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伦理论文

商业伦理论文范文精选

商业伦理论文

商业伦理论文范文第1篇

1990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大卫﹒P﹒诺顿在总结十几家绩效管理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经验的基础上,向全世界开始推广平衡计分卡的方法。二十多年来平衡计分卡在全球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该方法不但改变了传统的运用单一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思想,而且还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关键领域使企业获得突破性发展,这四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财务维度。财务业绩指标可以显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对改善企业盈利做出贡献。财务目标通常与获利能力有关,其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也可能是销售额的迅速提高或创造现金流量。

(2)客户维度。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维度,管理者确立了其业务单位将竞争的客户和市场,以及业务单位在这些目标客户和市场中的衡量指标。客户层面指标通常包括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及在目标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客户层面使业务单位的管理者能够阐明客户和市场战略,从而创造出色的财务回报。

(3)内部流程维度。在这一维度上,管理者要确认组织擅长的关键的内部流程,这些流程帮助业务单位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并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期望。

(4)学习与成长维度。它确立了企业要创造长期的成长和改善就必须建立的基础框架,确立了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平衡计分卡的前三个维度一般会揭示企业的实际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必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技术的再造、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的理顺,这些都是平衡计分卡学习与成长维度追求的目标,如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和技能等,以及这些指标的驱动因素。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商业企业管理审计框架构建

笔者借助平衡计分卡理论,将管理审计和烟草商业企业大背景联系起来,结合现代的管理创新,运用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提出对烟草商业企业开展管理审计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卷烟经营是烟草商业企业两大核心业务之一,笔者选择卷烟业务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财务维度管理审计关注的财务维度的指标可以包括卷烟销量、销售收入、盈利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内容。卷烟销量方面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卷烟销售完成率、低档烟销售完成率、一二三类烟销售完成率等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经营贡献、卷烟销售毛利等指标;经营水平指标涵盖于经营贡献指标中,有关费用指标在经营贡献中体现,如果需要重点监控哪些费用性指标,也可将明细项列入财务指标,如人工费、配送成本等。财务指标需要自上而下逐层确定,由被考核单位根据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卷烟营销战略、上级关注的财务目标等先提出初步方案,考核者与被考核单位协商后确定。目标值的确定:当年目标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卷烟长期经营目标、省公司当年下达的卷烟销售计划、区域市场特点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地市级烟草公司及其职能部门的销量目标值一致,销量目标值根据各县级分公司市场特点分解到各县营销部门;盈利能力指标和经营水平指标以年初预算为目标值,市烟草公司经营贡献指标在一定的数据积累后宜对关键的二级指标设定单独的目标值。

(二)客户维度管理审计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包括零售户和工业企业的满意度。客户维度的指标一般选用能够体现客户满意度的指标,主要从销售计划完成情况来评价工业企业满意度,从断货天数、获利能力及服务等方面评价零售客户满意度。各下属部门和单位分别从其作业职能方面评价客户满意度:如营销部门主要从货源组织和分配、零售户对服务流程的接受度等方面评价零售客户满意度;从品牌管理和信息提供等方面评价工业企业满意度;电访中心从电话占线时间、服务态度、信息告知、咨询解答等方面评价零售户满意度。同时设置“客户投诉”作为事件性指标。客户维度指标由考核者根据上期同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在期初调整确定目标值,设计需通过客户调查得到实际值的指标,由考核者在制定调查问卷时根据期望的客户满意度确定目标值,确定目标值时需考虑问卷设计、调查方法等因素。

(三)内部流程维度管理审计关注内部业务流程是否理顺。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的指标分两个阶段设计。在重要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可选取适当指标直接评价流程的效率与成本,如用“存销比”指标评价整个卷烟经营流程的效率,用“日均接单达标率”指标评价电访中心接单流程的效率。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是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长期指标,这类指标的特点是:短期投入往往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被许多强调短期财务目标的企业所忽视;但如果长期都不投入,往往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到发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时再来投入为时已晚。因此,对于一个渴望持续、高速发展的企业而言,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学习与成长维度,管理审计主要关注员工满意度、工作效率、工作胜任能力以及相关组织机制等方面内容,如通过评价“员工满意度”,促进企业关注员工士气、心态等因素,提升员工的向心力;通过评价“培训计划完成率”,促进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评价“论文、课题等成果评比”,评价员工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三、对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于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需要战略明确且全员认同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唯此方可指导企业组织所有的行动和决策,确保全员团结一心。在整个企业战略导向不清的条件下在管理审计中导入平衡计分卡,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二)需要企业高层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无论是确定战略、阐明战略,还是在企业内部分级实施平衡计分卡并将其嵌入企业管理流程,企业高层管理者不仅要有力、公开支持平衡计分卡,而且要亲自参与开发、设计、反馈与调整等流程。没有高层管理者的推动,平衡积分卡的进程很快就会停滞不前。

商业伦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商业贿赂长期存在的原因

当今的中国正在发生普遍的商业贿赂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侵蚀消解作用毫无疑问。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如此普遍性的现象与问题呢?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得到确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由于每个经济主体有着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竞争中不良经营者就会运用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同时实施商业贿赂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

(二)我国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新旧体制转轨的时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原料和辅助材料短缺的条件下,以各种手段获得行政的支持、获得项目、获得特许、获得物资成为必要和可能。商业贿赂是商品经济发展中市场不成熟,物资不够丰富等条件下滋生的一种丑恶社会现象。

(三)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没有较固定的供销渠道,在原料供不应求的条件下,他们为获得物资供应就有可能行使商业贿赂行为;他们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为推销商品,他们会买通采购人员,争取交易机会。另外,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帐目管理制度不严,也为商业贿赂开了方便之门。

(四)问题出在“委托――”的不健全机制上。委托人没有足够的权利去监督人的所作所为,政府没有足够的兴趣与力量去维护委托人的委托权利。如果委托人有足够的权利监督人,政府有必要的兴趣维护委托人的权利,那么,就不会形成如此普遍的商业贿赂问题。在这个“委托—”的不健全机制上,“公有制”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最大的漏洞。“全民所有”使这些公共资产远远脱离其委托人而存在,人反倒成为了这些资产的实际委托人了,而真实委托人却连影子都没有。这样,在缺乏对机制的有效治理的情况下,发生普遍的人侵吞委托人利益的事,就毫不奇怪了。

(五)中国今天的商业规则形态还受脱胎于熟人社会商业习惯的影响。熟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交易行为的全过程过度依赖人情因素,而不是出于对公共契约的信赖与遵守,而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复杂,昔日基于地缘、亲缘上的人情关系又不得不借助行贿等手段来维持,也就是说,在脱胎于熟人社会的商业规则中,商业贿赂是市场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宝。

(六)中国今天的商业规则形态受计划经济时代商业规则残余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政府权力还掌握着多余的资源配置权,许多可以由市场来配置的资源,仍然须看权力的眼色行事,如此一来,通过向权力者行贿获取市场收益,就成了某些企业心照不宣的生财之道,这种商业贿赂的本质仍是以人情关系替代公共契约。也正因为商业贿赂存在着顽固的社会土壤,所以,虽然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涵盖了对商业贿赂的制裁,但商业贿赂还是被许多人视为见怪不怪的行为。

二、商业贿赂行为的危害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营者以贿赂为手段购销商品的现象并不少见,而且变换各种手法,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回扣。在现实生活中的回扣现象除了现金给付之外,还有以其他方式的酬谢,有明礼暗贿赂,还有以购代贿的,甚至还有以输钱代贿的等等。总之行贿是为争取交易条件与机会向受贿者提供个人现金收入或其他报酬。回扣现象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而且名目繁多,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从而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秩序。它的存在和发展,干扰了经营者间的公平竞争,使诚实信用经营的企业论为受害者,以致在现实竞争中出现了名牌优质商品敌不过假冒伪劣商品的奇怪现象,影响了企业生产,科技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大量的商业贿赂行为使国家的税利大量流失。使国家和集体蒙受巨大的损失,形成国家、集体财产被私人大量侵吞的严重后果。据有关部门预算,仅在全国药品行业,由于商业贿赂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入的16%。

(三)商业贿赂行为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诸多有关假冒伪劣产品案例表明,它们之所以能在全国通行无阻,其主要法宝就是在其经营中大兴商业贿赂之风。

(四)破坏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合理的竞争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状况,使生产者知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以及在什么时候生产。企业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并且通过竞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防止资源和劳动的浪费。但是商业贿赂的出现,使交易的天平不公平地向行贿者一边倾斜。资源及劳动不合理的流向了行贿者一边。这势必阻碍市场机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技术,生产的进步。商业贿赂为不法生产经营者大肆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销售渠道,大开方便之门。现实经济生活中假冒伪劣商品得以泛滥,屡禁不止,不能不说,商业贿赂的诱惑是其中一大原因。

(五)商业贿赂行为已经成为孳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由于商业贿赂行为的存在,企业经理、采购人员、供销人员以及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败坏商业风气,腐蚀了干部队伍,影响了安定团结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经济领域中犯罪现象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确实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从中纪委六次全会到由18部委扩到22个部委联合成立的反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再到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蔓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毒化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今年反腐倡廉的重点,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坚决加以治理。直这显示了高层治理腐败,打击商业贿赂的决心。因此,为确实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进一步完善规范公权

商业行贿的源头,是公共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比如:公共权力对市场干预过大,审批项目过多过滥,项目审批权等高度集中,本来应该由市场评价的东西,非要政府进行,为贿赂开方便之门。而当权者对市场利益的攫取,导致市场规律失衡,商业贿赂盛行。

所以,限制公权是治理行业贿赂的根本。应该通过规范权力运行,建立规范有序的权力运行机制,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推动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的形成。以此来杜绝权钱交易行为的发生,最终消除腐败行为生存的土壤。

(二)依法治理商业贿赂行为

强调:治理商业贿赂根本要靠法制,依法治理要贯彻全过程。因此,我们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必须依法而行,依法而治。主要做好两个的工作:

1、先厘清相关法律,以更有效地遏制商业贿赂现象。

对于商业贿赂,我国并不缺法律。早在1993年,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款就写进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6年,国家工商总局又颁布《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在《刑法》中则规定,行贿罪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但纵观这些法律法规,都未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专门界定。“商业贿赂”这一概念的模糊,就容易导致企业把“回扣”与正常折扣混为一谈,同时也成为有关部门执法的障碍。

同时,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商业贿赂,检察院、公安局、法院、工商局、税务局、纪委和审计等部门都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的权力,都是执法的主体。正是这种多头管理模式的存在,使得对于商业贿赂的监督成了“左手监督右手”或是自我监督,法律也就很容易成为摆设,造成对商业贿赂监督的力度不够。这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进行厘清。否则,有法难行,那就更谈不依法而治的问题。

2、出台一部《反商业贿赂法》,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为更有力地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对商业贿赂的界定、执法主体的明确和统一,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有待政府出台一部新法。否则,今后的治理商业贿赂“风暴”只会成为一场“海市蜃楼”。笔者认为,可考虑出台《反商业贿赂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这些问题加以明确。

(三)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

对于打击商业贿赂而言,绝非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反商业贿赂法》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依法治理,仅可以消灭打击公开的违法行为,这恐怕也难以取得很大的成效。笔者认为:因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面产生,所以要从本质上消除商业贿赂的现象,还要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特别是规制垄断地位企业。有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一切商业行为才可能在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统一的市场规则下进行。这才是治理商业贿赂的釜底抽薪之举。

(四)加大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

要努力拓宽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发挥全民反商业贿赂的作用,为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提供有效线索。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要认真排查案件线索,突出查办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对违反法律、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要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商业伦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基本使命就是以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来获取收益。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现代风险管理也表现出与传统风险管理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风险管理环境和风险管理方法的改变。

(一)风险管理环境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利率、汇率及股票价格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应对市场化条件下这三大风险变量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金融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整合力度的加大,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出现了一些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化金融机构,在我国当前仍实行金融业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无疑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由此而带来的国际竞争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市场大量创新金融产品的出现,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使得市场的结构更加复杂,商业银行理解和认知新产品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二)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方法的革命

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管理的主观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及手段,较少使用风险的量化模型,难以解决当前金融市场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风险度量和管理这一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尤其VaR、CSFP、KMV等大量先进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的出现。这些风险管理技术的出现才使风险定价、信用衍生产品和资产证券化以及金融机构整体经济资本配置和全面风险管理得以迅速发展,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二、我国现行银行风险管理的缺陷

近几年来,我国的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银行高级管理层不再只盯着贷款业务,风险部门不再只擅长于管理风险,交易人员也不会谈衍生产品而色变。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

在我国,许多银行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治理规划,一些银行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尽管大多数银行在表面上已经建立了多种风险类型的管理委员会,但他们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数量上要么太多,要么不足,而且都没有明确各自的职能和责任。由于各委员会的职能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也就难以避免管理上的重叠与缺口。

(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起步时间较晚,导致积累的相关基础数据不足。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不少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基础数据收集困难、公布出来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等问题。而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这些都制约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三)风险量化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还停留在最初阶段。虽然有少数银行自主开发出了模型,但都很简单,而且并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一些关键风险管理参数及计量模型,如预期损失(EL)、经济资本(EC)、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等并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所采用,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更多停留在制度建设与资金计划层面,一些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与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与有效应用。

(四)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既缺乏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对冲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的平台,也没有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供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证券化、贷款出售转移风险。衍生金融产品的缺乏,极大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多样化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明显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对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责任的制度安排。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原动力。公司治理从根本上决定了管理层和董事会在公司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行为方式和利益关系,是商业银行实现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上先进银行的做法,在制度上建立起现代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控体系,这包括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的内审制度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等。

(二)加强对现代风险管理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知识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出现了大量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使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否采用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已经成为反映风险管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实践来看,国外先进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巨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尤其是建立现代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风险度量模型,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计量工具。

(三)加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银行开展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大量的计算、对比监督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并且使得许多以前很难开展的风险监控手段变成现实。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尽快按照巴赛尔协议的要求建立起独立的、高质量的数据库,加强基础数据的积累,并及时更新数据信息,为国内银行风险的度量和检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要不断加大对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确保信息系统开发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使信息系统最终能涵盖银行的所有业务。

(四)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

我国的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保障金融安全,需要立法机关和相关的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在立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规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立法质量。银行监管机构应当要求银行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及时识别、度量、监督和控制风险的发生。监管者应对银行与风险相关的战略、政策、程序和做法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定期的独立评价,还要监督检查商业银行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否按要求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披露以及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履行了风险监管职责等。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黄丽珠.《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与合规风险管理》,金融时报,2007年1月8日.

商业伦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只有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专业理论知识与现有社会资源严重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没有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能体现社会的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

1.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现行高职工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力量薄弱。很多的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时看中的是学历和职称,对他们而言,实践教学全凭自己的书本学习和想象。不能更好地根据企业中真实的岗位的要求来设计实践活动,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1.3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不足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岗位多且要求多种多样,学校要建设模拟实训室本身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很多高职工商专业的校内模拟实验室常采用的“空对空”的讲座“,挂实训之名,行讲课之实”,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空。

2、构建“任务驱动”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制定实践实训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的内容如下:一是专业认知模块:大一新生入学,对他们进行专业的认知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业要求、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就业形势以及本专业和个人的发展趋势。二是企业认知模块:大一的上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了解企业规模、效益,运行机制,感受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中的岗位的职责和岗位要求,了解各岗位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三是专业实习模块:大一的下学期针对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跟岗见习,了解企业中的岗位职责,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岗位的工作规范,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体验工作的乐趣。四是综合实习模块:大二开始进行各种综合实习,如进行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ERP大赛,进行商务谈判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掌握管理技能。五是毕业实习模块,在大三的最后学期,进行创业设计,通过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创办一个企业,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营销技巧去运作自己的企业,如何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上述的五大模块为主线,构建每个学期都有实践环节,形成了“专业认知、企业认知、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逐步提高的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2.2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提高高职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形式:一是采用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形式校内实训是一种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置情景而进行的模拟化的实践活动。如ERP实验室、商务谈判等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掌握各个角色工作规范、工作职责,掌握企业岗位必需的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校外实训形式校外实训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活动。如到企业进行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岗位体验,感知企业文化,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每种实训形式都需要写出详细的实施脚本,反复排练、演习,采用角色扮演、方案设计、跟岗定岗等多种形式,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人才与社会的接轨。

2.3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

为了保证高职工商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双师型”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具有理论课教学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求教师每学期到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月顶岗实践锻炼。通过定岗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工作。三是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到企业任职,全面深入企业管理、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四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工作,从研究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地调研,进行企业策划,开展产品分析等,提高教师服务社会产业能力。

2.4完善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证高职工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完成,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建立“共栖型”的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如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与威海家家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成立威海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基地,学生进行轮流实践学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完成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结语

商业伦理论文范文第5篇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骨干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学习领域是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中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在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运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处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组织协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1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培养目标是立足于宁波乃至浙江中小型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营销、综合管理岗位。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一一对应,岗位需要相应的基本技能才可以胜任其工作,通过分析调查,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处理等。

1.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能力目标分解为,使学生能够处理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岗位工作职责识别,预测企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状况,能够根据区域企业背景资料为企业进行简单人力资源规划,能够为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编制工作规范与任务说明书,能够编制、起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需的相关文本,招聘简章、应聘申请表、面试相关表格、录用通知书、劳动合同、工资报表等,能够根据企业招聘计划要求设计招聘测试方案,能够参与模拟招聘,妥善地处理与应聘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企业及岗位的背景资料设计绩效考核方案,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企业及岗位的背景资料设计薪酬方案。同时通过一体化设计使学生能够处理个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包括能够为自己及他人进行素质测评,能够为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制作规范的求职简历。

1.3通过分析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目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基本术语、理论,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工作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员工招聘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员工培训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企业绩效和薪酬设计的要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文本的格式内容。

1.4课程素质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设计与学习实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与人合作沟通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具备良好的成本观念、时间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敬业爱业、乐于奉献,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需求的学生的关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应以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选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知识构建,完成任务”这一行动体系组织各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然后完成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3开展企业兼职人员参与课程考核评价课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