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授信过量集中

近几年以来,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争夺客户,在扩展信贷业务时,容易忽视信贷风险的防范意识,造成授信过量集中的情况发生。对客户授信额度也没有依据于贷前对客户信誉、资产状况等信息资料的调查和审查结果,片面的认为只要客户能够向银行提供能够覆盖银行债务的抵押或者担保物即可,人为的将信贷准入条件放开化、降低化,导致在经济下行期,客户不能按期还款,逾期贷款不断暴露等现象的发生,进而增加了信贷业务活动风险性。

(二)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对于比较薄弱,比如说,银行部门、岗位的设置安排上没有发挥相互之间的制约力,仍旧沿用传统时期垂直管理机构模式,造成信贷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结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信贷制度的制定、实施和检查仍是由一个部门集中所实现的。又比如说,内部控制管理下,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部分部门为了提高业务绩效,追求业务成绩,在信贷管理管理中采用大幅度的降低了信贷风险的要求,或者对风险处理采用延迟处理的方式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信贷业务活动的风险。

(三)贷后管理有待加强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是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和按键防控的重要举措,也是降低信贷业务风险系数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信贷业务人员的贷后管理意识不强,缺乏贷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重贷轻管”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贷后管理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许多信贷人员认为营销能够提高业务的效益,而管理不仅不能够提高业务的盈利性,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费用等还会削减业务效益等。另外,由于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提高了贷后管理的风险性,加大了贷后管理的难度。

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审慎选取客户,完善客户准入制度

授信是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授信是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授信额的大小度直接关系着银行的贷款业务资金的多少。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降低银行信贷业务的损失,就要求贷前选取客户,把握好客户群体的授信额度,不断完善客户的准入制度。比如说在审核批准贷款业务前,认真进行现场调查,按照信贷政策和风险偏好,综合判断。对于存在信用危机的客户所提出的贷款请求,严格按照银行部门相关的贷款制度处理,达到客户“宽选严审”的授信要求。

(二)优化期限管理的方式方法

信贷期限管理不到位也是引发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信贷期限是银行向客户发放资金产品,及其借款人最后还款和清偿所约定的期限。笔者认为,优化期限管理首当其冲的是需要信贷业务办理人员摒弃只要客户能够在信贷期限内还款付息,这就为一笔信誉较好的信贷业务活动的工作理念,杜绝不研究不调查,就盲目办理转贷、展期等现象。其次,基于用户信贷资金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对其信贷期限进行合理的调整。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

是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在企业内部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是对内部经济活动业务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实施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全方面监督体制,落实追究和惩罚风险责任人的相关举措,加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工作业务的检查考核。

(四)加强贷后管理管理加强贷后管理

需要建立健全贷后管理的工作流程,设置专人专岗的贷后管理机构,实施贷后检查和贷后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对于贷后检查可以使用每周电话回访或者不定时进行现场走访,询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或者收集相关行业的政策信息,监管客户资金账户,查看贷款资金流向等等。在收集到客户有关贷后财务信息、企业运营等资料后,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对其整理归档,使用风险警示指标筛选出存在风险的事项,并分析指标的风险程度,进而做出相应的风险化解指示。如对客户贷款期限、利率等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总结

总之,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基础业务之一,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除了授信、期限、内部控制和贷后管理等因素会作用于信贷风险之外,信贷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强信贷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信贷人员的信贷风险的意识,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的同时,还应当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操守。

作者:汤旭东 单位:光大银行宁波鄞州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