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构建分析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构建分析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转移情境

论文摘要:介绍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相关概念。在分析图书馆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知识转移具有情境嵌入性,并对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六个情境雏度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然而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商业领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得企业价值。在图书馆中研究知识的转移,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公众获取。并且,通过对图书馆内部知识转移的研究,促进图书馆员工的知识转移建设,从而真正把图书馆建设成知识转移的枢纽。

1图书馆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知识创造的基础。自1977年Teece提出知识转移的思想之后,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逐步开展起来。设立图书馆的目的就在于组织、存储和传播知识。因此,图书馆作为知识存贮的重要机构,其本身就是知识转移的重要场所。结合图书馆自身发展,图书馆界中不少人对图书馆知识转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邓文红指出:图书馆知识转移,就是指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图书馆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选择、整合、存储、输出等工作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把读者所需要的图书馆知识转移一部分给读者,以提高读者获取、共享和创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能力的过程。

徐洪升认为:所谓图书馆知识转移,是指图书馆采用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图书馆内外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挖掘、选择、整合,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和转化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增值的过程。

贺巷超利用信息场的概念来研究图书馆的知识转移,他提出:高势能的信息源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基础。

颜先卓着重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来研究图书馆知识转移,他认为图书馆知识转移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已有的知识;二是支持知识创新。

图书馆自建立以来,就一直承担着知识传播的重大使命。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当今的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和设备不断地发展变化,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在不断地前进。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该将自己立足于知识服务的重要机构,通过本身凝聚的知识资本,促进并带动知识的转移,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创新。

2图书馆知识转移要素

知识转移反映的是知识的流动过程。知识转移的过程,涉及到知识转移的主体、转移方式,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信息传播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将图书馆的知识转移过程大致地看成是一个从知识传播者到知识接收者的传播过程。这样,图书馆知识转移,就必然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知识本身,知识主体,情境。

2.1知识根据波兰尼的观点,知识从形态上来说,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就是那些能够以编码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的知识。对应到图书馆的实践中,显性知识主要是指那些以各种载体形式存在的知识馆藏,包括传统的实体馆藏和各种电子馆藏。而这些资源能否成为知识馆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隐性知识则表现为图书馆员在各种业务操作中形成的经验知识,以及凝聚在图书馆战略、文化、制度上的知识。显性知识的转移是比较容易的,而隐性知识由于大量的以经验、技能、直觉,灵感等形态存在,往往是知识转移的难点和重点。

1995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从而构成了知识转移的理论基础。所谓的SECI模型是指知识创造的过程可以分为:社会化(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整合化(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和内化(显性知识一隐性知识)四个呈螺旋型上升的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深刻地揭示了知识在个人、群体和组织之间转移的过程,是对知识转移和创造的经典表述。

2.2主体知识转移的第二个要素是知识主体。知识主体是知识转移发生的基础。知识的转移总是从传播者向接收者流动,这个流动可能是单向的,但更多的是双向的。图书馆中的知识转移,从主体的角度分析,就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个体层面,包括广大的用户和图书馆员;群体层面,是指图书馆内的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在图书馆内凝聚的各类用户兴趣团体;就组织而言,则主要是指图书馆这个整体概念。

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往往是知识主体核心竞争力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很难促使其进行有效地传递。长期以来,知识管理界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各种机制和政策来促进隐性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的转移。有学者就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图书馆的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思考,提出图书馆的隐性知识转移需要在激励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图书馆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

2.3情境情境是一个比较容易被研究者所忽视的概念。目前对于知识转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知识本身的特性以及主体对于知识转移方面的影响。然而,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知识主体,都是存在于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的。知识要在属于不同情境的知识主体之间流动,必然就要涉及到情境对接等相关问题。因此,情境往往是知识转移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图书馆知识转移中,图书馆本身就是知识转移最大的物理情境,图书馆内的各类建筑和提供的服务是知识转移的基础,而图书馆的制度、文化等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知识的转移。以下重点分析一下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因素。

3图书馆知识转移中的情境分析

3.1知识转移的情境嵌入性知识转移具有情境嵌人性。GSzulanski在1996年分析在企业内部转移最佳实践的障碍中指出了情境对于知识转移的影响。他指出,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分为四个阶段:a.开始阶段:进行知识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调研,识别知识传播的情境:b.实施阶段:建立起双方的接收渠道,传播方进行知识的相应调整以适用接收者需要;c.调整阶段:接收方进行知识相应调整,适用于自身情境;d.整合阶段:接收方进行知识固化,传递的知识被融人制度当中。

可以看出,Szulanski所指的情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知识传播双方所处的组织的情境,也指明了知识传递主体本身的要素。此外,Szulanski在文中还提到了组织制度等因素对于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

1998年,野中郁次郎再一次用BA(场)的概念深化了他的知识创造体系。他指出,在知识传递的四个过程都是在一定的场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四个对应于SECI各个阶段的场分别是:a.创出场。对应于SCEI的社会化阶段,提供知识主体互相交流、共享经验的场所,促进主体之间隐性知识的转移。b对话场。对应于SECI的外化阶段,通过相应的知识引导者,建立起项目或者工作小组。知识主体间共享和改进知识,并向团队知识转移。c.系统场。对应于SECI的整合阶段,提供各种技术手段如网络、群件、数据库等来构建虚拟的环境以代替实际时空中的对话,实现新的显性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d.实践场、对应于SECI的内化阶段,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促使组织内部的员工不断自我学习,从而将组织的显性知识内化为员工的隐性知识。

所谓的场,事实上就是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虚拟的,精神上的,或者是这几者的结合。但是,情境是必须的,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知识才能被吸收并进行转化。因此,应该积极地构建各种不同的场来促进知识的转移和创造。

3.2图书馆是知识转移最大的情境根据野中郁次郎的“场”的理论,作为知识组织的中介,图书馆无疑是知识转移最大的场(情境)。这里所说的图书馆,既可以是我们所理解的传统的图书馆建筑物.更多的则是我们所说的物理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统一体。从整体输出来讲,图书馆担负着向广大终端用户进行知识传播的使命,它不仅拥有大量的知识馆藏,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而在图书馆内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各样的业务分工,随着工作的开展,也在不断的进行着知识的转移。

总结起来,图书馆在向社会进行知识转移方面的努力主要包括:a.组织现有知识资源,降低知识转移成本;b提供知识馆藏,弥补知识差距;c.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提供用户学习、科研支撑;d.提供能力培训讲座,提高用户知识获取能力;e.搭建知识交流平台,促进知识转移。

为了实现知识在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需要构建大量的知识馆藏以满足用户需求。这个过程需要借助相关的知识组织方法和技术。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则是需要建立一支能够及时响应用户知识需求的“学科馆员”队伍,从而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

4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构建

知识转移的情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含了众多直接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要素。一般说来,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维度:战略、文化、组织、制度、技术、环境。这几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了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相关实践(见图2)。

4.1战略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制定来源于图书馆领导层对于图书馆自身实力的深刻认识以及周边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因此,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图书馆战略方向的制定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图书馆工作,包括图书馆知识资源的配置,技术的选择,具体业务部门的构建以及工作方式,从而极大地影响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方向以及知识转移的方式。

当前的网络发展给用户的学习和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地影响,学术交流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发展。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给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则成为图书馆制定战略发展目标的一个基点。图书馆应该重视战略方向的知识构建,形成对于自身发展的明确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图书馆发展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知识传递。

例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就将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定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支撑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部级科技文献情报机构,主要为自然科学、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来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信息需求”。

4.2文化作为知识组织的中介,图书馆应该建立自己的文化。一个成功的图书馆,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图书馆。所谓学习型的图书馆,首先是指图书馆在公众头脑中的学习场所的形象,要切实使得公众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学习的平台。而为了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对于图书馆本身而言,就是要在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馆员对于知识的不断积累,促进图书馆内部知识的交流,激发员工创造。只有形成一支不断学习的图书馆员队伍,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转移,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并非朝夕可成,需要图书馆从上到下的“协作”。在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过程当中,可以参照彼得·圣吉(PeterM.Senge)的《第五项修炼》中的“共同愿景”、“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的方法。建设学习型图书馆,领导层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固化到组织制度中的形式化的标语、原则、手册也是必须的,但最根本的还是深植人图书馆精髓中的服务理念。

4.3组织目前,大多的图书馆采取的是金字塔式的等级组织体系,实行的是校长或者副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下面设副馆长、馆长办公室,馆长办公室下再设置诸如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等具体业务部门。这种管理结构反映了图书馆格局中的等级、地位划分,层次过多。由于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立的,显得僵硬、刻板,缺乏灵活性。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则使得业务开展中知识的及时传递受到了很大地阻碍。例如,由于上下等级的存在,使得知识传递的成本增加,时间延误。业务部门的固定化,使得部门员工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缺乏近距离的知识交流(社会化),更谈不上所谓的知识转移了。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知识转移。应该创建一个更加柔性化、扁平化、网络化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书馆内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具体说来,就是要打破传统的金字塔格局,撤销在馆长和具体业务部门之间的办公室机构,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员可以直接向馆长或者副馆长汇报。同时,要积极的实现项目导向的工作管理,使得各个业务部门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作和流动,从而创造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4.4制度制度是对于要求的规范化的说明,也是对于执行的强力鞭策。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战略、文化、组织结构,都需要用制度的方式明确标识出来,从而形成对于知识转移策略的强制执行。同时,必须看到,由于知识越来越成为员工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使得知识的主动转移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应该设计出良好的激励乃至约束制度,促进员工的知识转移。

知识管理机制的设计,也一直是知识管理研究的热点。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的设计,充分促进知识在各知识主体之间的流动和交互。有效的知识管理制度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知识主体所处的情境以及知识主体的接受能力。适当设立知识管理的最佳实践以及标杆也是促进组织知识管理的有效方法。

4.5技术知识管理的实践,技术的广泛应用功不可没。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首先需要建立起强大的(跨库)查询系统,从而使得用户可以迅速地定位所需要的资源。同时,通过各种离线或者实时的交互(参考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进一步的深度知识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建立进一步的支持用户进行知识发现的知识导航系统。在互联网络时代,只有依托于计算机科学和网络的相关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资源从图书馆向用户的转移。而为了促进馆内员工的知识交流,则应该积极推进馆内交流系统的建设,构建起员工交流的知识平台,从而为馆内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知识转移技术平台的构建,应注重促进用户界面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同时,广泛地利用目前web2.0的相关技术(如RSS,BLOG,WIKI),尽量地采用开源软件(OSS)进行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可以更方便地实现与用户习惯的融合,从而减少知识转移的成本和障碍,促进知识更好地转移。

4.6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首先是指图书馆所面临的大环境。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也要面临着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的制约。比如,图书馆在建设知识馆藏和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当中,就面临着法律授权的问题。前者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复制授权,后者则涉及到信息网络传播的相关问题。对此,图书馆应该积极地运用《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相关的条款来保护自己,合理合法地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识服务。

而在图书馆内部,也存在着营造知识转移环境的问题。图书馆知识转移环境的构建,首先是图书馆物理场所的构建。阅览室、微机室、休息室等等,都要以用户的便利来进行建设,目的在于创建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而作为一个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图书馆也应该设置专门的知识交流空间,以供到馆的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例如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InformationCommons就是一例。

其次,图书馆知识转移环境的构建,还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网络服务提供。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广大用户对于知识获取的需求,图书馆应该为用户更好地获取知识提供良好的途径。图书馆通过提供知识平台环境,可以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传递以及深度的知识咨询。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应该更加注重和用户的交互,积极地促进用户知识向图书馆的转移。和传统的图书馆单向传递知识不同的是,为了促进图书馆的知识转移,只有与用户更好的进行交互,图书馆才能在提供知识服务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转移工作。

5结语

进行知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从而使得知识在流动转化的过程当中螺旋上升,形成知识创造的有益循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图书馆如何在知识社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未来图书馆探索的方向。在未来知识生产的社会分工中,图书馆应该积极地促进自身的知识管理,通过推进知识转移来实现知识服务和促进知识的创造。在促进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应该从战略、文化、组织、制度、技术、环境的六个情境维度人手,探讨如何在实际中更好地促进知识在知识主体间的有序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