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药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农药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摘要:农药学是植物保护学的核心课程。课程组重点介绍高等农林院校农药学课程的建设,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求。以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中国的农药事业输送现代化的人才。

关键词:农药学;教学;建设;探索

农药学一直是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以及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农药学课程体系中包括很多与农业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也是植保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内容,密切关系着农药科研与应用人才的培养,并对中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所以,农药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改革直接影响到植物保护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竞争优势。伴随着我国农药工业和农药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有害生物抗药性的问题,以及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药需要向新型、高效、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方向发展[2]。尤其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制定农药残留限量,以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可见国家近年来对农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对我们农药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今后不仅是农药企业,科研单位及技术服务部门都将对农药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项技能,比如农药营销、技术服务、管理与应用等。所以,如何通过农药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农药发展的专业人才已经迫在眉睫,也是目前国内高等农业院校植保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结合安徽农业大学自身办学定位,通过从多个方面,重点介绍高等农林院校农药学课程的建设,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等,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1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安徽农业大学农药学的教学内容目前还在参考《植物化学保护》这本教材[3],然而我国农药研究、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且现教材未包涵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已不能满足农药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适应农药相关的从业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更新和调整,比如更新国家已禁止生产、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传统的农药品种(2016年版),并且只简略介绍停用原因,而着重于介绍目前世界新农药开发的趋势、品种等,以及如何利用新手段、新途径(类同合成、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等)进行新农药创制[4];在教授杀虫剂作用机制时,可将最新研究热点比如鱼尼丁受体(钙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几丁质合成酶等内容进行介绍;此外,还可以传授农药残留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QuEChERS法等);介绍农药新剂型和先进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农药登记程序、农药标准的制订等。通过加入新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既了解到农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又能掌握农药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为培养全能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2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照本宣科、一味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只能选择单向接受,缺乏思考的过程,以及慢慢消化知识的时间,学习的积极性必然大大降低[5-7]。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将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农药学课程中某一章节或专题,让学生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制作成幻灯片。由学生上台围绕主题,给大家讲解,并随堂提问同学,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鼓励其余学生向讲解者进行提问,锻炼演讲者的思辨能力,相互提高。通过这种启发、互动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应变、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多媒体工具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动态化和丰富化,但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手段,需要将二者做到合理分配。同时,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讲授只是播放幻灯片,不能照着ppt念,需要逐步强化和完善课件内容,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8]。

3加强实践教学,走“学研结合”的道路

实践教学是农药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除了进行常规的实验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农药学课程“学研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增加创新实践、实习等内容。例如以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项目为主线,每组学生选择1项内容(如某种农药某个浓度在植株、土壤或水体中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全程参与项目研究。每组学生根据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负责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m2以上,按规范程序进行田间试验设计和样品的采集,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实验操作模式,最后,按农药残留登记试验格式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项整体试验报告[10]。在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联系生产实际和需求,形成以理论教学为主、完成科研项目为辅、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农药残留分析的技能训练与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

4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理论课程内容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教师考前进行针对性辅导,学生考前“抱佛脚”[11]。而实验考核也是以实验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内容的完成情况给学生打分,缺少独立的考核体系,学生做实验的态度、细节过程、表现,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进行思考都体现不出来,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和片面,容易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失真。所以应该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索出新的考核方法,具体变现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研究问题能力、科研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方位地考核,各个考核指标进行打分,折算比例进行综合测评[4]。

5加强校企合作

安徽农业大学坚持走“大别山道路”已有30年,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已经从一家一户的个体帮扶发展为校地校企全面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利用实习的机会在专业老师带领下,到企业进行调研[3],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再者,邀请农药企业家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的业务工作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以便他们早作准备,提高就业率。近年来,我校植保专业就业率逐年攀升,位居全校前列。

6结语

本课程教学在近年来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的综合教学测评中均被评为优秀。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大量运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相长。同时为现代化的农药行业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宝安,赵德刚,杨松,等.农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30-136.

[2]张一宾,张怿,伍贤英.世界农药新进展(三)[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74-383.

[3]吴祥为,高倩,操海群,等.高等农业院校农药学课程创新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41-42.

[4]王鸣华,高聪芬,施海燕.农药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27-128.

[5],周利娟,徐汉虹,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237-239.

[6]曾东强,任立云,何龙飞,等.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2008,27(S1):125-127.

[7]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6-87.

[8]冯建国,陈小军.浅谈新时期农药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化工,2015(20):142-143.

[9]纪明山,王洪平,方洪,等.植物化学保护专业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改革与时间[J].高等农业教育,2001(11):65-66.

[10]张志祥,徐汉虹,程东美.“农药残留分析”课程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7):128-131.

[11]钱坤,何林,邓新平,等.农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浅谈[J].中国植保导刊,2012(12):59-60.

作者: 吴祥为 高倩 操海群 花日茂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