琐事展开的。这就导致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能寻找到“共鸣”点,容易在交流中产生自卑心理;其二,言之无序。爷爷奶奶由于受到的教育较少,文化知识和思想觉悟都偏低,除了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之外,甚至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严重影响幼儿的逻辑思维,导致语言条理性不强;其三,欲言又止。由于留守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想说但却不知道怎么说,或者是想说但却怕同伴嘲笑多方面的顾虑,导致他们不能顺畅地进行语言表达;其四,沉默寡言。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人沟通的内容、技巧、能力和勇气,多数都以沉默代之,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自闭。

二、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改善策略

首先,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多半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多少都存在自卑和自闭的心理,很难对人敞开心扉。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想尽办法弥补学生缺失的爱。因此,我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课间和他们聊聊天,问他们最喜欢的人,最喜欢做的事,夸赞他们今天穿得很整齐、很干净、很漂亮等。聊得久了,他们也会很自然地问我一些问题,倾诉一些心事;和他们做做游戏,像一个大孩子一样,有时候,我还觉得,和他们玩在一起,我变得更加年轻、更加快乐了。这样,不知不觉地敞开心扉,不知不觉地传递情感,不知不觉地表达着……其次,在学校的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像走程序一样,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平日在家里也多半是单方面地接受知识,思维方式本就比较呆板,很少与他人沟通。在学校若亦是如此,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我会通过商量、鼓励、朗读和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参与课堂交流互动。再加上留守儿童内心敏感、脆弱,因此,在指导学生语言交流方面,我都是用指导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批评,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最后,在家庭教育上。即便有再多的人爱他,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会经常和留守儿童家长通话,一方面给他们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多给孩子打电话,除了嘘寒问暖之外,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讲一些城市里的新鲜事儿等,拓展学生语言交流的内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作者:王美琦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富水镇中心幼儿园

第二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在我国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较高的比例,在各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情况影响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都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地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迫切需要培养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所感知,所以,本篇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研究,通过长期实践,分析出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合理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农村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孩子被家长留在家里由孩子爷爷、奶奶们或托别的亲戚照看,这就是“留守儿童”产生的由来。留守儿童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失关爱,并且学习方面缺乏辅导以及监管,形成许多不良学习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及人生都会产生影响。只有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得到相应的提高,且健康成长。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出自于知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小学的义务教育中,必须奠定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基础,这是小学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发现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力求探索出合适高效的道路。

1、课堂学习习惯缺失

学习成效得以提升的关键环节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对邻近的乡镇及农村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只有极小一部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做到专心致志地听讲,还有部分小学生偶尔会认真听讲,但是仍存在部分学生上课走神、不仔细听讲的现象。这些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会导致小学生在升入初中、高中以后,仍然会存在这种不良习惯,在平时生活中对自身也缺乏规范的要求,缺乏自律性,导致其学习成绩无法提升。

2、缺少交流沟通,缺乏独立自主性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逻辑思维最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做到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将思考当作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培养自身的独立自主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不过,在众多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农村小学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临困难的数学题目时,不会主动和身边同学和老师去沟通交流,而是静静地等待教师进行解析或者直接放弃这道题目不去理会,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生极度缺失独立自主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一般情况下不会和教师去交流沟通数学难题,并且在课堂提问中不会去主动回答及提问;在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配合中,有小部分学生不参与交流;有将近50%以上的小学生会仔细听取其他组员意见,但不会主动交流沟通,不发言。这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缺乏主动能力,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缺乏独立自主性。

3、习题失误率高,学习成效不显著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作业完成程度普遍较差,主要包括字迹潦草不堪、作业上交情况拖拖拉拉以及失误率较高等情况,使得作业完成效果较差。在研究中不难发现只有极小一部分小学生会在放学后在教室完成当日的作业,大部分小学生会在放学后玩一段时间再完成作业,仍存在着部分小学生不主动独立完成作业,选择抄袭同学的作业。在作业完成后,教师检查出错误的地方,只有极少数学生会主动进行修改学习,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持续催促下才会不情愿地进行修改,而有些学生则会直接不听劝解,不进行修改。

二、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这句话出自于知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这告诉了我们,学校要抓住课堂教育这一关键点,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与家庭方面进行高度配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数学良好学习习惯进行高效的培养。

1、教师应注重纠正、培养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态度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学生都属于后进生的范围,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并且身边的监护家长做不到及时且经常对其学习态度进行纠正,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容易下降,出现不稳定状态,随之,其学习态度也会变得不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要多倾听这部分学生的感受,对其增加重视程度,在交流时多给予关爱,多关注这部分群体的思想动态,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教育中纠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并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活动中寻求合适的时机让他们参与进来,迅速融入班级的群体中;教导其他同学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他们,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心,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助,互相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2、注重锻炼“留守儿童”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知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小抓起。第一,培养“留守儿童”学生生活方面的良好习惯,要求其注重卫生并讲文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业笔记要干净工整,不乱涂乱抹;其次书包和文具等摆放要整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认真上课的习惯,要求其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将逻辑性强的数学逐一打破;要求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组织的活动中学会主动参加,并在课下积极思考,主动练习习题,遇到困难时,学会向身边的同学或者教师请教。

3、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班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良好氛围的集体对大家有着行为上的制约作用,尤其体现在“留守儿童”的小学生群体中,他们的课下时间大都是和身边同学一起玩耍度过的,大家可以一块养成文明用语的好习惯,对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着制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留守儿童”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和“留守儿童”小学生的监护人交流沟通,共同培养学生

将乡镇的学校、家庭等充分发挥起相应的作用,开设辅导班或者座谈会等,利用这种形式增强“留守儿童”小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对其的教育意识,将其培训水平逐渐提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至关重要,在其父母外出以后,留在家内的孩子对父母强烈的想念导致其孤独感萌生,所以要求教师应该格外关注这类孩子的学习成长,多寻求合适的时机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疏导。另外,学校应该多加利用优秀资源,例如优秀教师,聘用优秀的教师来农村学校进行知识讲授,使“留守儿童”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要让监护人员学会主动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生理发育等,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去培养、教育他们。与此同时,要增强农村对“留守儿童”小学生教育这方面的关注力度以及支持程度,加强学校、农村以及监护人员等各方面的配合度,共同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美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使其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项庞大又烦琐的工程,提高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提升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关键基础。要求不论是学校、监护人以及留守儿童本身,都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来提升。留守儿童是最需要被关注的群体,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在提升留守儿童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发展留守儿童多方面的能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作者:丁栋青 单位: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时代的产物,也给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众多的学者、专家也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宏观的、微观的对策。基本观点有两个,有的学者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出现主要是亲情的缺失,隔代教育的弊端,开出的药方是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或孩子跟着父母走,这样就可以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就贵州省而言,学校的留守儿童占到全校学生的近三分之一,高的学校达到了70%以上。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虽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各种关爱体系不断建设,社会力量也在加大投入,各种机制也在建立,但是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事件、案件不时见诸网络、报端。这种情况说明,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问题,要想解决,必须从造成这个时代问题的背后根源进行分析,方能给予合理地解释,并提出对策。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时代背景

1.城镇化与工业化带来的对农村传统家庭结构的冲击。

随着大量国有企业的解散,新的经济主体——民营企业并没有能力建设学校,这就带来了当前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不能享受当地教育的现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地的教育投入是按照当地户籍人口来设计的。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就导致了传统农村家庭结构的解体。

2.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人口流动与户籍管理的矛盾。

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另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户口,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壮年,其工作单位一般不固定,就连工作的城市也难以固定,所以他们相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在当地落户。所以,他们就很难进入到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与此相关的子女教育问题就更为突出,毕竟年幼子女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一生。这种制度的不合理虽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但是对于农村出来的、流动较强的务工人员来讲,短时期也很难改变。

3.长期以来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带来的农民的贫困。

“三农”问题提出来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现在已经取消了农业税,并给农民种田补贴。但是,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贵州山地多、粮田少,特色农产品规模小、产业链短,造成了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在家辛苦一年的劳动所得,不如到外面打工三个月。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1.家族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族教育在国外并不少见,国外很多的大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他们会有意识地从自己家族长远的发展需要来挑选合适的人进入到企业界、金融界和政界。这也是很多国外大企业能够做到百年老店的关键。

2.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年轻的父母离开自己年幼的子女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亲戚、朋友便成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由于上一代人所受教育、精力和责任心等因素,必然会造成留守儿童在管理方面的欠缺,出现成绩下降、作息时间不规律、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问题。

3.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纳雍县是部级贫困县,且很多学校都在山区。教育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缺少、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文化素质、年龄等方面来看,留守儿童最好是进入寄宿制学校,这样可以通过老师的全天陪同、小伙伴的共同成长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但是,由于纳雍县财政投入有限,实现全面寄宿制的管理模式又不现实。

4.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由于大量的优秀青壮年出门打工,留下来的没有工作的青壮年,多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这些人就会将黑手伸向这些留守儿童。

三、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

1.强调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一是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主体的责任,加大对留守儿童学校投入,增加纳雍县寄宿制学校的数量。二是各级政府要及时与贵州省务工人员较多或比较集中的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地联系,能够让父母双方工作地点固定、经济收入稳定的留守儿童在当地接受教育。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工作。

2.强调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

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载体是学校,在多个教育载体缺失的留守儿童身上,要求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注。一是要熟悉这些留守儿童,对他们的父母、监护人、学习情况、家庭收入等有一个全面、动态的了解。二是要充当留守儿童的好老师、大朋友、好伙伴,成为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倾诉人,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自信、自强、自立的品质和自学的能力。三是搭建留守儿童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经常将其父母的情况和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双向交流,减少双方之间的误会,避免孩子因孤独而怨恨父母,增强双方之间的信任感。

3.强调留守儿童教育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家长。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培养教育子女成长、成人、成才是家长的第一要务。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把孩子丢给自己的父母之后,对留守儿童不闻不问,也不给抚养经费。对于这些不负责任的家长,要开展批评教育,对于情节比较严重地,甚至要诉诸法律。这就要求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仅有义务管理好孩子,也要求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以足够的关心,包括经常回来陪陪孩子。

作者:李家凯 谢琴 蔡顺丽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纳雍县猴场小学纳雍县盐井小学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2年“全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研讨会”了我国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缺陷问题堪忧,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隔代监护人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不注重培养或者说没有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品行,很多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知难而退,有的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

2.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

调查数据显示,有46%的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家后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和他人交往;有17%的儿童变得不服从祖辈管教,非常叛逆;有28%的儿童性格变得暴躁、冲动。很多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放学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看电视,很少出门,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大点儿的孩子喜欢到网吧去,沉溺于网络世界。主要在于这些孩子与父母长期分开,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不愿与人交流,久之就容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3.留守儿童情绪暴躁,容易失控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又相对保守落后,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根本无法切实感知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孩子内心的想法无人交流,情绪无法宣泄,长期压抑在心理,性格容易变得暴躁。很多留守儿童打架等暴力事件频出。

4.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导致的行为失范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情绪也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情绪极其压抑、无处宣泄而导致的悲观厌世,就像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一样,他们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便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而另一个极端便是暴力,他们通过违法犯罪,用暴力手段来宣泄自己,体现自己的存在。有一些学者通过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对比来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湖南省衡阳县滨江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做了对比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学习适应性、厌学心理、情绪稳定性、环境安全感、自信及自控心理、攀比意识的问题上更为普遍。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较差、情绪稳定性差、缺乏环境安全感、自控心理差等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远离家乡,与孩子沟通时间很少,一般就是通过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关爱。全国心系好儿童系列活动组委会于2010年5月25日首次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不少隔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较为迁就和溺爱,再加之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孩子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由于年岁较大,对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管教力不从心,以致留守儿童逐渐养成任性、固执、脆弱的性格;而上代监护人较多采取不管不问的教养方式,他们会因监护对象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不敢严格管教,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约束,留守儿童在上代监护人家中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遇到烦恼容易选择自行解决或压抑的方式。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教育不足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一个原因,一方面,学校及教师意识不强,并没有意识到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是他们的责任,毕竟目前我国多数学校还是追求学习成绩,看中升学率,认为只要学生们的学习搞好了,学校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有一半的老师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家访,可看出学校及老师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育理念等多方面欠缺,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去聘请专业心理教师、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在这些困难面前,很多学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3.社会关爱缺乏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尤其是留守儿童所在的县乡村基层单位。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政府对某些场所缺乏有效管理,比如有些黑网吧、游戏厅等就隐身在很多中小学周围,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又因为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同时多数村干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农民工自己家的私事,并不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大原因。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

要想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最重要的让其生活在父母的家庭环境中,所以,如条件允许,应该避免父母同时外出打工或者可以带上孩子打工。在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期间,要妥善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尽量给孩子找有责任心、合格的监护人,应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习、生活、身体、精神等各方面的状况。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回家看望孩子,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不应该只是叮嘱孩子学习,要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多问一下孩子们与监护人之间相处得如何,有什么问题,在合适的时候尽量多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要多了解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有哪些问题,让孩子积极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还应当及时和孩子的老师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积极和老师一起探讨来共同解决孩子面临的困难。

2.加强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配备高素质的教师,每位老师负责从班级中选出几名留守儿童,与他们结对帮扶经常找他们谈心。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监护人档案,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向他们介绍孩子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状况与变化,让学校和家庭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社会教育不可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复杂,要比较好地解决改善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基层政府来说,要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首先,要将留守儿童群体纳入其工作体系,应该清晰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如吃穿等生活方面是否有困难,是否辍学等,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具体状况施以解决方案。如果基层政府部门如乡村级部门能够积极对待这一群体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也避免了很多极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危害留守儿童的环境和事件加大惩处的力度,给予这一群体更多的安全感,会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建立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童年,尽最大的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罗丹丹 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