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课堂教学

农村课堂教学

关键字:教学学习问题课堂活动课题探索学生研究教师

2003年秋季,福鼎市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市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不断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尤其在教学方面,开展以农村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试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基层调研为前提,正视问题,把握农村课改工作突破口。

福鼎是县级市,地处闽浙交界,人口总数是56万。目前小学在校生人数达52092人,其中38492人分布在偏远的农村乡镇小学,占到74%。本着“做中学”“做中改”“求实效”的基本思路,我市课改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一批教研力量深入农村基层学校展开全面调研。三年时间,我们先后走过50多所学校,其中有千人规模的中心校,也有9个教师百名学生的乡村完小,还有交通极端不便,办学条件低下的边远海岛小学。调研的内容与形式:听随堂课、现场对话与指导、教学质量检测与现状分析、校本教研情况分析与引领、农村课改现状调查与研究等。其中福鼎市进修学校教研员三年来随堂听课不下2000节。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后,我们着手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农村课改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办学经费紧缺、教学设备滞后、课程资源单一、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层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观念更新不够,新教材的课程标准把握不准,仍然存在以知识为本位“满堂灌”的现象,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仍然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要学习方式,重结论轻过程,课堂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发现问题更要正视问题,我们意识到理念的更新,教材的使用,都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显示其生命力,学生的发展只有通过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谈得上有实效的发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其核心是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尽管学校改革的外部环境有不少问题,但学校内部是有须改革和可改革的空间的,……而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学校内部,才可能对学生发展产生真实的影响,才可能进入到培养理想新人的实践之中。”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立足课堂,把对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的研究与探索作为开展农村课改工作的突破口,提高了课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片区教研为平台,研讨对话,加强课堂教与学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三年,我市拟订完备的系列活动计划,围绕课堂教学,广泛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新课程优质课评选、送课下乡、听随堂课及协作片研讨活动。其中“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的协作片教学研讨活动已经制度化并经常化,而且深入人心,效果显著。首先,我们确定4所课改基地校(3所城区小学1所乡镇中心校),然后把其余18所中心小学划分成4个区域,分别与基地校捆绑。同一协作片区内的几所学校轮流做庄,每学期举行一次片区教研活动,开设多学科公开课,教研员和片区学校的教导主任及课改实验班老师同时参加观摩研讨。21场协作片活动,公开教学100多节,参加研讨教师达3000多人次。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采取“上课听课——说课反思——研讨对话”的教研一条龙活动,紧扣“课堂教与学”的探索,谈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谈如何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谈师生怎样互动交往,平等对话;谈怎样面向全体同时又关注差异……这之中,有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更有校际横向交流时的同伴互助。很多老师由衷地说:“这样的协作片活动我们非常喜欢。听完课之后,我们围起来共同探讨,不仅能听到专家高屋建瓴的点评,我们自己也可以谈我们的困惑和看法。”还有的老师说:“通过这样的看课议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有很强的操作性。”

借助协作片研讨这一平台,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课堂教与学的变革进行研究和探索,很好地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生存状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点面结合,推进课堂教与学的探索。

“以科研促课改,以课题带课改”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怎样研究课堂教与学,怎样让日常的教学研究变得更加科学有序,并能不断深入?我市教师进修学校及时与中央教科所接轨,确立“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为研究课题,以一定的理论指导老师们的研究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改深入进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搭建三个课改教研平台,促进课改实验教师深层次研究课堂教学。

第一研究平台

实验教师的实验平台在课堂,要求全体实验教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课题实验教学与行动研究,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其一,备课。要求做到“三个主动”:主动研究发展性学习目标;主动研究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动研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其二,上课。要求做到“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实验课要体现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新理念、新措施和新方法。

其三,反思。要求做到每课一反思,在反思中形成“十种意识”:自觉意识(自觉反思的行为与习惯);问题意识(能围绕自己的教学问题展开);研究意识(能理性思考,对教学问题认真研究);对照意识(能将自己的教学案例与他人案例对照反思);过程意识(能注重教学的前瞻性反思、教中的调控性反思、教后的批判性反思);对话意识(能主动与同伴对话、共同探讨);创新意识(能大胆尝试与探索、改革与创新);学习意识(能自觉坚持学习,提高反思能力);反思意识(能对改进后的教学实践再次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完耕意识(能勤于笔耕,写好教后感或反思日记)。

第二展示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开展的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有:市级公开教学;市级优质课观摩与评选;向中央教科所专家做课题汇报课。

第三交流平台

借助交流平台开展的活动有:课题研讨会,;实验研究阶段总结及成果汇报会;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课件交流会。

在课题实验研究期间,我们共举行了38场次的市级课题教学研讨活动:三次市级大型课题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实验教师做公开课100节,参加教学观摩研讨的教师达1000多人次;三届市课题教学录像课评选活动,从中选送8节优质录像课参加全国评选;三届市级课题优质课评选活动,参评课共95节,每次评选活动都融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综合素质测评为一体,从中选送徐象党、李红和江琦老师先后参加全国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优质课评选活动;21场次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公开教学100多节课,参加研讨的教师达3000多人次;市级课题培训6次;实验教师课题学期汇报会6次。

目前,课题已通过中央教科所结题认定,但研究还在继续。农村课堂教与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构建了“自主探索发展学习”的教学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结构模式和实施策略。

“五环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运用、拓展创新——学习回顾、评价体验——开拓时空、课外延伸。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这一环节是自主探索学习的引入阶段。

借助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架起学习与现实生活、抽象与具体之间的桥梁。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自主探索学习的中心阶段。

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围绕探索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开放地去探索。在这其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学生探索,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猜测、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获得感情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教师让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分析,与组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促进达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结论。

在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同时要重视学生在互相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氛围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发展交往能力。

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是自主探索学习的发展阶段,是前面的中心探索的发展与提升。

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将探索学习活动中所学到、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综合运用于实践,在探索中解决简要的实际问题。这里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实践过程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拓展创新,组织发展性、开放性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习回顾、评价体验:

这一环节是自主探索学习回顾反思评价阶段。

学习回顾,是对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评价体验是让学生在回顾中、反思中、互动性评价中体验成功,促进共同发展。

拓展时空、课外延伸:

这一环节是自主探索延伸阶段。这一阶段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的一种冲破。

时间的拓展体现在课内与课外,空间的拓展体现在校内与校外,将自主探索时空向课外拓展,作课后延伸,不局限于课堂中的自主探索学习,让学生在校外大课堂中进一步探索学习。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的教学策略:

⑴开发课程资源的策略。

策略之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立足点在“用好”、“用实”、“用活”、“用宽”、“用新”。

策略之二:充分开发利用本土素材性课程资源。如,本市畲族山村有畲族山村的素材性课程资源,海岛渔村有海岛渔村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大山村寨有大山村寨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都要很好加以开发和利用。这是农村孩子身边的课程资源,他们容易接受,用了它可以拉近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能很好的让学生贴近生活学习。

策略之三:充分开发与利用本土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最主要的是开发利用农村当地教学媒体。如海边的学生可以用捡来的贝壳做学具,为他们可探索学习服务,既经济实效,又感到亲切。

⑵创设自主探索学习情境的策略。

创设学习情境要从“五处”入手,同时还要力求体现“六性”。

从联系生活实际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从新旧知识内联系系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从抛出挑战性内容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从借助教学直观手段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从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不论从何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都要紧扣一个中心,那就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同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探索方向。

“六性”即:问题情境的现实性;问题情境的障碍性;问题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情境的活动性;问题情境的开放性;问题情境的互动性。

⑶启发诱导自主探索的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给学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要以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教师要以富有感染力的启发性语言吸引与启迪学生;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参与水平;教师要以成功激励调动参与积极性。

其次,适时启发,适时指导。

什么时候启发,什么时候指导,教师要认真思考,体现必要性与适时性,做到恰到好处。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教师不仅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再次,关注差异,提供因人而异的指导。

⑷组织互动的策略。

首先,要组织好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小组;

其次,小组讨论的启动与调控;

再次,教师把自己视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中的普遍一员,作为一个合作者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群体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成为学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以这种角色、这种氛围、这种关系引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⑸促进发展的策略。

首先,为学生施展自我、发展学习搭建平台;

其次,组织好开放性、发展性练习活动;

再次,关注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曹裕添教授、纪晓村、阎桂芳两位特级教师为代表的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专家组,对我市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进行鉴定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该子课题的选择与确立有独到之处,显现出课题的特色与创新。”“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有创新性、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特别对农村地区更有推广价值。”

课题研究推动农村课堂教与学改革取得成效:

课改实验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课题研究中构建的教学模式、提升的教学策略在课改班级大面积推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在课堂教与学的探索中,老师们取得了一定成果,获全国一等奖优质课2节;录像课获全国一等奖2节、二等奖2节;课题科研论文获全国一等奖15篇、二等奖35篇、三等奖30篇;教学案例获全国一等奖5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9篇;课件获全国一等奖3件、二等奖8件.课题科研于CN刊物有25篇,获中国教育学会学术论文奖3篇。获全国课堂教学艺术大奖赛二等奖1节课。2005年2月课题研究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成果奖三等奖,同年9月《福建教育》设专版介绍课题科研成果,我市《实践、提升、推行》课题经验在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课题通讯》第10期上发表,并在全国课题年会上做书面交流。2005年12月课题成果入选省优秀课题成果集。

在三年课改实验中,我们本着务实、创新的思路,从我市实际出发,关注农村重点,立足课堂教与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距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探索,使我市的课改实验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