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探讨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探讨

一、信贷风险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信贷活动的不确定性导致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是违约风险,是债务人不能履行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市场利率等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损失;操作风险是办理信贷过程中发生的不确定性。

(二)信贷风险控制的定义

信贷风险控制是指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识别、衡量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用最低成本避免信贷资金带来的损失,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由此获得最大收益的管理过程和方法的集合。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发展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由于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必然是现代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不断完善,控制信贷风险的方法和经验越来越丰富,有效的管理信贷风险将会强有力地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较高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市场因素

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经济体系并不完善,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受市场机制影响较小,不能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银行极大程度的依赖国家,所以,银行防范风险意识差。信贷参与者认为国家办银行,没有风险防范意识。

2.外部环境欠公平

农村信用社存在人员多不好管理,工作量较大,电子设备不先进等问题,所以导致金融风险大的现象。另外,随着农村深入改革,对农民的照顾政策越来越多,这样就会与农信社形成竞争机制。特别是邮政储蓄只存不放,拉走了农信社一部分存款,农信社资金得不到有效扩大,资本充足率逐年降低,而国有商业银行可由国家财政发行国债等路径获得资本的扩充。

3.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大

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三农”,而农民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造成大量信贷资金沉淀。在利率税务方面虽然得到国家优惠,但是保值补贴以及改革成本,资金扩充,不良资产,只能信用社自行消化,这也加剧信贷风险。

(二)内部因素

农信社主要分布在较不发达的地区,例如,农村、城镇,正如上述那样,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现实的地理位置导致农村信用社在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上存在问题。

三、农村信用社控制信贷风险的策略

加强社团贷款管理。信用社要在确保支持“三农三牧”的前提下,重视引进信誉良好、增长稳定、抗风险能力强的客户,从严把控社团贷款客户准入关,切实履行各自责任,共同管好社团贷款,密切关注借款企业经营动态。抓住机遇,加大清收力度,根据农村信用社贷款人的特点,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特别提出,在秋收季节,要加大清收力度。这是因为,清收季节,农产品出售、牛羊出栏,相对较多行业进入资金回笼阶段。因此,各社应该利用好这个黄金季节,多措并举,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严格把控年轻借款人。近年来借款主体年轻化的趋势突显,80后、90后渐渐成为借款主体。数据显示,年轻借款人的违约率远远高于中老年借款人,主要是因为:第一,中老年借款人基本上已是银行的稳定客户群体,已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经营也达到稳健期,而年轻人未经历信用洗礼和经营历练;第二,年轻人敢想敢为,敢于创新思路,但涉世不深,不能客观认识经济规律,心高气傲,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第三,年轻一代责任意识不强,失败压力小;第四,成长的大环境使得部分年轻人形成“重交往、轻原则”的处事习惯。

四、结论

风险是在经济社会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和非人为可控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损失的现象。信贷风险控制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基本职能,决定着其能够持续经营能力的大小。要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国家应该尽力保障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有了保障,农信社的信贷风险才会降低。要合理运用国家财政来引导农业产业,财政政策应起到鼓励投资到农业的作用,极大发挥投资农业产业的乘数效应。就农村信用社本身来讲,农信社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要加大改革力度,不论是贷款前,贷款中或者贷款后期,都应该认真调研、考察,降低不良贷款率。最后,要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扎实推进利率市场化改进。

作者:段松荻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