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创业教育思考

高校创业教育思考

一、创业教育与德育发展新视角

(一)人格发展

健全人格不仅是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道德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和塑造学生独立和谐的人格是德育和创业教育共同的目的指向。创业教育中的人格塑造,通过逐步完善学生优良的创业特质、矫正不良的特质、充实欠缺的特质,使学生形成自信、自尊、诚实、守信、进取、合群等创业人格特质。德育中的人格塑造,既注重心理层面的人格特质,也注重人格的社会文化层面,即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塑造理想的人格。以人格发展促进个体发展,是创业教育与德育自然的结合点。

(二)主体性发展

在很早以前马克思就提出了“人始终是主体性”的观点,反观德育发展的历程,任何成功形态的德育都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密切相关。而传统的德育范式注重用预设的标准去“改造”个体,强调说教、强调权威,而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致使德育工作也缺乏实效,因此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现代德育最为重要的需求和任务。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具有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自立意识和高度自主性的人的创业教育,其本身就是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产物,它的融人不仅充实了德育的内涵,而且强化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新的德育理念。

(三)现代素质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把教育发展人的现代素质归纳为四项内容:“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从现代人的发展要求来看,认知、做事、合作、生存无一不与德育具有密切的关联,德育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但仅有德育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教育所着力开展的创业、精业、勤业、敬业等内容,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创业型人才,更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创造新知,并通过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个人和社会价值。

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的德育价值取向从德育的视角,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创业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重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创业对于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创业不仅可以使个人的事业得到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创业通过激活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使得许多新创意、新科技、新发明、新专利迅速转化为现实的产业和产品,实现对社会贡献的最大化,创业是大学生报效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中强调社会责任感,对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创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首创精神因为如今的世界,信息瞬间万变、科技日新月异、消费者需求永无止境,唯有不停地创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同时,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社会对他们的创业寄予更大的期望,大学生创业肩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学生创业不能仅停留在低层次的“生存型”创业,还应有更进一步的追求。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和推进学生首创精神的培养。

(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将创新成果与商业冒险结合起来的潜质,蕴含着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服务等精神内容。创业需要创造梦想、发现机遇,需要学习新知、进取提升,需要突破陈规、创新创造,需要敢担责任、直面挑战,需要居安思危、自省自警,需要平和心态、不懈追求,这些都是企业家精神应有之义,也是创业者所必须具有的创业精神和意识。企业家精神集中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把创业者个人的个性发展方向、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创业精神的最高层次。

三、德育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创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从这一论断理解,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应该面向所有的学生群体。德育视野下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分层次进行。首先是“创业意识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初级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教育,紧密结合国情开展,使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既要进行对国家、人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也要进行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教育,还要让学生了解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认识学习商业基本技能和培育商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其次是“创业通识教育”,旨在进行企业家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此为创业教育的中级阶段,面向具有创业兴趣的学生,传授创业知识,鼓励创业实践。再次是“创业职业教育”,面向有一定创业潜质和实际能力的学生,助其成为事实上的创业者。此阶段属于创业教育的高级阶段,侧重于“开办企业”“完善企业”“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同时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加大扶持力度。

(二)多形式并举,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载体。鉴于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和特殊性,高校需要探索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既要有学科课程,也要有活动课程,同时还要有实践环节。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按照创业教育初、中、高级阶段的目标,开发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形成相应的模块,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修读。学科渗透则是指将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和因素渗透到相应的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在专业教育课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创业教育。由于创业教育实践性非常强,单因此还需要设立一系列的创业活动课程。创业活动课程是为使学生获得直接创业经验和创新信息而设计的一种以活动为中介的创业课程形态,如创业计划竞赛、商业调查、企业参观、进企业实习、创业者讲座等,时间空间相对灵活,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教育。此外,创业实践环节也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实践是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寻找商机、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等全过程模拟及实践获得创业能力的提高。高校要充分整合资源,在校内或校外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活动。

(三)专兼职结合,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科的专业教师,另一类是负责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这些教师一般都有较好的理论素养,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缺乏实战经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时,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的介绍。随着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蓬勃开展,也有一些创业实践者被邀请到大学校园,举办面向学生的创业讲座、沙龙等创业交流活动,或者为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担任评委。但总的来看,高校合格的创业师资仍然十分紧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已成当务之急。要建设符合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就必须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高校要加强校内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准,鼓励部分教师到企业兼职、体验创业,通过实践锻炼,增加其对创业的感性认识和管理经验,甚至还可以有计划地选派具有潜力的教师涉足创业,开展创业实践。其次,高校还应从校外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咨询师等担任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再次,要开启创业教育的全员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师资源,把创业教育渗透在专业学习、课外生活、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