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德育教育平台开拓

大学生德育教育平台开拓

摘要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德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实践教学环节中德育教育的优势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德育工作网络平台、党员示范服务平台、校园文化教育平台、社会实践学习平台以及自我完善管理平台等五个平台的构建,为各类高等学校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应用模式

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高校德育工作者务必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积极调整教育内容、思维观念、工作方法以及管理体制,从而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教育优势

(1)有利于德育教育平台的拓展。

随着教育管理主体、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空间和时间的扩大化,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也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有利于德育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善。

教师讲授、学生专心听课是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德育是一门知识化、专门化的课程。随着德育教学课程的改革,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德育工作,可以扩大了德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实训基地和企业为主的第二德育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人生,培养他们良好道德品德,并从根源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就业观。

(3)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职业和社会。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处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面临着复杂的人际交往,而且也面临着行业所要求的规范,能够有效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课原有的时空限制,获得更加真实的思想道德经验。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德育教育工作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效率。

2在实践教学中拓展德育教育平台的模式

2.1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虚拟网络世界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行为空间和思维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在人机对话的模式下,各种道德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个人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务必在高等学校中大力开展网络德育教育,从思想上增强他们道德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首先,树立健康的网络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切行为取决于思想观念,也就是哲学中意识形态决定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因此,高校学生务必树立健康的网络理念,合理、科学地应用网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在摸清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网络误区,开展网上专题讨论,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引导学生,致使他们在实际学习中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批评,从本质上加强网络知识的识别能力,使他们在鱼目混珠的虚拟网络中摆正心态,弃其糟粕,汲取养分。其次,完善校园网站。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浏览本校校园网站是一件最为平常的事情,务必及时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校园网站,并培养学生养成研究、浏览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网站上及时上传一些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等方面的视频或文本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宣传往往缺乏学生的吸引力,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探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在党的十大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积极开展网上有奖答题,随机抽取获得满分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从而对大学生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再次,开展多元化的网络宣传。众所周知,在网络中可以真实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思想状况,在高度开放的自由空间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趋于自由,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最大限度地根据问题找出解决措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高校德育工作者务必创新工作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通过一些校园生活和时事政治的讨论,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建立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沟通模式,拓宽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途径,努力强化主流思想教育。

2.2构建党员示范服务平台

在高校中要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务必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经过严格的程序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在一定程度上说,在所有学生中学生党员是各个方面表现最为优秀的群体,务必以学生发展党员为契机,为其构建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同学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为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表率。首先,务必形成奋发有为的学习氛围,建立“相互学习”平台。可以通过交流研讨、专题讲座以及读书报告等形式建立党员内部学习制度,有效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和理论水平;同时,构建“一帮一”或者“一帮多”的模式,建立学生党员与其他同学的互助制度,即一名学生党员帮助一名或多名同学共同学习和进步。其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先进示范”平台。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积极利用学生党员公开承诺、党课、党支部领导点评、社会实践教育、党员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再次,提高学生党员的成就感,建立“服务同学”平台。与其他党员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学生党员共同的宗旨,务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党员能够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师做好日常工作,同时,也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2.3构建校园文化教育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各种校园文化参差不齐,一些低俗和消极的文化和思想也出现在校园文化中,因此,营造积极、健康、具有导向作用的文化氛围,抵制低级趣味和消极思想的渗透影响成为当前德育教育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复杂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现实,需要一种精神成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思想。由于雷锋精神具有厚重的文化背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其崇高的品质、高尚的道德观念已经成为革命优良传统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正好是当前高校学生亟需培养的精神品质,是构建高雅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

2.4构建社会实践学习平台

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国情、民情,既是服务社会、接触社会的有效平台,又是拓展高校学生素质、完善自我的载体。一是将社会实践课程务必列入课程规划。可以将社会实践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实践活动走形式、走过场。一方面,学校务必根据学校的校情,与各类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实践活动作用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学生自行联络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并上报学校进行备案,加大自主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力度。二是社会实践务必实施细节管理。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务必及时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实施、总结等环节,最大限度地保证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在社会实践活动策划阶段,务必及时规划活动的主题、时间、内容等;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阶段,务必按照计划进行,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阶段,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点评、交流学习,从而达到学习指导实践,实践促进学习的作用。三是社会实践务必建立考评体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活动的质量至关重要,务必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在具体考核中,不断细化考核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将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奖评相结合,及时表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较好的学生和院系,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实施和健康发展。

2.5构建自我完善管理平台

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务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首先,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强化自律意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务必在社会活动中,努力发挥积极作用。由于当前高校阶段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自主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强化学生自律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学生建立自律意识中,可以成立学生公寓自律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并且以经验交流、定期例会、情况通报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自我管理,强化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良性的公寓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其次,强化学生诚信意识。诚信是每一个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所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一是加强学生的诚信考核,把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纳入学生评优条例、考核之中;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强化诚信意识活动,可以组织老校友诚信事迹报告、诚信就业讲座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激励他们在今后工作中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逐步强化诚信意识,都能恪守诚信。

3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大学生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在高校德育教学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工作模式,加强德育教学的力度,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定樑,张海娜.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德育教育平台拓展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2]黄新辉,王健.高校教育信息化与德育应用模式整合研究——以南通大学教育实践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3]汤仲一,陈伟.中学德育之现代教育平台[J].西藏教育,2012(2).

作者:曹海燕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